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麥客散文隨筆

時間:2021-05-01 13:44:48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麥客散文隨筆

  一、麥客

麥客散文隨筆

  我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的老家在陜西楊凌,在我上小學時,農民們最忙的是夏收。那時,還是生產隊大集體,在平常時間,農民們是可以偷懶的,唯獨夏收割麥子時,農民幾乎連飯都顧不上吃,早上天沒亮就起床,喝點粥就帶瓶水和干饃饃便下地收割麥子了,直到天黑了才收工回家。不要說那時大人們忙,就連中小學校也會在夏收時放假十天,由本村老師帶隊,小學生們下田揀拾田里的麥穗。

  有句俗語說得好:“陜西的麥子,黃一茬割一茬。”陜西的麥子一旦黃了,如果晚割一天,麥穗會開裂,麥粒就會脫落掉進田里。而且,陜西的麥子收割后,還要立即播種玉米,麥粒如果掉進田里,玉米田里就會長滿麥青,這樣麥青會和玉米爭奪田里的營養。農民們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在夏收割麥子時,誰也不會偷懶。于是,人們把夏收割麥子形象的比喻為虎口奪食。

  到了我上小學三年級時,農田承包到戶,此時,夏收有了進村的麥客。陜西的麥子大都在每年六月份收割,而甘肅的麥子,卻在七月份收割,所以,來村里幫助收割麥子的麥客大都是從甘肅來的。

  麥子成熟后必須及時收割,否則,麥穗在太陽的暴曬下麥粒就會脫落,所以,一些家庭勞力不濟的,在夏收時是必須請幾個麥客幫忙收割的。

  包產到戶第一年,家家麥子大豐收,人人臉上喜笑顏開。第二年快到麥子收割時,家家就開始盤算著請麥客幫忙。因為包產到戶的第一年麥子大豐收了,家家有余糧了,大家都富了,不怕花幾個錢了。然而,第二年來村里的麥客數量明顯減少了,而麥客收割一畝麥子的要價也比第一年高出了許多。于是還是一些勞力不濟的人家才請了麥客幫忙。

  就這樣,麥客一年比一年少,而麥客收割麥子要的價錢卻一年比一年高。到了我上初三時,那年到了收割麥子的季節,天卻下起了大雨,連續七八天的雨水,麥子黃不了,農民自然不著急著收割麥子。麥客掙不上錢,每天到了飯時,就挨家挨戶的討飯。

  村民們生氣,麥客往年來收割麥子的要的價錢那么高,此時想到了到農戶家里討飯,沒門。于是多數農戶對麥客心懷不滿,直接一句話:“討吃的沒有,請到別的地界去討。”

  再往后,每年到了收割麥子時,幾乎看不到有進村的麥客了。家鄉人說,包產到戶了,各地的麥客都富裕了,人家誰還來咱們這里割麥子掙錢呀,壯勞力全都進城務工掙大錢去啦,就連他們自己田里的麥子,都想著請麥客收割啦。

  二、端午節

  端五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五與忤、惡諧音,于是,我國古時人們非常忌諱五字,而五月五又是重五,這便讓人們更加不安。

  古書中稱五月為“單五”,民間又將單字讀成端,端是初始,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順次類推到五月為午月,因此五月又稱午月。“五”與“午”通音,“五”,在八卦圖中,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于是端午的叫法便形成了。

  既然古人不喜歡五,為什么又將五月五定為節日?因為我國各地五月都已進入炎熱的夏季。夏天蚊子、蒼蠅等害蟲繁衍滋生,病毒媒介的傳染進入活躍期。古時醫療技術又很不發達,菌痢、鼠疫、出血熱等等,任何一個傳染病疫情都會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

  于是,在五月,人們就有了驅瘟避疫祈求健康的`美好愿望,便將五月五定為端午節進行禳祈。為了驅趕蚊蟲減少疫情,在這一天,人們還從中藥店購到川芎、白芷、蒼術、藁本、樟木等藥材磨制成粉,裝在布袋里或制成香荷包佩戴在胸前,以減少病毒入侵。至今,我國多地還流傳著端午節飲雄黃酒、掛桃枝、系彩索、帶香袋等習俗,其目的都是為了防病減疫。

  又因端午節與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入汨羅江是同一天,于是又有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端午流傳吃粽子,正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習俗發展演變到今天,它的內涵早已是愛國情懷大于驅病禳災。

  在社會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人們慢慢從懼怕五月五演變成鬧端午,如今的端午早以發展成為以歡快的旋律為主。我國南方多水,于是在端午更有了龍舟賽、搶鴨子、抓小豬等水上活動。人們以一系列歡快有趣的健身活動來增強體質,減少夏季病疫細菌的入侵。在北方,人們則祭拜神靈,乞求上蒼庇佑。于是,在端午這天,北方的寺廟大都舉辦廟會。廟會上,男女老少都穿著整齊干凈,人們扭秧歌、購物、看大戲,整個廟會熱鬧非凡。

  總之,端午這天人們都以歡樂為主,所以,民間又叫鬧端午和耍端午,鬧和耍的目的都是讓人們放松心情,懷著歡樂愉快的心情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人們相信,人間的歡聲笑語以及團結協作能辟災鎮祟、減少疫情的傳播。

  三、臘八

  臘八,就是農歷十二月初八。記得孩童時期,一旦進入臘月,孩子們就活躍起來,天天掰著手指算著臘八的到來,因為臘八就意味著能吃到香甜的臘八粥。

  兒時,每年剛一進入臘月,母親就為臘八粥做準備,早早就要到集市上購買紅棗、花生、蓮子、白果等。同時,還要購買桂皮、花椒、大料等一些香料,并將這些香料在村里的大石碾子上碾成粉末,等到了臘八那天為臘八粥做調料用。

  在我七歲那年,我曾問過懂中醫的爺爺,臘八為什么要吃粥?爺爺笑著說,臘月,是冬季最寒冷的月份,從中醫上講,臘月食粥最適宜,粥可暖身祛寒,補而不膩,是冬季養生的佳品。爺爺還說,祖先考慮到臘月如果天天讓大家吃粥,會對粥產生反感,所以呀,就把臘月初八這天定為食粥的專門日子,家家戶戶都要在這天吃臘八粥。

  母親做臘八粥,從臘月初七這天就開始忙起來,先要將黃豆、紅豆以及蓮子、花生等提前泡水。臘月初八的清晨五點左右,母親就起床為全家人做臘八粥了,熬粥必須用小火慢熬,至少要熬兩個時辰。家鄉的臘八粥主要用料是脫了皮的苞谷、黃豆、紅豆、花生、蓮子以及大紅棗等。等粥熬好后,還要將紅蘿卜切成薄片、大蔥切成段油炒后加入粥里。在我的家鄉,臘八粥一般要調味成咸的,等將一切調料放齊后,一碗香噴噴的臘八粥就“出爐”了。

  兒時臘八這天,其實也是農家人最高興的一天。高興的不僅僅是吃上了臘八粥,最主要的是每年在這天,生產隊要結算全年的收入開支,并根據農民的人均出工情況為農民分紅。那時候,生產隊把按照農民的出工情況發錢叫作分紅。

  我問父親,為什么要在臘八這天分紅?父親說,我國從古至今流傳著臘八蒜和臘八算這個習俗。在農歷大年初一這天,家家都要吃餃子,吃餃子就得吃點腌制的大蒜,而臘月,是腌制大蒜的最佳時節,人們都喜歡在臘八這天腌蒜,所以叫臘八蒜。而臘八算是勞動人民對一年工作的總結,每年在臘八這天,人們喜歡對全家人一年的開支和收入情況進行結算,總結一年的得失,好為過年的開支做出一個合理的安排,所以也叫臘八算。

  過了臘八,人們便開始為了過年忙碌起來,大人會對孩子說:“臘八過了不愁年,今天吃了臘八粥,人們就糊涂了,開始亂花錢了,要給孩子們買新衣、買花炮、買大紅燈籠,置買年貨籌備過大年啦。”每說到這里,孩子們都樂得合不攏嘴。

【麥客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麥迪勵志故事05-08

《客中行》唐詩鑒賞02-01

麥兜搞笑語錄09-24

《觀刈麥》教學設計11-28

《觀刈麥》唐詩鑒賞01-29

泉下之客成語解釋01-11

元曲《迎仙客·暮春》12-20

杜甫《客至》賞析精選04-14

徒歌易水客全文05-02

《信客》的教學設計11-2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色多多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妖 | 五月定向久久可爱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