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散文隨筆
約客同游買渡船,
閑觀古剎禮金仙。
山中好景無多地,
天下知名第一泉。
佛閣齊云浮海嶼,
客帆過寺帶風煙。
當年郭璞因何事,
來葬江心作浪傳?
金山獨特的姿容和神韻使文人墨客流連瞻顧,這首《游金山》就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在此留下的詩篇。
薩都剌(1272—?)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先世為蒙古族,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歷官京口錄事、閩海廉訪知事、河北廉訪經歷等,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跳之才,人稱雁門才子。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游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有《雁門集》。
“約客同游買渡船,閑觀古剎禮金仙”,古剎,指金山寺。禮金仙,禮拜金山寺之佛。詩人約好友航船同游金山,這里不僅僅只是水光山色之勝,而是以高僧輩出的千年古剎而馳名。
“山中好景無多地,天下知名第一泉”,第一泉,就是中泠泉。潘介《中泠泉記》云:“中泠,唐劉伯芻所謂第一泉也。”這一句的意思不難理解,金山山中風景秀美,佛宇僧寺包裹著金山,使它沒有空地,也就是說處處皆是美景。而在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聞名天下的第一泉,泉水沏茶,清香甘洌。
“佛閣齊云浮海嶼,客帆過寺帶風煙”,佛閣即佛教建筑中供養佛陀的.樓閣,唐·白居易《月夜登閣避暑》詩:“行行都門外,佛閣正岧嶤。”海嶼,海中小島,這里指金山。古代金山東面為海門,故稱金山為海嶼。風煙,風與煙(或霧氣)。矗立于波光閃閃、燦爛如銀的大江中的金山寺,更是人來客往,船只如梭,帶起陣陣風煙。
“當年郭璞因何事,來葬江心作浪傳”,郭璞,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博學多才,人稱辭賦為東晉之冠。《金山志》載:“郭公墓,在山之西石簰山,相傳郭璞葬此,有石碣,雖江水泛濫,不沒。”楊升庵云:“郭璞精風水,凡遇吉地,必剪爪發瘞之,因而郭璞墓所在皆有。”石簰山的郭璞墓實際上是他的衣冠冢。浪傳,化作浪花,傳播后世。一說由人任意評論,隨便傳世。尾聯對郭璞當年墓葬于此,頗多感慨。
歷史上薩都剌為官的書載史實遠不如其詩出名,可以說他是借其詩詞的廣為流傳而為后人所熟知。薩都剌年輕時期家道中落,飽嘗過“家無出、囊無儲”的貧寒歲月,較早接觸社會實際,而立之年曾多次到吳、楚等地經商謀生,三次到鎮江,每次均作短期停留。其間結識了當時鎮江的許多文人墨客。“性喜山水,吟詩作賦”的薩都剌與鎮江結下了深厚的情緣,鎮江的綠水青山、世俗俚語、鄉規村約都為他早期詩歌的創作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素材。薩都剌一生留有800余首詩詞,游記、山水詩詞在《雁門集》中占有很大篇幅,其中有不少是在鎮江任京口錄事期間的詩作,并且品位較高。這首《游金山》,將寫景、論史、抒情融為一體,靈秀清婉,飄逸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