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隱的散文
去過本市和縣古城百十趟,或因熟視而無睹,或總是托故下一次,對于名聞遐邇的劉禹錫陋室遺址,我卻未曾近前細看過,更未曾去作一回深想,每有異客問詢,不覺期期艾艾而汗顏。
今得公差之便,撥冗專往陋室探訪。這回揣了個囫圇心,里里外外,角角落落,著實看了個眼飽。公元824年的遺跡,果然其陋無比,歲月塵封,風雨剝蝕,陋得凄涼落寞,卻也陋得真實。雖則如此,那《陋室銘》石碑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短短八十一字,別見一番洞天。
洞天里的主人是閑適而從容的,我想應該這樣。只是,在這種“淡柔情于俗內,負雅志于高云”的表征下,這位遭貶謫的刺史,日子里調素琴,閱金經,苔痕數綠,草色撫青,內心真如止水一般恬靜嗎?傳說,僅是傳說,知州大人容不得他傲岸不俗,別有用心地三次令他搬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小到最后只有一間,而他卻不忿不惱,每回都欣然順受,安然居之,且還自撰對聯以示快樂。末了,恨不過,知州命人送給他一塊石板,意在羞辱他頑固似石頭不開竅。不想他見石顏開,喜滋滋地延請石匠,將自己撰寫的贊美陋室的文章刻在石板上,立于屋前。如果這個傳說屬實,陋室銘的話語及其隱逸情趣是否真誠或矯情,就只能存疑了。
想起納蘭性德。他曾給好友顧貞觀寫信吐露心聲:“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軒冕,是吾愿也,然而不敢必也!奔{蘭性德生性喜近自然,醉心泉石的.志趣是真實而真誠的,然而這位出身貴胄的詞人由不得自己,最終只留給我們一個傷感的背影。古來士子或仕宦如納蘭性德者,不乏其人。而有詩豪之稱的劉夢得,就像他的名字,也有所夢,也有所好,只是夢里夢外,難解其中。
說難解,其實只是隔著一紙文字。在石碑的背后,劉夢得并非成日悠游于山水之間,也非全以詩文而自適,在任內所為多有好事,至今仍廣為流傳。譬如,深入村野指導興修水利;保護和修繕重點名勝古跡;編輯校訂《柳河東集》。當然,平素更是不忘操觚吟哦,著名的《金陵五題》就是這期間的代表作。如此看來,劉大人蜷縮在逼仄的陋室里,心兒卻常飛出了戶外,飛向了浩瀚的天空。
這情形有點類似后世的范希文,同樣是革新派,同樣遭貶謫,素有“憂樂”情懷的范大人感念皇恩浩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其內里的委屈、惦念和期冀,在劉大人的心中又何嘗不是如此。陋室想只是一處勉為棲身的泉林,而那一方字碑不過是穿在身上的美麗外衣,太陽出來了,在檢校禮部尚書的眼里,金光依然如春;蛟S,蜷縮與伸展,出世與入世,無言也是一種表達。
【陋室隱的散文】相關文章:
《自遣》羅隱的古詩鑒賞01-23
東莞隱賢山莊01-21
《史記》史記索隱后序06-19
《史記》史記索隱序06-19
《自遣》羅隱古詩鑒賞01-19
《董仲舒》羅隱唐詩鑒賞02-08
《黃河》羅隱唐詩鑒賞02-08
隱的反義詞是什么呢04-02
《金陵夜泊》羅隱的唐詩鑒賞02-03
鸚鵡_羅隱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