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醉杏花村散文隨筆
已經很久沒有醉酒了。不是不想醉,也不是沒有機會醉,只是找不到醉的理由。對,理由。就像一個愛酒之人,盡管并不缺少美酒,然而卻無法心甘情愿地沉醉一回。
記憶中,曾有過三次醉酒的經歷,一次是在“一片孤城萬仞山”的青海高原小鎮茫崖,為西出陽關遇故人而酩酊大醉,差點兒丟了性命;另一次是在沂水邊的軍營,與即將奔赴云南老山前線的戰友舉杯豪飲,醉眼挑燈看劍的情形至今難忘。此外,便是在江南那個雨紛紛、欲斷魂的杏花村了。
其實,未到杏花村之前,我就有些微醺了。是為詩醉。詩雖然不是酒,但好詩卻比美酒更勾引人,也更醉人。譬如那首空前絕后的《清明》,已被歲月窖藏了一千又四百多年,味道比有年頭的酒還要足,無論誰讀,也無論什么時候讀,一讀便醉。
究竟是什么東西使我們醉在其中呢?
一個旱魃肆虐的早春,我打馬來到江南小城池州。斯時,不知是天公自作多情,還是詩魂暗中顯靈,就在我踏進牧童遙指處,千古杏花村的前夜,居然下起了紛紛細雨。那雨,是不能以人們慣常使用的“下”來形容的,因為你感覺不到它的分量,又無法看清它的形狀,飄忽,虛浮,那氣韻,那意境,與杜牧寫于杏花村的那首詩同屬一個調子:大寫意。然而我發現,一溝一溝的黑瓦畢竟還是濕了,舊筑上的苔痕也濕了。
一年一度的.江南杏花,仿佛就等著這場紛紛細雨的溫存,只一夜,滿樹滿枝的花蕾,就像宮中的八千粉黛,一朝見到了她們期盼已久的龍顏,愁容陡然全變成了笑容。我雖然聽不到它們溫軟的笑聲,但是,卻能夠感覺到它們的嫵媚與多情。端詳著一個個含羞的花朵,每一朵都似微醉的美人,酡紅的容顏,仍留著昨夜那場纏綿與沉醉后的幸福。
徜徉于細雨中的杏花村,眼前的一切都是迷離的,朦朧的,你搞不清是不是夢里回到了唐朝,還是在當下。要我說,真的搞清了又能怎樣呢,無非是時空的轉換而已,一千年與一瞬間,實際并沒有多少本質的區別。就是那牧童,那青牛,那酒旗,那一樹一樹帶雨的杏花,它們在詩里不是活得既古樸,又年輕么?這多虧了杜詩人,不然,誰還記得唐朝的那些花兒?還得感謝那個清純的牧童,他雖然沒有留下姓名,但我還是認可他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業余導游,是他為我們指引了一條通往美的路徑。
在杏花村,有幸與古人古詩邂逅,酒是斷斷少不了的。依我看,杜牧寫《清明》之前,想必有過一番暢飲,起碼也是小酌,且有美妾侍酒,自然喝得酣暢。此時,已經薄醉的詩人,一經微寒的細雨拂面,詩興便起,遂信手拈來幾個意象置于平平仄仄之中,于是便有了那首千古絕唱。我這么揣測不是沒有理由的。當我漫步于杏花村時,濕潤的空氣中就彌漫著陳釀的氣味。導游小姐嫣然一笑,說,酒是有的,還是當年杜刺史愛喝的黃公酒呢。
轉過一個巷弄,“黃公酒廬”赫然入目。那自然是本色本香的土酒,還沒有沾唇,就已有幾分醉意了。黃公酒的好,就像細雨中的杏花,我是說不出的,即使一嘗再嘗,也還是說不出。我想,大凡美妙的東西,我們都難以參透它們。《清明》詩參不透,細雨中的杏花參不透,釀酒的古井也參不透。但是,參不透也有參不透的好處,可以讓我們沉溺其間,遠離那些紛紛擾擾的東西,于靈魂的沉醉中,覓得一份安瀾與悠閑。
美哉,杏花村!
【尋醉杏花村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醉尋黯香勵志文章02-04
醉在春日散文11-19
獨醉散文欣賞05-02
《醉蓬萊》古詩鑒賞01-22
《醉太平》古詩鑒賞01-22
醉高歌感懷元曲12-01
《醉太平·警世》注釋12-29
醉太平·寒食原文12-20
醉太平·嘆世12-16
《醉著》唐詩鑒賞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