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釣參子散文隨筆
沈場南岸的故黃河公園建成后,我常去那里游玩。每次觀賞花草樹木后,總要到河邊看一位老翁釣魚。這位老先生年近80,是位老漁翁了,他一年四季都在這里垂釣。他說:“釣魚是我一生最大的樂趣,吃魚不如釣魚,既休心養性,又延年益壽。”看得出他紅光滿面,甩桿子的動作十分麻利,眼也不花,魚竿甩得準,提桿迅速,誰見誰都夸他是老年釣魚高手。
老翁釣的都是小參子魚,從不釣深水的鯉魚和鯽魚,他甩的浮子下面只幾厘米就是魚餌,專釣參子。徐州人把參子也叫參條子。參子像柳樹葉子形狀,頭尖嘴翹,全身雪白,十幾厘米長,是天然野生魚,人工不飼養它。參子是上層水魚,吃上層水的浮食是它的`生存本性,魚雖小但肉質比其他的魚鮮嫩。我每次去看他釣魚總要稱贊他:“這半兜子魚足夠你美餐一頓的”。老翁也挺樂,接著我的話說:“魚湯里再打兩個雞蛋,就著二兩小酒下肚后,再用魚湯泡烙饃,比吃大席還過癮!”人,各有所好,這也許就是他的延年益壽之道吧!
別小瞧參子是檔次低的魚,它體形像箭,游速如飛,如果你沒有摸清它的習性,別想釣它。釣參子要用細線細桿,桿子與線等長。用紅蚯蚓、紅頭大蒼蠅作魚餌,參子最上鉤。我小時因家離汪邊近,也喜歡釣魚。沒有魚鉤,就把最小的縫衣針用煤油燈燒紅紆成鉤,浮子用于蒜苔梗剪成節穿上線。每當把浮子甩下去,立即引來參子搶食,魚餌被吃掉了,魚卻很少上鉤,只有行家們能把魚甩上岸。每次垂釣,我幾乎是空手而歸,原因是我還沒掌握釣參子的基本功。
但我卻不服輸,家在汪邊,學起釣魚來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行家指點我釣參子不光要手疾眼快,甩桿子還要有硬功夫,當你看見參子群游來,一竿子甩過去鉤子正好落在魚群中,只要浮子一動,快速收桿,一條活蹦亂跳的參子就上岸了。如果見浮子沉下去再收桿,精明的參子嘴技特準狠,不光吃掉魚餌還能迅速脫鉤。要準確地掌握浮子下沉的一剎那就甩桿,可以說早一秒不行,晚一秒也不行。后來,我逐漸掌握了要領,就有了收獲。當我美滋滋地向老手們“炫耀”時,他們還認為我是瞎貓逮了死老鼠,總覺得釣參子不是我們這些孩子能掌握的。學會了如何用魚餌下鉤、甩鉤等“絕活”,老手們對我當然是刮目相看了。
轉眼離家幾十年了,閑暇時總想尋找當年的釣趣,也學故黃河邊的那位老翁,去湖邊水塘專釣參子,參子雖小,而收獲之意不在多,自感樂在其中。
【甩釣參子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全文鑒賞及譯文12-15
墨韻獨釣賞散文11-03
不肖子04-04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銀毫子01-19
《文子》道德06-14
《文子》守法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