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鎮情懷散文隨筆
生活在東流這個小鎮已有十幾年了,內心深處對她總有一種溫柔的情愫。喜歡這個安靜的江南小鎮,每天平靜而又悠閑的過著屬于自己的日子。年華似水流,轉眼又是秋風柔。
偶爾,沒課的時候,喜歡在小鎮的街頭漫步。東流長江路有著她特有的那份熱鬧。東流小鎮唯一的一所完中———東流中學門前的商鋪里,習慣飄揚著迷人的歌曲,彩票店里擠滿了渴望中獎的彩民,路的一側停滿了等待出租的汽車,拓寬的馬路,大型的超市,正在興建的商業樓盤———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另有一條陶公路,亦是商鋪林立,熱鬧非凡。
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里,常去的一個地方就是菜市。菜農提供的菜色隨季節的變化而更替,也正是他們的辛勞才有了我們每天豐盛的菜肴。常去買菜,漸漸地熟悉了一些人,每每相遇,都會收獲到最親切的問候,看到一張張微笑的臉龐,這樣的時候,心情總是很愉悅的。有時,一個笑容,一個握手,一句問候,都是一種美。
東流老街也是如菊愛去的地方。長長的巷子,古樸的氛圍。腳踩在那一塊塊的麻石磚上,仿佛又回到了遠古的歲月。靜逸悠遠中透著她特有的一種滄桑,猶如一位老者,經歷過年輪變遷后在沉思著什么。每年都會有很多游人來此一游,只為體驗一下那老街的古雅吧。而雨天里,撐起一把傘,行走在這長長的巷子里,竟也有種丁香姑娘般的惆悵,就會想起戴望舒和那首(雨巷)。
老街的盡頭,就是江堤。登上江堤,放眼遠眺,江面一望無垠,來往的船只川流不息。順著菊江一路而上,就會來到遠近聞名的陶公祠。祠不大,卻修葺得很好。陶公祠玲瓏秀麗,四周松菊掩映,柳枝婆娑。門前種植柳樹五株,象征“五柳先生”。
沿著石階層層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陶公祠”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推開兩扇虛掩的門,就會見到一個園子,兩邊種滿了菊花,這就是所謂的菊園了。園子中間是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小路。走近幾步,就能見到陶公的雕塑。仰望陶公塑像,幾分崇敬,又幾縷親近。陶公他手持書卷,臨風而立,以一種清傲之氣,面對著滔滔東流的菊江,似乎訴說著千百年來的風雨滄桑。兩邊是古今游人的題字和書畫。明兵部尚書于謙曾作詩曰:“杖履逍遙五柳旁,一辭獨擅晉文章。黃花本是無情物,也供先生晚節香。”
菊花是陶公的最愛,千古絕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傳了一代又一代。每年菊花盛開的季節,這兒簡直是菊的海洋,由此衍生了菊花節,又有了陶公酒。菊花淡淡花香氣,陶公酒濃飄萬里。
陶公祠后有座塔,取名為“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遠處,名為“天然塔”,二者人稱“江流雙塔”。祠與塔構成了一種沉重而冷肅的氣氛,在江邊,在永遠盛開的菊花之中。
如菊亦是個愛菊之人,取名為菊,只是希望像菊一樣能做到落花無言,心素如簡。
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小鎮上,盡管不能擁有大都市的繁華和喧囂,如菊卻也有著自己獨有的淡定和從容。今后,如菊還會如以前一樣的走下去,淡定從容的生活,在紅塵中書寫著自己的故事,象陶公一樣,笑著面對一切,真正做到人淡如菊。
【小鎮情懷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小鎮06-26
小鎮05-30
陰天小鎮08-15
陰天小鎮08-15
青菜小鎮08-15
邊陲小鎮05-23
小鎮的中午05-27
小鎮的夏天05-17
童年小鎮06-06
江南小鎮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