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與中秋散文
事有湊巧,我農歷的生日,就在中秋節的前兩天。因此,每當我生日來臨的時候,便自然會想到中秋節。每當期盼中秋月圓的時候,家人也自然記起我的生日。頗為巧合的是,我與小爹是同一天的生日,這在同一個家庭頗為少見。小爹是父親一娘同胞的小弟,實際上也就大我幾歲,在我們老家把“叔”稱為“爹”。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早先我在十堰基地工作的時候,幾乎年年在我和小爹生日這天,都會是一個全家大團聚,爺爺奶奶、父母兄弟,嬸娘妯娌,侄兒侄女,共同祝賀。中秋將臨,桂花飄香,家庭聚會,共敘親情,其樂融融。家常菜,老黃酒,把酒言歡,舉杯邀月,自然就會吟誦幾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之類的詩句,更會提前吃月餅、喝桂花酒,并談及一些與中秋有關的話題,聊以助興。
不過,個人的生日畢竟是家庭慶賀的小事情,與中國傳統的中秋節相關聯,或許多少還是有些自我牽強之嫌。而從遠古流傳至今的傳統中秋佳節,實乃我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予以珍視和傳承。中秋節以月圓之兆,寓意人之團圓,家之圓滿,國之統一與興盛,并由此寄托熱愛祖國,熱愛和平,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與美滿。于是,圓圓的明月成為中秋節最為重要的象征和載體,祭月、賞月、拜月、誦月、贊月,吃月餅、喝桂花酒等便成為中秋節的基本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無論是南朝之時“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殷切期盼,還是唐代“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詰問感嘆,或是宋朝“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都將人們心中濃厚的情感寄托于一輪明月之中。我想,不僅僅我對月亮情有獨鐘,對中秋更為期待,或許有很多人對月亮都有特殊的感知,特別是中秋最為圓滿的'明月,更能引發人們無限的聯想。
生日共慶,中秋同賀,月滿乾坤。仔細想來,其實人與月頗有一番可比性,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你看這天上的明月,穿越亙古時空,歷經無數次的圓缺滄桑,卻始終在中秋佳節來臨之時,更加光彩照人。新月朗照,玉蟾萬里夜如晝,八月未央,秋來圓月照金徽。古老的新月有表達不盡的詩情畫意。再想這世間之蒼生,歷朝歷代繁衍生息,飽受諸多坎坷磨難,但依舊不改初心,矢志不移,不斷奮進,平凡的人生,不斷演繹著生活的無奈與精彩。
人過生日添壽福,月到中秋分外圓。其實,即便生日與中秋不似我這般巧合,時間隔離得較遠,但是,美好的祝愿都應該始終洋溢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田。月圓月缺原本是浩瀚宇宙中,太陽、月亮與地球間公轉及自轉演繹得的自然天象。恰恰是傳統的中秋節賦予其最為圓滿的內涵與外延。悲歡離合或許也本是人間滄桑的必然,人的生命進程中需要走過的驛站。其實,一年一年過去的生日,恰恰給了生命以節奏感和急迫感。生命隨著四季變換而延續,日月牽動斗轉星移而璀璨。生日是特殊的一天,中秋是圓滿的節日。過一個快樂的生日,過一個圓滿的中秋。生日與中秋實際都蘊含著一種美好的祝愿與期盼。不過,我們不可能天天過生日,也不可能天天過中秋。過好平常的日子,欣賞每一輪明月,無論是圓缺都是一種意境,一種釋然。圓時一種美滿,缺是一種思念。
【生日與中秋散文】相關文章:
中秋節散文08-21
金桂中秋散文12-15
與茶有約散文11-19
裁剪與制約散文11-17
獨與立散文11-15
女人與浪子散文11-15
分別與離別散文11-07
門與路散文11-04
人與風景散文12-19
遇見與風景散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