家有小女的散文
我家小女巧舌如簧。不是自夸,是被逼承認。往往某事和她爭辯起來,我必處于下風,最后不得不拿出家長的權威來壓住她。她說:“你們做家長的就知道逼迫我們小孩。”“那是你們先不聽話,我們才逼迫的。”“是你們先逼迫的,我們才不聽話。”像這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常有發生。
我們出去散步的時候,常聽她講故事。她口齒伶俐、思路清晰,常常令路人側目。她給我講《花仙子》每種花代表的含義;給我講《奧特曼》保護地球的幾種方法;給我學四川話《貓和老鼠》的經典對話;給我跳《天鵝湖》舞蹈片段……善于表演,人多的'地方更是人來瘋。她常常語出驚人,令我刮目相看,她把她的許多故事書贈與學校,她說“盡管我很舍不得,但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常常想:或許我完成不了的愿望,她能幫我完成。
這樣的功底,一般人都說“你的小女兒成績一定很好吧?”聽到這樣的話,我常常不知怎樣回答,令我難過的是:每每去接她,都要等到最后一個出來,又被留下!她的作業常常重做再重做。語文,她的理解能力非常強,往往能揭示文章的本質,卻與答案不符;作文洋洋灑灑我驚嘆她的敘事能力連她初二的姐姐都達不到,卻嚴重偏題。所以她的語文沒有得到過高分,語文老師見到我常常批評說:你的孩子特別善于狡辯。我想她肯定是遇到和我一樣的難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英語老師也不喜歡她,因為她公然指出:英語老師在班上“挑撥離間”,我說你怎么能“口出狂言”?她說:老師在班上分組搞英語競賽,哪個組的高分就得到嘉獎,所以每個組之間關系很緊張;又因為每個組內部有拖后腿的,所以搞得小組里的人也不團結。我說:老師是想通過這樣激發你們每個人學習的積極性。“實質上她造成了我們班上沒有了朋友!”她一語中的,我無語。
只有班主任數學老師夸過她:“你的女兒真懂事,中午吃飯的時候,常幫我收拾東西,還說,老師你辛苦了。真的,我們只要聽到這句話,心里不知有多感動。”大概也就托嘴甜的福,所以常常當個“行為規范標兵”“禮儀監督員”什么的。期末總結:姐姐能拿個貨真價實的前三名,而她只能拿些沒有實質的水貨。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承認我是很無耐的,以我的意思:放任自然,要成才自成才強求是無用的。而她爸爸的意思:小時候必須按照某些框框來督促她養成好習慣。我們常常為怎樣教育孩子的事爭得面紅耳赤,最后總結:壞習慣都是我慣成的。事實確實如此,學校也站在她爸爸一邊。我的教育就是養成一個調皮搗蛋!我自食其果就是:孩子中沒有一個怕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