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物增輝詩意濃散文隨筆
春節過完了,可感覺依然保留在我心中,鄉親與家人們溫情的笑聲,心與心的交融,情與情的萌動,在充滿無限溫情的愛里,留下一串真情的笑容,那是永恒不變的情懷。
離開老家快十年,每次回家都無比留戀故鄉老屋那古舊的顏色和味道。特別是水池、陰溝上長了墨綠的苔蘚,但院子前的桂花樹、十里香、萬年青卻一派蔥綠。檐坎上靠板壁放置著我在家時經常躺在它上收聽老式收音機、看書報、寫文章的那張三人沙發,已被太陽曬得皮開肉綻。第二天,我找了針線和合色的布給它補上,即使留滿了修補的痕跡,這磨損多年的沙發仍顯得更加柔韌,可坐、可倚、可躺,隨便什么姿勢都那么妥帖。我習慣了一到家便換上居家服,便于我做雜活,穿舊了的中山服,已看不出它原來的顏色,起著皺褶,打著補丁,可穿在身上,綿軟、暖和、貼心,我喜歡到寢室里的老書架上選上一本舊書,躺在舊沙發上,如同倍伴久別多年的舊友似的親密。
跨進堂屋,柜廚上的清光漆有些駁落,但仍被在家的兒孫們擦得一塵不染,這柜廚是在改革開放后的第六年長子結婚時打的`。客堂正面的墻壁已從原來的白色變成現在的淡黃色了,可壁上掛著的獎狀和鏡框里放著的照片仍保持完好,只是顏色變淡了些。照片有黑白的、彩色的,我工作時的,我退休后的,有我去北京、上海參觀時的,也有我在家和老伴、兒孫一起照的,一張張照片記錄了我家的歡樂、記錄了我們的悲傷、記錄了我和家庭改革開放30年的生活歷程,記錄了我們生活的多彩多姿。
作為獎狀嘛,它只是說明黨和國家對我多年來的工作的肯定和鞭策。倒是堂屋中間掛著“教師之家”那塊匾,使我為之驕傲,為之自豪,這也許因為我家幾乎都是教師的緣故,特別現在,當我看到自己的學生在各單位、各行業勤奮工作的時候,我的心便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老家有兩間廚房,一間是改革開放后建的土木結構的平房,另一間是土改時期分給的木楞房,自八二年新建了一幢樓房后,把它改用廚房。木楞房長寬均四米,古樸大方,寬敞明亮。內設兩眼土灶和一個大火塘。灶上安有兩口大鍋,專供釀酒、熬糖、熬核桃油、做涼粉、豆腐和平日煮豬食用。灶背后靠屋放滿了酒甄、燒鍋、淌瓢、涼粉架、裝包豆腐用的燒箕、朗篩等等,火塘邊的矮桌上放了許多茶具,如茶筒、茶盅、茶罐、打酥油茶的茶桶以及鹽盒之類什么的。每天早上起床,洗過臉,當你步入廚房,一股暖流不知從哪里傳來,熊熊的大火、芳香的磚茶、甜脆的包谷粑粑、油香的燕麥炒面和從灶灰里扒出來烤得黃黃的洋芋,真使人饞涎欲滴。
這次回家過年安寧閑適,兩個老人伴著幾家十多個兒孫,吃著兒孫們親手種的米和菜,親手喂養出來的各種肉,喝著兒孫們親手釀出來的酒,在燦爛的陽光下,在溫馨而詳和的氣氛中人人舉杯:為紀念改革開放30年,為全家幸福安康、為全家的工作順利事業有成干杯。這如花一樣綻放的歲月,太詩意了!
其實,幸福的最高境界不過是一個舊人伴著故鄉的親人,守著一屋舊物,悠悠地數著一段舊歲月,如此安寧閑適的生活,令人難以忘懷。
【舊物增輝詩意濃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夢見往昔舊物的解釋05-05
舊物青氈成語故事04-19
詩人,詩意05-21
詩意初夏全文11-04
殿前歡·酒杯濃簡介及譯文注釋02-03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詩意立夏祝福語04-25
求涼州詞的詩意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