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鍋匠的秋天散文隨筆
秋涼下來,就過來了。
陽光暖洋洋的,下午的街道旁,布滿了青苔。補鍋匠在那時挑來他的家伙,坐了下來。
外婆把燒穿了的生鐵鍋送去的時候,補鍋匠已經準備好了他的冶煉工程。他的面前,大小鐵鍋擺了一地。彌漫著焦炭味道的空氣里,有滾鐵環的噪音從居民院里傳過來。
補鍋匠坐著馬扎,被煙塵浸透變得烏黑的膠鞋,在碧綠的青苔上踏出有力的印痕。爐子已經生起,補鍋匠用榔頭把大塊的焦炭敲得大小合適,不緊不慢地搖動鼓風機。人們立時聽到風機發出好聽的蜂鳴,沉穩而有節律,像人情練達的中年人,像遠方飄來的歌謠。旁觀者都是忠誠的客戶,和快樂的小伙伴。
隨著鼓風機的吟唱,爐子里綠色的火苗舞蹈起來,先是蛇信子一般在焦炭罅隙間躲閃,再是花蕊似的努力掙扎而綻放,直到每一塊黑炭都成為一個真正的“爐中煤”。這時,小小爐膛已沖出張力十足的橙紅色火焰。被補鍋匠丟進坩堝的生鐵碎片,一下泛紅,漸漸發出溫柔的橘色光,繼而像融化的紅蠟,最后竟化作一勺汁液,宛若一杯滾燙的橙紅飲料。補鍋匠徑自把這汁水往保護層滴上一注,迅速敷向鐵鍋的漏眼,呲的一聲,他手捂處瀉出一團白煙,這鍋給補了。但見鍋底某處敷了補巴,鍋面卻是意外平整。
“放心吧,老婆婆,保證不會漏吶。”補鍋匠重復著回答街坊們。
他的不知哪兒的口音,給人無比遙遠的感覺。應該比很遠的常德城遠得很多吧,也許比更遠的益陽還要遙遠;外婆知道最遠的地方,是麻陽,外婆想,它應該不會比麻陽更遠吧。
公路旁的稻田已經收過莊稼。補鍋匠在他的老家割完谷,就挑了擔子,沿著那條很遠的`公路,來了。
補鍋匠所有的行頭,都掛在一根扁擔上,由他挑著,總在秋季的某一天,帶到鎮子里來。外婆說,外公的擔子,也是掛在一根扁擔上,由他挑著,從很遠很遠的麻陽,帶到與外婆同住的一間屋子。鎮外的沙礫公路,像一條灰白色的帶子,在郊外的稻田間無限延伸而至群山綿延的遠方,過去,就是佘市,白洋湖,石門縣,慈利,再過去,就是遙遠的湘西,和外公的老家麻陽。
外婆早早地睡了。我夜里醒來,心里涌上陣陣悠遠的惆悵。那些補鍋匠、鞋匠、彈花匠,那些組成美好和快樂的元素,那時他們從哪里來,現在又去了哪里?他們的每一個夜晚,都在哪里安睡?他們是一同活在這個世界,還是有人到了另外的地方?這些,都無從回答了。
【補鍋匠的秋天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家鄉的散文隨筆700字08-04
月下的詩人經典散文隨筆07-26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美麗而遙遠的信念散文隨筆12-14
田園詩人的散文隨筆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