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秋的散文隨筆
我不知道中國的文化史應追溯到《詩經》還是屈原投身的汩羅江。總之,從那以后,“秋”這個亙古的話題為無數風騷人物所寵愛,或是凄清或是悲涼,但像詩人劉禹錫“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美贊,卻實在是少之又少。
這是南國,是美麗的南方地區。因此這兒的秋不像北方的秋那樣凄美,更不及塞外之秋那么粗獷寥落。這樣的氣氛里讓我只身在秋的身后卻不知其是否真正來臨,更何所謂這幾乎不為人感的秋意。
漫步在校園的扶梯石階上,眼前只是郁郁的綠,綠中還有跳動的陽光精靈,它們仿佛在排演迎秋的歌舞。樟樹特有的密葉將小徑蓋得嚴嚴實實。只有那一束束隨風吹拂的淘氣小金光,能透過零零散散的漏光處,照著樹底,呈現一片綠色。石階是綠的,扶欄也是綠的,仿佛那匆匆而過的人影,也是綠的。這是秋嗎?我不了然。
風總是輕輕地吹,輕而至于吹不掉枝頭垂吊的綠葉,更何況哪來漫天飛舞的落葉?縱使地上零星的點綴著幾片葉子,那也決對不是因秋的來臨而凋落。風也知道,在南國之秋中充當一個角色不許那么無情,那么冷落。
郁達夫先生說:“嘶叫的秋蟬,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笨赡蔷烤故潜眹。我們這校園里蟬在秋天,似乎近于銷聲匿跡了。夏日里令人厭煩的蟬嘶聲此時卻成了我們思念的對象。假使在這明秋里有蟬“復出”的'猛叫,我定會把它當作張愛玲作品中的胡琴一樣來欣賞。
南方秋天的雨水本來就少,再加上縣城這樣一個四面有山包圍的地理環境更使得秋與雨滴隔之萬里。但不可以斷言這兒的萬物缺少滋潤,校園之秋有的桂花的芳美香醇,有的是草木的清美秀麗。
綠依然如夏,秋的味道清新暢然。望著廣闊的天空,浮云朵朵,背后鑲嵌的是碧藍的天色。
【品秋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秋的成語01-17
關于秋的諺語01-20
故都的秋教案11-25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月下的詩人經典散文隨筆07-26
家鄉的散文隨筆700字08-04
描寫秋的成語集錦01-13
《故都的秋》教學實錄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