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麥包記事經典散文

時間:2021-05-04 17:59:07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麥包記事經典散文

  麥子正在拔節孕穗,農民們就已經開始籌備夏收的事情了,請人編織裝麥子的麥包應該算是當務之急的大事情。太陽像火爐一樣懸在晴空,麥田的顏色一天一個樣,先是草黃,再是淡黃。到最后,麥田變得像是鋪了一地金子,終于被太陽淬煉成令農人欣喜若狂的燦燦金黃!時節不等人,一切都是上天的旨意,毋庸置疑,不可違背,莊稼漢不約而同地行動起來。歲月潺潺,往事如煙,依稀記得屬于那個時代的點滴往事,刻骨銘心的恰是鄉親們準備盛放麥子的席包!

麥包記事經典散文

  ——題記

  民以食為天,家里有存糧,心中不慌忙。這是鄉村老人們常常掛在口頭邊的箴言,代代傳承,我小的時候經常能聽得到,只是那時候心里懵懂,不解蘊藏其中的含義。光知道有糧食吃了,肚子就餓不著,吃飽了就能一蹦三尺高,就能去爬樹掏鳥窩,就能去捉迷藏過家家,就能背著書包去上學,……事實上,那時家家戶戶的口糧儲備非常欠缺,因此人們視之若珍寶,總會想盡一切切實可行的辦法,及時、縝密地做好糧食保管儲存事務。

  鄉里人家儲藏糧食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我們這兒用的就是“席包”。所謂的席包,就是用蘆葦篾條編制而成的盛放糧食的器具,紋路和席子一樣。只是席子有角呈平面長方形,而席包則呈立體圓筒狀。編織席包技術性強,純屬手工工藝,在過去的年代懂這項工藝的人寥寥無幾,我爹在我爺悉心指導下,學會了這個“絕活”。有了絕活便是手藝人,父親編織席包時,小小的我總喜歡在旁邊看。

  事實上,編織席包是一個非常麻煩的活路。先要把蘆葦的外蒛一節一節剝掉,然后用篾條劃子對著根部,刺啦刺啦推過去,篾條就從另一端出來了。劃子是鐵質的,四寸長的圓柱體,里面焊接著鋒利的棱形刀片,有三劃和四劃兩種。為了篾條寬窄均勻,粗壯的葦子用四劃,中等的用三劃,還有那些比筷子略微粗一點的,父親就用篾刀從中間一分為二劃過去。

  篾條統一劃好了,父親就會抱到院子里鋪展,拉著光場碌碡一遍一遍地來回輾軋。起初,篾條像爆竹一樣會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漸漸的變得柔穣了,聲音越來越小。直到最后,碌碡軋過篾條時只發出輕微的唦唦聲,這也就預示著篾條“熟了”。父親把篾條抱起來,根部放到碌碡的側面墫一墫,整齊了又鋪擺到院子里,提住最長的梢頭抖一抖,就把篾條中最長的選拔出來了。如此反復,最少得分出三個檔次的篾條。隨后父親把它們捆綁起來放在那兒,編織席包時需要多長的篾條就取多長的,清清楚楚,從來都不顯得凌亂。

  編織席包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完成一個匠心獨具的小工程,從席包的長度、寬度、容積等等各方面事先都要做一個統籌的`規劃。父親先用板尺丈量并在地面畫好線印,再把篾條按照“起三壓三”的編織口角組列在一起,漸漸的,面積越來越大,紋路也越來越清晰。父親說席包和席子的紋路都是人字形狀,但規矩迥然不同,席子橫紋豎紋均可正常使用,唯獨席包一定要是豎紋。我小時候不解其中“奧妙”,直到上學時學習了幾何知識以后才知道,原來立起來的“人”字具有三角形穩定堅固的特征,相比豎紋的席包更經久耐用,它不會因為長年累月盛放糧食而軟塌下去。

  雖然編織席包和席子是一樣的手法,但席包卻是圓筒狀的,成品的席包根本看不出是從哪兒收口的,顯得很神奇。父親說,根據席包容積的大小編織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把東西南北四個部位“三篾”的數值確定一致,把它們對到一起陰陽交叉,利用原有的篾條細細密密地編織進去就成了。父親稱收口為“合攏口”,聽說起來好像只是一句話那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確實還是不容易的,就像現在的大型水利工程合攏口之際一定要聲勢浩大地慶祝一番,因為前期人們已經為之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勞動!

  我有事沒事地蹲在旁邊端詳父親編織席包,時間久了,竟然也看出了一些門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常言說好奇性是進門的最好師傅,此話不假,后來我也學會了編織席包的技藝,或許就源于小時候有一顆好奇之心吧。我的童年時代,各到四處的圖書都很少,唯有小人書連環畫,內容最多的就是三國演義連環版本。記得其中有一個介紹劉備的章節,說他是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禮賢下士,志向遠大,領導著很多像諸葛亮一樣的賢臣謀士南征北戰。其實在他成功以前,只是一個以編織葦席為生的窮苦匠人。我小時候正是舉國上下崇尚英雄的年代,可想而知,當時劉備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是那么的接近和生動啊!

  于是乎,我就堅定了學習編織葦席的信心。編織行業辛苦勞累,整天屈膝圪蹴,蘆葦篾條磨得手指粗造不堪,特別是那種自帶的“細纖”刺入肌肉隱隱疼痛,但不管怎么細致查看卻死活找不到在哪兒。我要打退堂鼓了,父親說“家有良田百畝,不如一技在身。學會了這個編席手藝,以后生活也就不用愁了!”記得有一天,父親給我講了一個關于葦席起源的故事。

  劉備是編織葦席的“祖師爺”,他沒得天下以前住在鄉里,生活很貧窮,恰好房子周圍是一片葦園。閑暇時,劉備就整天對著大片的蘆葦林悉心琢磨,這么好的東西怎么才能有效利用呢?漢朝時代,人們的床鋪上鋪的都是曬干的柴草,劉備就想韌性十足的蘆葦,如果能把它編成一種鋪在床上的器具,干凈又衛生,造福眾鄉親,那該是一件多么好的善行啊!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一天夜里劉備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高人教他怎么編織席子的技藝。第二天劉備就趕緊割了些蘆葦回來,按照夢里高人指點的辦法拾掇好篾條,隨后一點一點地編織起來。吉人天相,經過不斷的摸索實踐,后來居然成功了!好事應當發揚光大,這是社會進步的基礎,劉備就毫無保留的把編織席子的技術向外傳授。可是畢竟編織席子也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并非人人都能學會,所以席子在當時來說屬于世間罕見之物,只有大富大貴之人方能使用得起。在當時既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榮耀,對于貧窮的人家來說,能被邀請坐一次葦席就算是莫大的榮幸了。那種禮儀源遠流長,直到現在,西府地區的口語里依然留存著久遠的痕跡。比如誰若被邀請赴宴,便自謙為“去坐席”,隨即對于設宴之人是否慷慨熱情也便有了“席面”一說。

  這個故事很遙遠,真實與否不得而知,但與我小時候在連環畫里看到的形成了呼應的效果,現在想起,在當時無疑對學習編織技藝多了一份強力支持。葦席與麥包的編織技巧同宗同源,一脈相承,如今我雖然已不再搞葦篾加工了,但曾經的寂寞、艱辛和忙碌依然記憶猶新。偶然想起,感慨萬千,跌宕起伏的生活充滿另類風情,曾經的窘迫是生命積淀中不可或缺的過程,所謂的苦辣浸泡亦是人生境界升華的最佳途徑!

【麥包記事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麥兜搞笑經典語錄01-26

我的淚光記事散文02-02

麥兜當當伴我心經典臺詞04-19

學車的那些事兒記事散文11-19

經典散文日記11-20

經典散文日記11-20

四月的包樹梁散文11-09

經典散文日記模板11-20

【推薦】經典散文日記11-20

【熱門】經典散文日記11-2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欧美v国产ⅴ在线成 | 午夜国产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久久 | 中文字幕淫亂視頻 | 中文字幕不卡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