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新中村的散文隨筆
新中村位于皖南石臺縣丁香鎮,村子不大卻頗有些名氣。它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成為安徽省經濟發展先進典型,它那良好的生態環境又使它成為安徽省第一批省級生態村。
秋后一個周日,我獨自乘車來到仰慕已久的新中村。
一千余人的新中村分山上山下兩個部分,山上所居農戶均在海拔500米以上云霧間,與山下農戶唇齒相依,相望相守,和諧如畫卷。
“村村通”工程修建的水泥路,醒目之至,像一條白色的綢帶貫穿新中村山上與山下,又盤旋曲折于茂林修竹中每個農戶的房前和屋后……車行健,人歡快!
不一會,我便到達了山上。
啊,另一番景致讓我陶醉!
環視四周上下,山峰錯落綿延,蔥綠主色調下的新中村,新式兩層樓房散落偎依在山懷之中,相伴午后秋風的.吹拂,時隱時現我的眼簾,其外在的裝飾也因秋陽照射格外地奪目。特別是人站高處,所見通往每個農戶門口的水泥路,避山石、繞溝壑,順勢蜿蜒……剎是吸人眼球!
我隨性漫步小徑,任芳草親吻,山氣浸潤,心滌而乏消。滿目的泡桐樹,身影是如此的挺拔,碩大的葉片三三二二“唰、唰”地落在條播的茶園之上,漚化成有機肥料營養著壯實的茶樹。而恰似云朵的新中茶園,見縫插針飄落在稍顯平整的山地上,大則半畝,小僅半分。闊大的棕櫚、尖長的柏枝等樹木遍布山上的旮旯拐角。竹林一叢又一叢,“沙、沙”地隨風搖擺。稍高的山上,松杉傲立,針葉依然鋒芒密布……
雖已入秋多時,新中村卻依然少見秋色。但能夠看出來的是,這里滿山的竹林樹木,規劃統一,片區分明,不像皖南山區常見的那種純自然狀態?!
疑問隨著路遇村民的講述,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我心釋然的同時腦海中油然升騰起新中人“艱苦創業、改造村貌”撼人的情景畫面:由于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影響,這里的水土流失非常嚴重,20世紀70年代前新中村曾是石臺縣聞名的窮山窩。為了徹底改變新中村的整體面貌,新中人提出了“保水土、求生存、不把災害留后人”口號,因地制宜、科學制訂并幾十年村級一屆班子接一屆班子地緊咬不放松一以貫之地堅持“高山遠山栽松杉,低山緩坡種茶葉,石頭縫里植棕櫚,房前屋后藥果花”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硬是將昔日荒蕪的石頭山改造成為擁有90%以上森林覆蓋率的生態富裕村。
秋陽西斜,山嵐顯現黃色的光暈。新中村更顯清靜閑適,不忍“打道回府”的我仍在自在地行走……山雞從草叢里猛地竄飛起來,又快速地落入無人打擾的山林之中。鳥鳴開始歇了,炊煙已經起了,拖拉機傳來了清晰的“突、突”聲……
【秋行新中村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原文及賞析10-13
《從軍行二首·秋草馬蹄輕》唐詩賞析03-02
秋的成語01-17
關于秋的諺語01-20
故都的秋教案11-25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家鄉的散文隨筆700字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