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土戲臺散文隨筆
家鄉(xiāng)村子中央有個大土墩,五丈見方,六尺來高。土墩前是一個大廣場。聽老一輩人說,這土墩有上百年的歷史,是過去祭祀神靈的祭壇。
我的家鄉(xiāng)盡管近海邊,可老天爺一旦發(fā)起倔脾氣,有時能連續(xù)數(shù)十天不下一滴雨,地上的鹽堿就像初冬早晨的嚴霜,白茫茫一片。還在我很小的時候,依稀記得,那時每逢干旱,村里便祭神求雨。土墩的正中央供著一尊泥塑的龍王,龍王面前擺著宰殺停當?shù)恼i整羊,四周還排放著香燭紙馬。全村的男男女女,黑鴉鴉地在臺下跪了一大片。一個身穿黑色長袍的人,在臺上求神作法。后來稍大了才知道這人叫方士。方士手舞寶劍,口中念念有詞,跳上竄下地表演一番后,寶劍在臂膀處一劃,頓時鮮血淋漓。方士便把血挨個抹在小孩的腦門上。據(jù)說那是神血,可避邪氣。我的腦門上就抹過這樣的神血。八個壯漢立即抬起龍王,另有壯漢抬著豬羊,繞著村子跑圈兒,方士舉著寶劍緊隨其后,全村的人便呼呼拉拉排著長隊跟著跑,口中祈禱著“龍王爺,下雨吧——”“龍王爺,開恩哪一”哀聲遍野,凄凄慘慘切切。龍王究竟有沒有顯靈,我記不得。年長的人說,只要抬過“龍王”,時間或長或短總會下雨的。
土墩最風光的時候,莫過于大演樣板戲那段日子。1968年我初中畢業(yè),在村里是個少有的“秀才”。因而在演樣板戲時很出了一陣“風頭”。我既做演員,又做導演,憑著在電影上看到的和在收音機中聽到的,居然把戲?qū)а莸煤芟褚换厥隆D菚r農(nóng)村到處“抓革命促生產(chǎn)”。社員們白天集體勞動,晚上開會學習。因而演出都在晚上進行。演出時,我們在土墩的三面圍一圈柴箔,前邊懸掛兩盞汽燈,燈光白熾耀眼。鑼鼓聲一響,村里的老老少少們便從四面八方涌來。還有外村的.人也趕到看熱鬧,土墩下竟聚集上千人。有時一個劇目連演十多個晚上,觀眾看戲的熱情仍然不減。我為擁有這么多熱心觀眾而感到自豪。那年月,人們把這土墩叫做戲臺。
人生就像變幻莫測的萬花筒。自打土戲臺上顯露身手之后,我便開始創(chuàng)作劇本,并自編自演,在公社、縣里還小有了名氣。直到后來離開家鄉(xiāng),到縣城安家落戶,正兒八經(jīng)地走上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路。大概正因為如此,我時常懷念鄉(xiāng)村的歲月,懷念莊子上的土戲臺。不過,演樣板戲曇花一現(xiàn)之后,那土墩仍舊成了土墩。土墩前廣場被人們種上了莊稼。
不久前。我回家鄉(xiāng)探親,與兒時的朋友一起去看土戲臺。來到村子中央,只見戲臺被整理得方方正正,四邊坡堰被水泥澆筑得平平展展,那模樣很像縣城劇場里的大舞臺。戲臺的四角有四根圓型水泥柱,柱子頂端裝有滑輪。臺前的廣場也被打掃得干干凈凈。朋友告訴我,去年冬天,省里的心連心藝術(shù)團到我們村,就在這土戲臺上演出。水泥柱上的滑輪是吊布景和幕布用的。“那天,十里八莊的人都來看戲,恐怕有上萬人。好多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歌星、舞星都來了。演出精彩極了!”朋友向我描繪著那天的演出盛況,“藝術(shù)團臨走時還給我們村留下了好多樂器,說是留著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后來,村里成立了業(yè)余文藝演出隊,每逢節(jié)日都在這土戲臺上演出。你看,廣場中間還有一根旗桿,每逢重大節(jié)日,村民們都集中在這里舉行升旗儀式呢!”
順著朋友的手指看去,銀色的鋼管旗桿高高聳立,直插云天,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微風中舒卷、飄揚……
哦,村中土戲臺,演出了多少人間悲喜劇呵!
【村中土戲臺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戲臺的對聯(lián)合集03-03
戲臺的對聯(lián)大全01-27
胙土分茅成語04-16
俄土戰(zhàn)爭歷史故事08-20
土爾扈特大回歸01-11
鄆城的那片土散文05-01
《山石田土》教學設計12-17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guān)于散文隨筆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