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徒生的故鄉散文隨筆
在北歐,盡管丹麥是最小的國家,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其實,對于外國游人而言,更多的還是因為丹麥是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故鄉。安徒生的文學作品是世界文學的珍貴寶藏,并使丹麥以“童話王國”之稱聞名于世。
世界上有許多城市都以十分宏偉的建筑物作為自己的象征,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象征物卻是小小的美人魚雕像。當驅車前往朗厄里尼港入口,遙望美人魚獨坐港口的那份曼妙時,一種近乎戰栗的喜悅涌動心間。真的不知為何,當幼年時代的一個夢在多年以后實現時,除了喜悅,竟然還有一絲莫名的悵惘。
我知道,這絲悵惘源于故事本身。安徒生《海的女兒》里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美人魚”為了追求愛情和幸福,用舌頭向巫婆換來一劑藥,變成了人形。她愛上了一個王子,但王子最后跟人間的女子結了婚。巫婆告訴她,只要她殺死王子,讓王子的血流到她的腿上,就可以恢復魚形,回到海底,重新去過無憂無慮的海的女兒的生活。但“美人魚”為了自己所愛的王子,并沒有這樣做,相反,在王子新婚之日,她投入大海,化為泡沫。丹麥人敬佩“美人魚”的高尚情操,并把它看成是丹麥精神的象征。
走近“美人魚”,才發現這尊銅像高1.61米,同真人一般大小。姿態優雅的“美人魚”孤獨地坐在海邊一塊褐色巖石上,魚尾人身,羞怯安詳,以若有所思的神情望著大海,顯露出少女純真的美。銅像落成以來,“美人魚”的形象不但博得丹麥人的熱愛,也博得世界人民的喜愛,凡到丹麥觀覽的'游客,必到此一睹“美人魚”的動人風采。據丹麥朋友介紹,正因為名氣太大,“美人魚”銅像曾三遭“解體”,幸好雕刻家的模具還保存著,才使雕像得以復原。
帶著對“美人魚”的崇敬,擁有對安徒生的懷念,我們又拜謁了安徒生的故居。故居坐落在一條寧靜的街道上,造型簡單的聯體別墅看上去毫不張揚。房子里的陳設似乎更簡陋,一床、一桌、一椅而已,桌上整齊地放著一套《安徒生童話文集》。就在這樣的房子里,安徒生生活了幾十年,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故事。聞著書香,仿佛看到安徒生正襟危坐寫著童話故事,于是,我凝神屏氣、小心翼翼,唯恐自己一個不注意的神態和動作會驚擾了大師的寫作。
安徒生經歷坎坷,晚年落魄、終生未婚,他遭受了太多的諷刺、批評與打擊,然而,他卻因為塑造了許多單純可愛的童話人物而被孩子們深深地記住了。說起安徒生,丹麥人總是一臉自豪。在丹麥人心中,安徒生不僅是一位作家,而更像一座里程碑。在哥本哈根市政廳南側、國王的后花園、安徒生母親曾經洗漿衣服的小河畔……到處都有安徒生的雕像,然而,給予我深刻印象的則是哥本哈根市政廳南側約3米高的安徒生銅像。他頭戴一頂18世紀流行的紳士高筒禮帽,左手拿拐杖,右手握著一本書,還以食指隔開書頁,頭部朝左微微抬起、仰望前方。他的身后,就是著名的“安徒生大街”。因為常有人在此留影,且會情不自禁地摸摸他的手、膝蓋甚至褲腳和鞋子,所以這些地方顯得有些泛白,我想游客們總是想“沾染”些許大師的靈氣的。
作為“北歐的巴黎”、“花園城市”、“美人魚的故鄉”,你雖來自異國他鄉,但在丹麥你卻分明獲得了賓至如歸的感覺。在哥本哈根,游客可選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找到路邊、旅館邊的自行車站,塞一個20克朗的硬幣便可打開鎖鏈借出一輛嶄新的自行車,車前的筐籃處有一幅哥本哈根交通旅游圖,走到哪里都不用擔心迷路。對丹麥人而言,最有權力的人和最沒有權力的人距離很小。這是一個非常平等的社會,周末,女王經常只帶兩位隨從,靜悄悄走進教堂內祈禱。在丹麥,老板絕不會叫秘書倒水,如果他這樣做,秘書大概會把水倒在他的臉上。看來,丹麥是非常注重人與人之間尊重的,然而,相互尊重并非無條件的。著名作家陳世旭在游記中寫道:“丹麥人喜歡‘管閑事’。你在釣魚,一些毫不相干的人會走過來。你以為他們是來給你助興的,其實是來看你裝魚的桶。如果你釣上的魚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標準,他就會要求你把這些魚放回水里去。并且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邊監督,直到你完全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丹麥是禁止養鳥的,但其鳥食市場卻又大又興旺。人們買了鳥食,懸放在自己的庭院里,專供自然界的鳥群食用。”……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這是一個有教養的國度,是教養催生了一個社會的寬松、安寧與和諧。
【在安徒生的故鄉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安徒生童話《在遼遠的海極》12-08
安徒生童話故事《在養鴨場里》12-23
在小寶寶的房間里安徒生童話故事11-04
安徒生童話故事《在小寶寶的房間里》12-23
《在小寶寶的房間里》經典安徒生童話故事10-29
安徒生的童年07-09
陽光的故事安徒生童話11-09
母親的故事安徒生童話08-16
安徒生童話《幸運的套鞋》12-09
安徒生童話《遷居的日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