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的雅亮石散文隨筆
最近去了一趟雅亮鄉,從那里的一塊地里撿回來一塊小小的石頭,長而扁、表面十分粗糙,毫無奇特之處。當時我把它撿在手里,只是想把它從長著木瓜苗的地里扔出去,可當與目光拉近時,突然發現這是一片綠色世界中難見的一點灰白色。物以稀為貴,于是我把它裝進包里帶了回來。
當我久久把玩這塊小石頭后,才慢慢品出它原來是我曾想象中的雅亮之相,而后來見到的雅亮之貌與此大相徑庭,想象與實際的極大反差,使粗劣的小石頭成了我沉沉思緒的導物。
早已聽說雅亮鄉是三亞市最貧窮的地方,此去雅亮,原本是想看看她的“窮相”。通常而論,貧困的農村大多是因山荒水窮,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等條件形成的。雅亮既屬貧窮之鄉,必然也是青石滿山溝,滴水貴如油,坡上光禿禿,田土像癩頭的荒涼之地。因此,當中巴車在一片綠蔭掩蓋下的柏油公路邊停下時,我還只當是途中小憩,直到有人催促我:雅亮到了,你怎么還不下車呀!我才茫然地走下中巴車。
這就是雅亮鄉么?
連綿的山巒覆蓋著蒼莽而又蔥蘢的森林、嫩綠而又茂密的青草像厚厚的氈毯鋪蓋在蜿蜒的山谷,小河的水從綠色的山谷中流出來,淌過坦露的河灘又流向綠色的深處,花草倒映在水面,使淺淺的河水也變得綠悠悠的。我仿佛置身于一個綠色的世界,連那幢白色的鄉政府大樓也深藏于墨綠色的椰樹林中,不禁使我產生走進一座龐大而又美麗的森林公園之感。
我要想看的“窮相”在哪里呢?
繞下鄉政府前那座具有現代風格的水泥大橋,進入了河邊的一條鄉村公路,驅車去我們單位的扶貧點——扎青村,也許在哪里可以看到我想象中的貧困之貌。
十多華里的鄉村公路、眼前出現的仍然是一片綠色。點綴著草叢的公路是綠的,路邊一排排椰樹,棕樹,按樹和灌木叢是綠的`,連偶爾看到的幾塊水田、因沒種莊稼而長滿雜草也是綠的,而且越到深處,四周綠得更加具有姿態和風韻,令人心清目爽、心曠神怡。因去參觀扶貧隊去年幫助村民們開辟的一片木瓜地,我們拐進一片草坪的小路,草坪中挖有幾十個約半米深的坑洞,厚厚的一層黑泥土翻露在洞口,顯示著它的肥沃。據說這是扶貧隊今年正在開辟的粉蕉基地,因種苗未到而暫時候在哪里。坑洞像一個個張開的大口,仰臥著在饑渴地等待施舍。就在旁邊的那片木瓜基地。苗枝已長到半人多高,有的已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累累果實,十分令人欣慰。可惜也是雜草叢生,一同融進了舉目無際的綠色大環境。這塊粗劣的小石頭就是在這木瓜地里撿得的。唯一的灰白色讓人感到刺眼,卻又勾起了我想象中的貧困之相,故而沒被我扔出去。
仲夏時節,雨后的涼爽正是農人勞作的好時機,但田頭地頭沒人干活,幾個壯實的中年漢子悠閑地站在寨子邊的椰樹下,操著手顯得無所事事,襯托出寧靜的山村更加靜謐。只有小學校園中的幾束紅紅的雞冠花露出無聲的笑靨。
從享受大自然的角度來說,我今天是滿足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留有一絲遺憾!
當我再次端詳這塊粗劣的小石頭時,突發了點綴它的奇想,于是用刻刀在不平的石面上刻上了“雅亮石”三個字,字體工整、布局合理,再染上紅色,使它一下子變得精美起來。美麗的雅亮,你的生面上應當刻上什么字呢?我驟然想起了兩句常語:立身當立志,扶貧當扶志。刻上“志氣”二字,也許會甩掉人的惰性,使具有優良自然條件的雅亮,變成大自然中的“精品”。
【沉沉的雅亮石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宋詞賞析05-26
亮眼睛說課稿11-03
贊美諸葛亮的詩歌05-11
關于諸葛亮的故事05-11
諸葛亮的軼事趣聞05-11
諸葛亮的警句大全12-16
致雅極守散文11-28
諸葛亮招親04-22
《全宋詞》陳亮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