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的記憶散文隨筆
一
交冬數(shù)九,一場大雪后,三九天到了。
妻子關(guān)心地說:“三九四九冰上走,天冷了再加點衣裳,那件羊毛衫在櫥柜里,自己拿去。”我按照妻子的吩咐,在衣櫥里的底層找到了那件羊毛衫,無意中又發(fā)現(xiàn)了我小時候穿的那件絨線背心。天藍(lán)的顏色,上面棱形的小花樣,像一個個中國結(jié),很漂亮。以前,很多次,妻子在復(fù)曬衣服時要把它處理掉,說是穿不上了,又小又土氣的,但是,多少次都被我執(zhí)著地保留了下來。我想,也許是土氣了,可是,在我眼里卻是件珍品。
撫摸著這件絨線背心,想起了我十歲那年,過完生日,時光就進(jìn)入了冬季。一天早晨,吃完早飯,母親將平日里省吃儉用積攢的錢,有一塊和二塊的紙幣,還有五分和二分一分的硬幣,湊起來用一塊小手帕包好,放到口袋里,然后,頭上扎了一塊花色方巾,穿了雙雨靴,踏著半凍半泥濘的土路,迎著凜冽的寒風(fēng),步行五里多路到鎮(zhèn)上商店里買了一斤多絨線回來,準(zhǔn)備給我編織一件貼身的絨線背心,過冬穿。
母親心靈手巧,雖然縫縫補補的針線活樣樣拿得起來,而且做得很好。但是,編織毛線衣在她那個年代是個新鮮活,技術(shù)含量高,只有年紀(jì)輕的人會。我家四姑就會編織絨線衣,因此,母親編織絨線衣是跟四姑學(xué)的。
晚上,吃完晚飯,母親從房間柜子里拿出了兩小梱絨線,在手上摸了又摸,好像是試試手感。然后,把我叫到她的身邊,將一梱絨線套在我兩只手腕上,繃了起來,母親找到一根線頭就在手上繞。母親在線的那頭,我在線的這頭,一根線連著我和母親,繞啊繞,時間久了,我有些堅持不住了,就問母親:“這根線有多長呀?"母親說:“好長呢,能連接到天上的太陽。”我知道母親說這話是叫我耐住性子。一會兒,母親的手上的線球子越繞越大,圓溜溜的,真的像是一個太陽,而我手上線連著是母親手上的太陽。
兩個大線球子繞好了,母親從抽屜里取出四根竹篾做的長針,請教四姑:“怎么起線頭?起多少線頭?”四姑說:“先用一根篾針把絨線交叉地繞上去,小孩子一般起一百幾十個錢頭就夠了。”母親說:“孩子長得快,織大些,將來長大了也能穿,而且絨線我也買的多。”母親按照四姑教的方法,一手拿針,一只手張開大拇指和食指一上一下將線繞在篾針上。開頭織了有四指寬的平針后,就要織花樣了。四姑又指導(dǎo)母親怎么跳針等技巧。剛開始母親有些生疏,織了又拆,拆了又織,后來,慢慢地邊織、邊想、邊記,很快這種花樣就學(xué)會了。
第二天晚上,我在睡夢中聽到一聲咳嗽。睜開眼睛一看,母親正背靠著床頭,在昏黃的煤油燈下,手揮著篾針,正孜孜不倦地編織著。床頭的那個大線球子隨著她揮動的手在翻滾著,漸漸的成了小線球子了。我默不作聲地看著昏黃燈光里的母親,慢慢地我又睡著了,也不知道母親是何時睡的。
母親連續(xù)熬了幾夜,一件絨線背心織得差不多了。母親叉開兩個手指頭量了量寬度和長度,認(rèn)為可以編領(lǐng)口和袖口了,但不懂得怎么弄了,又叫來四姑幫忙。在四姑的幫助下,終于,一件絨線背心在母親邊學(xué)邊織中誕生了。這是母親的一件處女作,一針一線織進(jìn)了母親的智慧和濃濃的愛。母親讓我脫掉棉襖穿起來試試,我左看看右瞧瞧,身上頓生出一股暖流來。盡管有點大有點長,但我心里高興極了,母親看著我興奮的樣子,也自豪地笑了。
后來,我穿著它上學(xué),課堂里身上似陽光般的溫暖;我穿著它學(xué)徒,母親那認(rèn)真勤奮的樣子時時激勵著我,它陪伴著我一直到成家立業(yè)。如今,我用心地把它保存下來,也是保存著那一份暖……
二
大概每個小孩都喜歡下雪天了,我也是,特別是大雪紛紛的時候,我就歡快地跑到屋外跟莊上的童伴們一起在雪地里跳呀笑呀,雪花似乎跟著興奮起來了,也盡情地狂舞。一會兒,厚厚的積雪蓋住了屋面,裹住了大樹,麻雀躲進(jìn)了草堆里,花貓鉆進(jìn)了鍋膛里,而我們在門前的雪地上,抓一把雪,揉一個雪團,你砸我我砸你地打雪仗,那白白的雪團砸在身上和頭上頓時就炸開了花,于是,頭發(fā)上衣服上留下了斑斑雪花。
玩累了,回到屋里,室內(nèi)的溫度溶化了我頭上和棉衣上的雪跡,棉鞋遇熱也潮濕了,一會兒,手腳就開始冷了。母親見我狼狽的樣子,一邊嘴里斥責(zé)道:“小炮子者,一到下雪天就皮個不停,現(xiàn)在冷了吧?”一邊抓住我凍得通紅的小手,掀起衣角,伸到里面捂熱。母親看我跺著腳,于是又端來了火盆,用筷子將火盆里面的熱氣翻上來,到灶膛里拿來一把火鉗擱在上面,讓我把腳蹺在上面烘火取暖。一會兒,腳上的棉鞋就冒熱氣了。
記得小時候,寒冷的冬天,幾乎家家都著個火盆取暖。火盆有很多種,有的是用口大底小的扁缸做的,我家曾有一口這種缸,是爺爺從鎮(zhèn)上買回來喂牛的粗瓷大碗,不用時可以做火盆;有的.是用廢棄的洗臉盆做火盆,簡單實用,還有高檔的銅爐,狀如小花籃,有銅把子,上面還個銅蓋子,主要的是套在手臂上暖手用的。
鄉(xiāng)村農(nóng)家做飯燒菜都是鍋灶,燒火的材料大部分是稻草和麥桿草。早上,母親做早飯時,先將頭天晚上灶膛里的冷草灰扒出來倒掉,然后生火做飯。一鍋粥燒好了,此時,灶膛里就滿滿的帶有火星子的草灰了。母親用火叉將灶膛里蓬松的草灰捶實,不讓熱氣散掉。然后,端來那口扁缸,放引火的材料。因我家養(yǎng)牛,平時父親將牛糞集中起來貼在土基墻上曬,干牛糞不僅可以燒鍋,又可以用來著火盆,引火的時間也長。母親蹲在鍋膛門口,將準(zhǔn)備的那幾塊圓圓的牛糞巴用手撅成細(xì)塊放進(jìn)缸里,接著用火鉗將灶膛里的熱草灰挾到缸里,又用腳將熱草灰和干牛糞踩實,很快牛糞就被熱草灰引著了,那源源不斷的火熱可以延續(xù)一天。
我坐在火盆旁烘火,母親怕我耐不性子又要到外面去玩,就從口袋里抓來一把蠶豆來,再次撥了撥火盆下面的火,然后將蠶豆放在上面。時間不長,只聽到火盆里“啪啪”一陣爆蠶豆皮的聲音。蠶豆熟了,我立馬伸手去拿,那知道蠶豆?jié)L燙滾燙的,把我燙得直叫喚,將一粒蠶豆猛地摔在了地上。母親笑著說:“小饞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哦!”于是,母親用筷子將火盆里炕熟了的蠶豆一粒一粒挾在了碗里。
我一邊“咕篤、咕篤”地嚼著蠶豆,一邊看著門外飄落的雪花,腳下那個火盆就像冬天里燃燒的一把火……
我嘴里正嚼著蠶豆,突然感覺腳底發(fā)燙,又有一股焦味,再一看棉鞋底炕了一個洞,氣得母親扭我耳朵邊子罵道:“小炮子者,你不注意呀!”奶奶過來護(hù)短說:“孩子是大意了,壞己壞了,大不了過年了再替他做一雙新棉鞋唄!”
罵歸罵,鞋子還是要做的。
做一雙棉鞋與做一雙單布鞋不同,要做好長一段時間,要費很多精力。進(jìn)入臘月門,將近年關(guān),時間短,任務(wù)緊。第二天,母親用小麥面打了一碗漿糊,將舊布片集中起來,然后,在門板上一塊一塊地糊起來,拿到太陽下曬,曬干了從門板上取下來,按照鞋樣子用剪刀剪下來,一層一層地疊在一起,就可以納鞋底了。
母親右手中指戴了一只銀閃閃的上面還有密密麻麻小眼的頂針,又從針線盒子里取出一根專門納底的粗針,穿上錢開始納底了。母親白天納晚上納,一針一線在鞋底上來回穿梭。針尖禿了,就在頭發(fā)間蕩一蕩,有時針陷住了拔不出來,就用牙齒咬住針拽出來,由于連續(xù)納鞋底,戴頂針的那個手指頭都起了個血泡。就這樣在母親辛辛苦苦的趕制下,一雙鞋底納好了,硬邦邦的很結(jié)實。
接著就做棉鞋的綁子了。母親用事先準(zhǔn)備好的黑色燈芯絨子布料做鞋面子,里子是一塊普通的布料,中間夾了一層棉花,然后,按照牛皮紙做的鞋樣子剪好,再用窄長的布條將邊子縫好。還用一根削尖了的筷子,在鞋綁口鉆了六個系鞋帶子的小洞。
鞋綁子做好了,接下來就把鞋綁和鞋底绱起來。母親先在鞋底上墊一層棉花,用布料蒙好,再用粗線將綁子和底連接起來,一雙棉鞋就做好了。
一雙新棉鞋很漂亮,它傾注了母親的心血和滾燙的愛,穿在腳上如同火盆一樣溫暖。
……
如今,歲月的時光從我發(fā)間走過,留下了一絲絲白色的痕跡。此時,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里,輕輕地?fù)崦q線背心,回想起了那一幕幕母親疼愛我的情景,就如同心中的荒原燎燃起了星星之火。絨線背心、那雙棉鞋、那個火盆,融入了濃濃的母愛,是我最暖最暖的記憶,并將會一直暖下去……
【最暖的記憶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早安最暖心簡短句子03-24
送給大學(xué)好朋友最暖心的贈別留言08-25
早安朋友圈最暖心的短句子(精選150句)03-23
記憶的日記03-03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guān)于散文隨筆10-13
我的童年記憶12-28
珍藏的記憶散文02-01
記憶的味道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