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補貼,建議按人口數補貼的散文
幾千年的皇糧國稅,沒有了。人民群眾高興,農村的土地更顯得珍貴。過去種糧不盈利,嫁過來的媳婦沒有責任田,不在乎,生下來的兒女沒有責任田,也不計較。有地的`農戶,老人死去多年,還有責任田,多一畝責任田,也不在乎,兒女考取大學,在城里當了干部,局長、科長,家里責任田仍然不減少。30年的變化不是一個小變化,古人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0年是一代人的變化,責任田應該平均分給每一個公民。
過去要叫皇糧,按責任田的多少計算,剛分責任田時,人變化不大;分責任田十年后就有人呼吁,人員變了,應該重新劃分責任田,那時,全國各地不統一,有的省縣及時調查,有的地區重新分了責任田。2000年的時候,有人又在呼吁,改革吧。近幾年,提倡“土地流轉”,呼吁按人的戶口所在地分責任田。有的農民在城里買了住房,帶出了戶口;有的農民為兒女在城市買了戶口;他們的責任田仍在家中,老人得實惠,如今有了“種糧補貼”,他們照領不誤。這種現象在城郊更為突出。
變是正常的,不變是死板的。求變、求新、求公平、求和諧,為民辦實事,是我們黨的追求,也是我們共產黨員的任務。
理論聯系實際,先講理論,大家認為有道理,就應該為之努力,從現在開始,歡迎大家發表意見、建議,出主意、想辦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種糧補貼,建議按人口數補貼的散文】相關文章:
種糧大戶先進事跡素材05-19
《古風·秦皇按寶劍》譯文與鑒賞04-2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樹的散文12-04
秋蟬的散文12-03
日出的散文12-03
傾聽的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