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寫跟你倆人的博客散文
夜深了,我還在想你倆的事。其實,我知道你倆挺難的。知道,所以昨晚喝了點酒就差一點見你倆。
兩個人都關了手機,但我知道那是為什么?
我也做過生意,小敗但在總體上是賺錢的。
沒有什么秘訣。
寬容、細密、加上機遇和媳婦的勤勞就成了。不要聽他們的鬼話,在商一定要不言商。
向客戶展示自己的不計較,因為東方人天生就是情緒化的消費,尤其你所從事的服務業。
讓客戶感覺到你的“憨”,落一個“精”意味著商業生命的完蛋。
集中精力搞好旅行社,把酒店放棄,你倆的意志和管理技巧都不足以應付這個行業。
借我的那些錢,你倆暫不要考慮還的問題,我不是不顧朋友的人。
任何事都講究深謀遠慮,尤其是做生意,最高的.境界是大智若愚。
蒙牛集團有句話,我送你倆: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這一段特別喜歡聽《黃玫瑰》這首歌,那歌聲里淡淡的憂傷總是讓我想起兩只曾經快樂的蝴蝶。
她們跟隨著他的“驢友”哥哥飛遍了山東、江蘇、山西的大海和高山的角角落落。
那時我知道大家是快樂的,心里是清淺的。
困難來了,我們不落淚。因為我堅信你是堅強的玫瑰。
吃吃吃
去了武漢若干次,偏偏進的都是大酒店,因為同行的人多,考慮到團隊,只得忍,和大家一起吃所謂的星級菜,衛生而寡淡,全中國大抵都是相同的味道。也好像電視上常做廣告的美女,沒有多大的毛病但也沒有什么特色。
前年大年初二全家去武漢,好不容易逮了個機會成為全家的“核心”。發誓要帶領孩子們吃鴨脖、武昌魚、熱干面,誰知600萬武漢人民都慌過年,從武昌到漢陽,又到漢口,竟然沒有一家本地店開門,無奈,在漢正街晚上10點才吃到紙碗乘的“蘭州拉面”。
去年,辦事過武漢,想想不甘,半夜拐到漢口,在一居民區花5元吃了一碗真正的熱干面,倆“雞關角”(類似我們的菜角),又喝了熱熱的米酒。
回來告訴媽媽,媽媽憤怒地說,養個兒有啥用,好吃的都是一個人去。
到了湖南的湘西才知道,鴨原來比雞更好吃。
從常德往鳳凰走,過一個叫麻溪鋪的苗寨,所住都是那種煙熏火燎的吊腳樓,下來車,滿山溝飄散著肉的臭香,隨意的進了一家櫥間,竟然放了一地的臘肉,發紅發黑,始知道我們城市的臘肉是假冒的“李鬼”。
不過那在地上人踏狗踩的現實,讓我直到張家界沒再生起吃臘肉的欲望。
不同的是他們的鴨,一般都是一種干鍋把肉都燉好,他們地方的輔料特別,比如辣椒,比如茶菇。一邊煮一邊吃,那個香啊,后來在焦作在鄭州去北京吃湘菜,怎么都沒有那一種味道。
在江南,在水鄉古鎮吃了一種顏色非常好看的蹄膀,像我們說的肘子肉,孩子和我忍不住要了一個,50元,嘗了一口,都不再吃,甜甜的。可可說,這還是肉嗎?
到同里,一街連兩巷都是炸臭豆腐,試著來兩塊,竟然像有癮,自此開始吃這拿不上臺面的東西。
到成都才知道自己喜歡川菜是葉公好龍。
兩次去都是在第二天開始,到任何一個地方先打聽廁所在那里。
特別難忘的是從綿陽到成都的路上經過廣漢,吃到一條溫江的野生花璉魚。
十二斤,老板用一個差不多一米的大盤上來就讓我們吃了一驚,喝了一口湯再驚,感嘆四川人民的智慧,把香和辣麻如此巧妙的組織,明知道肚明天疼也要吃,又吃魚肉,大驚,真沒有想到還有如此鮮嫩的璉魚。
最后要吃魚頭時候,媳婦說你不要再“吃凈(驚)”了,讓俺娘幾個也吃點吧。
在陜西去米皮的發源地戶縣,吃正宗的米皮,一碗都沒有完就罷了,原來關中干燥,那地方的面皮油特別大,和我們這里的陜西米皮完全不一樣,可能是我們這里已經改造過了更適應當地口味。
俗話說:人不如舊,衣不如新,菜嘛……
【只寫跟你倆人的博客散文】相關文章:
一只鐲子的啟示散文01-10
只在蘆花淺水邊散文11-11
來生,我是一只蝶散文11-06
寫父親的散文8篇12-07
寫雨的散文8篇11-29
博客我的最愛初一作文03-05
父親寫的散文詩詩歌01-26
實用的寫散文作文四篇06-16
實用的寫散文作文7篇04-15
關于讀書的散文該怎么寫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