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房子的散文隨筆
房子的散文隨筆1
下了一夜雨,空氣濕潤,墻外一些地方已經長出青苔,一些蜂啊螞蟻啊不知名的小蟲在這座房子里打洞筑巢,生生息息繁衍了不知多少年,樂此不疲。
二十多年的房子,古老破舊沒有多少生氣。房子里的人進進出出,年幼的悄然長大,年輕的已然老去。長大的人已經習慣了把這里當成旅館,定期回來小憩;年老的依然選擇在這里駐足,陪伴著這古老的房子。
二十多年過去,住在這里的人早已由一代變成了兩代,以后還會有三代四代……這座房子承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年輕的帶著希望和憧憬離開房子,歸來時帶著滿心的喜悅或是滿身的疲憊,歡樂時房子會抑不住自己一起歡樂把笑聲傳出很遠,痛苦時房子也會悲傷難過,摟抱著痛哭的人嗚嗚咽咽,等到傷心的人不再難過,才會打開大門讓人們看到他的笑臉。
房子老了,房子里的人也讓歲月在臉上刻上了溝壑,寫滿了滄桑。年輕的多了些成熟和穩重,知道了身上肩負的責任,學會了感恩;年老的已經和房子連成了一體,包容,隱忍,固執的堅守著一份希望。
說不清是人造就了房子,還是房子成全了里面的一代又一代人,或許,有一天,年輕的也會變老,老成了房子。
房子的散文隨筆2
午夜時分,再次重溫了張愛玲的這部《紅玫瑰與白玫瑰》,情節依然不是記得很清楚,但佟振保與王嬌蕊的這段對白還是由衷的喜歡。
兩個空虛的人,在同樣空虛的日子里互相產生了愛慕之心,眼神中的電光火石過后,便是更為直白的語言試探。
嬌蕊說:我的心就像一座公寓,總有人乘著電梯在我的心里上上下下。
振保問:那你的公寓里有房間要出租嗎?
有啊,只要你愿意進來。
可我不太喜歡住公寓,我喜歡別墅,自己一個人享受!
那沒關系啊,有本事你拆了重建啊!
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有一所房子,欲望不同,房子也就不同。
有人的心就像嬌蕊一樣,是一所公寓,只要你愿意付錢,就可以入住,你來我往,卻沒有長住的人。
有人的心是一座別墅,矗立在僻靜幽深的地方,即使宅門緊閉,也總忍不住讓人生出許多的猜測,甚至還會偶爾遭來盜賊的光顧,究其原因,也不過是因為華麗的外表引起了太多的欲望。
有人的心是一間小木屋,雖然簡單,卻總能遮風擋雨。
有人的心是一座宮殿,表面上富麗堂皇,卻幽深寒冷,住在里面的人也往往一生孤苦。
有人的心是一座迷宮,就如同埃及的金字塔,你向往它的神秘,就注定要在那里迷失自己。
有人的心是一座玻璃塔,看著晶瑩剔透,只是輕輕一碰,就碎了。
有人的心是北京的四合院,溫暖,熱情,讓你來了就忍不住想多待上些日子。
有人的心是一片空曠的荒野,總是馳騁著一匹不羈的野馬,如果你沒有做好浪跡天涯的準備,就不要輕易走近,因為再溫暖的帳篷,也留不住遠方的腳步。
有人的心是一間破舊的草屋,在風雨中飄搖了那么久,只希望有人來好好地進行一次維修。
有人的心是按揭付款的商品房,當你把最后一筆欠款還清,才終于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有人的心卻是一座墳墓,既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如果你非要在這里撅開一個口子,那只能是毀了她,也埋葬了你自己。
而我的心,應該就是家鄉柳樹旁的那所老宅子,老舊的青磚碧瓦,過時的門樓和窗花,門前有流水,屋旁種桑麻……時光如水,世事一場繁華,總有一天,當你忍不住想回首,你會慶幸,還有人愿意守著這樣一所老房子。因為無論今生的腳步走出多遠,只有這份平實與寧靜,才是你夢中的家!
心本是房 有歸方安。如果今生你有幸入住,請一定做個好房客!
房子的散文隨筆3
斜倚欄桿,夕陽渡紅了這一樹枝葉。順著枝葉往下望,是一平頂小屋,頂上積了一層落葉,葉許是因風的追趕而抱團蜷縮在一角。驀地發現,這小屋平頂,竟不是瓦片,而是一些成瓦狀的特殊材料。再遠目四方,不遠處的城市房屋樓房,都沒有陶瓦屋頂,寂寥廖的。城市里,瓦片消走的步伐很快。而在鄉村,它的身影卻是隨處可見的,它是一家人戶的屋檐庇護,是一個村落的見證。即使人沒了,屋空了,瓦片還是在的,風吹日曬,總是在那靜靜地看著。
猶記得,下雨天,辣椒時節。屋外雨大微冷,不能外出,一屋子人便圍坐在一起,中間放個大圓竹盤,竹盤是用竹篾編制成的,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竹盤里滿是大紅辣椒,干瘦通紅,,要剁成辣椒粉,因在灶臺上用微火烘烤著,有一股嗆人的辛辣味兒。一家人就這樣坐在堂屋里,接著門縫里透進來的天光,擇著紅辣椒,將長細的椒蒂摘下。堂屋里的天光,多是從頭頂的屋頂上透下的,屋頂是瓦片搭建鋪成的,像一只一整片的魚鱗,又像一只覆護的鳥翼,為我們遮風避雨,給我們安心溫暖。也能聽得到屋外雨珠沿屋檐滴落的聲音,清亮圓潤,可以知道雨勢的大小急緩,可以想象臺階下方的坎里滿是一腳就可以濺起水花的清水。坎里的許多小凹洞,或許有加深了,或許是因為它們常常接抱住從屋檐上飛身而躍的雨珠吧。瓦是瓦頂的精靈,虔誠忠實地匍匐著,忍受著日曬雨淋,經受著流年的剝蝕。
滿是瓦片的屋頂難免漏水,便有一種人專門從事這門工作,“撿瓦人”。他們的這樣工作便是爬上屋頂,找到漏水的地方,換上新的瓦片。只是現在,很少能見到“撿瓦人”了。人們的房屋很少漏水了,瓦片的改進。夏天多雨季節,屋頂漏水,只能用水桶承接著,聽著水“叮咚叮咚”的有節奏的水滴聲。“撿瓦人”照著屋主的提示,他們踏登高木梯,攀上屋頂,揭開一整片地方的瓦,讓下邊的躲遠點,將破的瓦片從屋頂飛扔下來,再重新鋪蓋上新瓦片。從下面往屋頂上張望,太陽晃眼,“撿瓦人”衣著簡陋,腳踩一雙迷彩勞工鞋,上身一件人字背心,脖子上掛著一條擦汗的毛巾,頭上是一頂白亮的草帽。他們短小精悍,跨開腳蹲下身,穩穩地立在單薄的屋梁上。要是他們腳底生滑,后果回事怎樣,都不愿意這樣想,相信他們“撿瓦”的手藝。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敢攀屋梁的勇氣,可與天上的金燦陽光相媲美。撿瓦人終于爬下了樓梯,屋主趕緊上前遞上一杯茶水,“辛苦你們了啊!喝杯茶,解解渴!”。打開水龍頭,水嘩嘩下流,接盆水,放上毛巾,“快來洗洗臉吧,上面挺熱的!”。回到廚房做菜,跟堂屋里扇風的“撿瓦人”閑聊著,“肚子餓了吧,再等會兒,我就在做菜呢!”。瓦換好了,屋頂也不會再漏雨,屋里,是淳樸的人情。
關于瓦的許多東西都在日漸消逝。火爐紅旺的燒瓦場小山包沒了,這樣也好,沒有滾滾升騰的濃煙。瓦的新品種也日漸流行,琉璃瓦,紅的,藍的,黃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很張揚美麗高貴。
只是,我最愛的,還是這黑瓦。江南水鄉墨韻,正是這黑瓦白墻。黑瓦,是那么的忠厚樸實,故事在里間千回流轉,風吹不走,雨打不去,綻顏在屋頭。
房子的散文隨筆4
那時,我家只有一間房子。前半間做飯,中間有個土火墻隔著,后邊住人。支著兩張大床。
我、媽媽還有姐姐擠在一張木頭做的大床上,爸爸、和弟弟睡在另一張床上,夏季還好可以在棚子里做飯,冬天就做飯、住人在一間屋里了。連隊當時不許私人亂蓋房子的。因為年紀小,也沒有“擁擠”的意識,只是覺得一大家人擠在一起就是一個家了。媽媽說“這可比地窩子強到哪兒去了”聽媽媽講我就是在地窩子里出生的,可惜我沒有一點印象了。
后來連隊斷斷續續的有人開始接房子了,就是在住房后邊再蓋一間。爸爸是“九二五”起義老兵,文革時因此經常被批斗,本就忠厚老實的爸爸變得更加的膽小,直到連隊很多人家都接了房子,再加上媽媽不停的絮叨,爸爸決定打土塊蓋房子了。
在連隊西邊有個老木工房,前邊一大片空地。爸爸利用下班的時間先去那兒挖坑取土,然后把土泡好、泡潤,這也是一項技術活,泡的稀了不行,稠了也不行,然后整個翻一遍,在用沙棗刺蓋在上面,防止表層曬干。
爸爸用的是那種能打三個土塊的模子,把泥巴裝滿模子,用小木板刮平,然后倒在平整好的空地上,我和姐姐的任務是將頭天晚上爸爸打好的土塊一塊塊的立起來,在曬上一天,就碼起來了,碼土塊時,我、姐姐、弟弟負責搬,媽媽負責碼,因為爸爸是利用下班時間挖土、泡泥巴、打土塊,這個活干了很多天,才夠蓋一間房子的。
等到所有的土塊干透了,我們全家又用架子車一車車的拉回家摞在要蓋的地基的四周,然后爸爸又請了要好的朋友和左鄰右舍的鄰居幫忙,在住房后面又接了一間房子,因為原有的住房是一間,所以新蓋的房子位置也是一間房的位置,只是打通了一個小門,這樣接出來的房子和原有的房子連接起來就顯得很長,但是這已經讓我們全家歡天喜地了,房子的空間一下子顯得寬敞了。
后來,姓馬的回族鄰居調到昌吉去了,他們家的一間住房被我家和西戶的黃姓鄰居一分為二,我家要了后半間不朝陽的,只靠后窗的亮光,記得當時我們問媽媽為啥不要前半間,媽媽只說這已經很好了。后來有次在鄰居家玩,說我家的房子沒有他家的亮堂,鄰家男孩說:你爸爸是老九,給你們分就不錯了。我回家講給媽媽聽,媽媽再不許我們提房子的事情。
1981年,西邊又有一戶人家搬走,連隊把房子分給了黃姓鄰居,把那前半間分給了我家,我家就把中間的隔墻全打掉了,這樣我家就有了兩間半的.房子了,這個整間房就屬于我和姐姐的天地了。
1990年,連隊將家屬區前面的一塊地劃出來給職工,誰家蓋新房子只要到連隊領導那兒批個報告就可以了,在一個多年的鄰居甘肅老鄉的勸說下,父母也申請了蓋新房,蓋起了三間房子,布局是當時流行的中間是客廳,后半間是廚房,東面是整間住房,西面隔開了兩個半間。最歡喜的是媽媽,大院子前面有近8分地的面積,被媽媽精心的種上了果樹和各類蔬菜。后來父親因病去世,我們也相繼成家,剩下媽媽一個人住在大院里。
我們姊妹已陸續的住上了樓房,不愿離開老房子的勤快的媽媽依舊把菜園種的綠意盎然,給我們送新鮮的蔬菜。直到20xx年,我們幫媽媽在團部興農里買了一室一廳的樓房,在我們的一再勸說下,媽媽才依依不舍的離開了老房子,搬家的時候,我們讓媽媽什么都不要,就收拾自己的行李,媽媽卻非要搬走兩個一大一小的木頭箱子,說一輩子的念想就剩下它們了,我們也由著她了。
臨走媽媽還一步三回頭的念叨:唉,搬次家舍大財呦。
房子的散文隨筆5
在一陣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在家人的一張張笑臉中,我們全家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小洋樓。環視屋內全新的家具,錚亮的地板,瑩瑩的彩燈,搖曳的落地窗簾,望著穿梭其間追逐打鬧的孩童,時光仿佛倒退了,它把我帶回了那座此時此刻寂然無聲的老房子……
老房子建于20世紀初,青磚黃土結構,庭院頗為寬大。據奶奶說,這是曾祖父娶曾祖母那年建的。在我孩提的印象中,老房子的墻是那么厚實,瓦頂是那么高遠,而家人的懷抱永遠是那么溫暖。曾祖母、爺爺、奶奶,大伯父一家,還有我們一家四口,總共四代人都住在這里。八十多歲的曾祖母雖然滿頭銀發,可身體還算硬朗,就是腿腳不太方便,已經不常出門了。她有一個長長的煙斗,每天都要抽好多煙。父輩們來看她的時候,總是會給她帶一些煙絲。我們這幫小孩貪玩,偶爾還會找些廢紙來幫她卷煙,樂得她咧開癟嘴直笑。
奶奶是村里的巧手,那時村里的媳婦姑娘都愛來老屋找奶奶幫她們穿耳洞,一群女人家嘰嘰喳喳嘻嘻哈哈地在大堂笑鬧,猶如唱戲臺。奶奶還會繡花,剪各式各樣圖案的窗花,所以村里的女人們閑時總會不約而同地聚到老屋,帶上一點針線活,就這樣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著我永遠聽不懂的話題。
村里在老屋墻上安了一個廣播,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廣播里就播新聞了,偶爾還會放一兩首歌,躺在奶奶溫暖的被窩里,我會豎起耳朵靜靜聽著全家人陸續起床的腳步聲、咳嗽聲,連窗外呼呼的風聲也讓我倍感親切。那時候爺爺在庭院搭了一個草棚,養了好多的鴨子,他每天早起喂鴨時都喊我:“妞妞,起床撿鴨蛋了!”這時候的我就會一骨碌爬起來沖到爺爺面前,跟在他后面撿那些還暖乎乎的大鴨蛋,甭提多開心了!
小學三年級時,我們一家從老房子里搬了出來,住上了新建的大平房,可我還是每天一放學就往老屋跑。我和我的伙伴們,會在玩累的時候,圍在曾祖母的腳邊,聽她哼那在我們聽來很奇怪的山歌,然后捂著嘴巴偷笑。
時間的腳步匆匆,我們這群曾孫也陸續長大了。在我上初中時,曾祖母的身體每況愈下,神智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清醒時她還能說出我們的名字,咧開無牙的嘴巴笑望著我們,拉著我們的手不放;糊涂時她板著臉,除了爺爺奶奶,其他人一個都不認得。她有時一個人拄著拐杖,長久地凝視著遠方;有時候一個人坐在那把老舊的躺椅上,面對著幽涼、寂寥的老屋,對著空氣自言自語,說是曾祖父在哪里哪里……
在我上中專的第一年,有一天父親在電話中告訴我曾祖母過世了。聽完噩耗,我的眼淚“刷”地就流了出來。曾祖母的音容笑貌在我腦中不斷盤旋,心痛的感覺狠狠地撕咬著我。奶奶說,曾祖母臨走的一刻神智很清醒,認得家里每一個人,說得出每一個晚輩的名字,還叫我一定要好好讀書……
曾祖母過世后,大伯父一家也搬出了老房子住進了新房。老屋里只有爺爺奶奶住了,奶奶說她要在那里守著曾祖母,守著老屋……幾年后瘦黑的爺爺得了肝癌去世了,在爸爸的再三堅持下,奶奶才依依不舍地鎖上了老屋的那把銹鎖,最終搬來和我們同住。
老房子還是以往的那個樣,外表如滄桑的歷史,寫滿了滿墻滿院的苔痕。望著這座住慣了多年、有熟悉味道的老房子。回想起兒時在老房子里的種種場景,我的心里總會涌起無限感慨,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多少年了,每次回到家中,我總愿意去探望一下老房子,看一看那里的年輪,回味一下那里的往事。
房子的散文隨筆6
蛛網在墻角保持著去年或前年的經緯,編織者——那些沉默的智者已歸于永久的沉默,遺體已趨于透明,有的已漸漸風化,變成網中的塵絲。而蛛網仍耐心地張著昔日的網,捕捉來訪的蟲蛾,最安靜的墻角是無聲的戰場和墓地。
天花板上懸著一只或多只蒼蠅。高度拯救了它們。高度使它們饑餓也使它們免遭傷害。趁光線暗淡的時候,偶爾俯沖下來,尋找午餐或晚餐。它們以明察秋毫的復眼俯瞰下界。在這個房間里,它們是惟一居高臨下者和俯瞰者。誰也不知道它們觀察的心得,除非你也能在高處倒懸,而且要有復眼。
墻上的釘子,一支,兩支,三支,第四支仍是釘子,第五支仍是釘子。掛衣服的?掛帽子的,掛雨傘的?掛報紙的?衣服遠行,帽子遠去,雨傘在雨里,報紙已沉默在去年或很久以前的新聞里,釘子們堅守著鐵的承諾,與墻壁達成更深的默契。在風化和銹蝕之前,釘子,這些鐵的手臂始終不收回最初的手勢。
一雙破爛老邁的皮鞋委屈地躲在門后,鞋面已生出灰藍的苔蘚(霉斑),它大張著口像急于說些什么,卻始終發不出聲音。它踩踏過怎樣的泥濘,它曾在怎樣險陡、晦暗、狹窄、彎曲的路途上行走,借著門縫透出的光線,鞋里竟生出幾莖草芽,誰都忘了這雙鞋子,而鞋子還保存著對大地和歲月的思念。
房子正中斜放著一個松木桌子。桌腿已開始腐朽,其中一只腿已彎曲,險些跪下——尊嚴的木頭做出如此委屈的姿勢,令人為植物悲哀。桌子不由自主呈傾斜狀,讓人活生生地看見時間崩潰的慘狀。抽屜里,一只裝著成沓的病歷和處方,另一只裝著一本潮濕、發霉的書,文字已模糊不清,殘缺的文字敘述著不完整的情節,一枚書簽倒是保存完好,仍謙卑地藏在某一頁里,向不讀書的時間揭示著曾經動人的段落。
這時候才發現那把守門的鎖子。鐵的牙齒一口咬定了過去,像咬住了秘密。惟一忠于這個房間的就是它了。而它已然生銹,拒絕一切鑰匙。但是,木門已經朽壞,一陣風就能推門而入。我就是那一陣風,我進來,又出去,我看見在門的一開一合中,這間房子正在返回泥土。
房子的散文隨筆7
宋代有個禪宗故事,耐人尋味。一日,得道高僧白云禪師公然領回一個年輕女子匆匆步入禪室,還關了門。這一舉動使眾弟子不但驚訝,而且憤憤不平。卻原來敬愛的老師也是說的一套,做的一套呵!有一個膽大的弟子決心阻止老師的“墮落”。他來到禪室門外,從門縫一看,這還了得。只見那女子雪白的脊背一絲不掛,烏黑的長發披肩而下,其妖嬈的身態難以形容。而白云禪師的雙手正在那女子的背上自在地上下撫摩。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位弟子一腳踹開禪門,斷喝一聲:“師父,您怎么能做出這種事來!”禪師無動于衷,那女子卻緩緩轉過頭來,竟是一副潰爛可怖的容顏。這位憤怒的弟子本能地退后了一步,說:“她有麻1風病呀,師父!”白云禪師接過話頭,把一個藥瓶遞過去說:“這種事你來做好了!”這位弟子看明白了,原來師父再為那女子擦藥呀!
我們常人最常犯的就是這個毛病。不問青紅皂白,見風就是雨,見雨就以為要發水災了。魯訊先生就曾批評某些人一看見年輕女性穿個旗袍就連想到短袖,就聯想到白臂肘,就聯想到生殖器,甚至聯想到性交。
心靈是一座房子,沒有開天窗,里邊自然漆黑一團。生活原本是光明的,你看不見光明,只能說明你的心里缺少光明。讓心靈之窗敞開,光明自會進來。
有個蜜蜂撲向窗口,眼見光明在望,卻掙脫不了屋里的黑暗。它忘記了,自己是從光明之門飛入暗屋的。光明之門并沒有關閉,能飛進來,就能飛出去。走出黑暗的屋子,光明就回撲眼而來。。
房子的散文隨筆8
那已是多年前搬到烏魯木齊市銀川路住宅的事了。因為原住房面積小,單位給協調更換了個面積稍微大些的房子。搬進房子后,發現客廳部分地方便被暖氣熏黑了,給人感覺很不雅觀。因此,我便決定在街上找個刷房子的將客廳再刷一遍。
聽說克拉瑪依東路的“勸業場”有刷房子的民工。星期天,我便同家人來到克拉瑪依東路的“勸業場”。首先,看到的是七、八名民工圍坐在一起打撲克,那氣氛給人感覺很熱鬧。我叫了幾聲:“誰刷房子?”才有一男一女,像是倆口子的來到我們面前。我說:“刷客廳,我包料,你們只管刷墻面,不刷頂!多少錢?”男的說:“不管你幾間房子,刷完150元錢,我們倆人每人各75元錢!”我說光客廳,能不能便宜點?那男的卻沒有一點讓步的意思。我給女友說:“罷啦!反正星期天沒有事,不如自己刷刷算啦!”
于是,我們來到新醫路69號的銀河集團涂料公司專賣店,花了66元錢買了一桶“花之麗高效平光乳膠漆”。出了店門,看到人行道上有一個拉車收破爛的男子。我迎上去,問他會不會刷房子?他說會!問他會不會調顏色?他說會!我便和他講好刷完30元錢。他問能不能再加些?我說不能再加啦!你先到房子看看情況再說,絕對不會虧你的!
到了房子,他看了看不需要刷頂,只需要刷四周墻壁的客廳,在價格問題上再沒有說什么,只是要求我將不穿的衣服給他穿上刷房子,我都照辦了。接著,我和女友就忙著挪沙發、電視、茶幾,并用報紙沿客廳墻邊鋪了一圈,并幫他將乳膠漆調好,他便開始刷了。他一邊刷,我一邊和他拉家常,知道了他是河南駐馬店地區人,今年36歲,卻已經是3個孩子的父親了,愛人也在給別人打工。為供養3個孩子上學很不容易。
時間不長,房子就刷完了,我給了他30元錢,并讓他吃飯,他說真不好意思。我說這是應該得到的勞動所得!刷完房子,他又拿上毛巾,執意要將客廳四周木邊上滴上的乳膠漆擦干凈,我沒有讓他擦。我說你要有什么事情盡快忙去吧!其余的活兒我們來干!
他沒有吃我們為他準備的飯,臨出門時很客氣地說:“哥!以后你家有啥雜活兒,你給我打電話,我來給你干,不要錢!”說完,他真的將手機號碼留給了我。
他走后,我便開始用毛巾一點一點擦那些他刷乳膠漆時,滴落在客廳四周木邊上的乳膠漆,等我全部擦完時,已經是晚上的11點多鐘了。
房子的散文隨筆9
歲月如涓涓的溪流,淘洗著昔日的故事。時光如一行悠悠的音符,書寫著昨日的風景。記憶仿佛是一塊鋪上了塵埃的玻璃,能看得一清二楚,卻觸摸不到它真實的脈絡。留在瞳孔里的卻全是出自肺腑懷念與幻想。
佛說:前世五百年前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也許,在前世的許多不經意間,我們便早暗藏了今生的緣分,才會將最初的記憶與時光種在此處。
老房子,依舊是最熟悉的風景,給人久違的溫暖與平和。沒有聲響,沒有煙火,過分的幽靜,加深了老房子的寂寥與落寞。光與影灑在衰老的墻磚上,有種光陰的味道,就像陳年老酒,品嘗一口,有種想淚流滿面的沖動,也有欲辨已忘言的情愫,望眼欲穿的過去,沉淀下來的是這份無處述衷腸的感慨。
曾經,這里是歡聲笑語一片,小孩子不停地穿梭在屋里屋外,追逐嬉戲,到處印著奔跑的足跡,秋千樹下記載的都是最稚嫩最純真的童年時光,歡聲笑語,熱鬧非凡,那個時候幸福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小小的希求總能很容易被實現和滿足。最喜歡下雨天,每當這時,我安靜的坐在屋檐下,雙手融進雨里,讓雨水恣意在手中如同精靈般自由自在的舞蹈。江南的雨綿長而細膩,老房子的屋頂由片片烏瓦蓋成,雨滴打在瓦上,就像一個婉柔多情的女子,低聲呢喃,充滿著意境。后來在很多年后學到蔣捷的《聽雨》,那句“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最使我觸目動容,童年聽雨的回憶在瞬間涌上心頭。至今,對雨仍然懷有一往情深的喜愛。
如今,老房子所有鮮艷的色澤在歲月的洗禮中剝落,只剩下深深淺淺的灰與黑,褪去華麗的外裳,在時光的交替更迭中沉淀出厚重感,那是飽經滄桑歲月變遷才有的渾厚氣息。
隨著年歲的增長,也許年少時的記憶會慢慢變得模糊,但這些早已經作為最初自身生命的憑據,成為某段時光的印記,盤踞于心,如影隨形。即使在很多時候不會憶起,然而,只要出現某個讓人恍惚回到過去的短暫瞬間,或是某個似曾相識的場景,都能將層層往事連接和拼湊起來,最終形成完滿的輪廓,呈現眼前,而這就是記憶,是舊時光,是隔絕的過去,是我的真實面目。
再一次離老房子如此之近,卻都是懷舊的心情。看著它的頹敗與腐朽,原來“衣帶日以緩,歲月忽已晚”,不經意間,時光倉促而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許不管是什么,最終都贏不過時間。身處老房子的中央,感嘆這它深不見底的寂寥與孤獨,一聲嘆息,皆是無奈。
這個世界過于喧囂,靈魂無法安靜下來。唯有在這遐想的片刻,關于老房子,關于記憶,關于舊時光,關于童年,我才能抵達到內心最柔軟的那個地方,擁有前所未有的靜謐與安詳。
老房子,漸漸老去與消逝的風景,化身為一枚朱砂,印在心頭。
房子的散文隨筆10
女兒喜歡睡在老房子,因為老房子冬暖夏涼。
就像小時候的我,一樣喜歡老房子,木結構,溫暖、防震。
午休,我在老房子里美美的睡著了,空調29度還覺得涼,蓋一條薄被子,重溫老房子夢中的回憶。
靜靜地思念,淺淺的笑容。
清晨,靜靜地靠近老房子屋角上的露珠,露珠上的倒影漸漸清晰。
老房子的故事,也一點點的泛起浮現,那個年代的聲音,輕輕地漂浮在小河的水面上,那閃動著的記憶,從模糊漸漸地透漏著綿綿的情絲,情絲里的每一份感動,猶然在心上起落,讓你的倒影,再次鮮活在我的視線里,你的聲音也如此地在我的脈搏上跳動,纖柔而溫潤地跳動著,滋潤著我的思緒,你在思緒里翩翩而來,像一只快樂的小鳥,落在我的心空,這只是記憶里的一部分。
老房子上的露珠,在陽光下漸漸地蒸發,將一些縫隙間的疑惑,留在我的世界,我想這默默含情的露珠,一定是去了你的天堂,在你的天堂里懸掛,懸著我的世界里的影像,將我所思所想的,通過時空的蒸發與懸掛傳遞到你的世界,告訴你我的安寧與平息,
這樣想著,仿佛思緒進入了冬眠,時光緩慢地流淌,而我盼望著老房子另一個屋角上的露珠呈現。
聽,小河里水流的聲音,和從前一樣平靜溫和,只是我在里面養了魚,多了一只浪漫噴泉。
細細地聽,仿佛是你從前溫暖的手和梳理長發的聲音。
感覺,你就在我的周圍漫步,漫步中采摘過往的痕跡。
又是那大暑后湛藍的天空,飄逸的白云依舊停留在七月的時空里賴著不散,它是想嗅一嗅滾燙的花香,聽你的腳步聲和歡快的歌聲,我想熱情的七月,一直就迷戀著你的一切而不忍心離開,就那樣滯留在無言的周圍,像蟬、像蛙、像蝴蝶與紅蜻蜓的舞蹈,模樣朦朧而疑惑成了一個不透明的團,散發著暖暖的氣息和夏天的味道。
老房子西墻的爬山虎,綠色的風景,纏繞著數不盡的零亂,飛緒印跡在那條小河邊委婉的小路上,聚集著心中抹不去的往事,滿心希望著,再一次轉身的時候,你會和往年一樣,在我的身后浮現,懷抱著溫暖的春風,從六月的初情中神情地走來,在七月的鮮花中盛開著你的情懷。
幾許浪漫,些許柔情,在我的思緒里回升。
靜靜地想著,疲憊的心靈,開始靜靜地蔓延開來,疲倦地坐在老房子的小河邊的青石臺上,回想在81年的北京部隊生活,緩慢地打開錄音機,偷聽著【鄧麗君】甜甜的愛情歌聲,是那樣溫存而甜美,甜到心里的感覺。
那滋味喚醒了我的年輪,仿佛又回到了過去,一幕幕地浮現著,流淌著,每聽一遍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溢出。
仿佛我的心隨同你的歌聲,步入了一個空靜著空靈的天堂,仿佛身上長出了一對潔白的翅膀,隨著風的流動,緩慢地飄逸到了另一片天空,而你的身影遠遠地微朦地浮現。
當父親在河里抓到魚的快樂時分;當母親在村口買來挑貨郎香噴噴的老油條;當我在女兒的枕頭上留下了溫暖潮濕的口水,睜開眼睛,29度的空調還在無私的奉獻著一片清涼,那熟悉的地方,生我養我的地方,夢醒了,老房子笑了。
七月流火,在這樣的一個時節,依舊頂著滴落的汗水不斷堅持,不曾去想放棄,心是澀澀的,那些以往的記憶,在不斷綻放光彩,也許,這些是唯一能夠安慰的。
期待,一場雨的到來。
重溫,老房子的快樂。
【房子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會動的房子11-26
堅韌的草房子讀《草房子》有感09-22
磚頭房子和木頭房子的故事睡前故事11-23
神奇的房子作文04-01
老房子01-19
小班關于房子的謎語02-23
簡單的簡筆畫房子11-29
跳房子的簡筆畫11-29
夢見房子被盜空的含義10-17
小豬的彩虹房子睡前故事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