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拖缸酒散文隨筆
一到臘月,母親便會想方設法為我捎來她親手釀制的拖缸酒。拖缸酒酒色清亮,倒在白瓷杯里,有一種醇厚的感覺,喝上一口,一直甜到心底。酒量不深的人可別被這甜味騙了,這酒后勁足,我們家鄉話說是“哄著人醉”。
記得小時候,我偷偷喝酒,甜得醉倒在缸邊,足足睡了一天。我的母親是釀酒好手,她釀的酒口感甘冽、顏色剔透。釀拖缸酒的工序很復雜,得先釀制紅薯燒酒和糯米甜酒,然后把兩種酒兌制而成。成百上千斤的紅薯用灶鍋蒸熟后,母親用木杵把它們揉成糊糊,再拌上燒酒餅藥,裝到一米高的大酒缸里。餅藥也就是酒曲,也是母親親自做的,她采集了多種草藥,配上米又蒸又曬的,制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個個,用時敲得碎碎的`,勻勻地拌到紅薯糊糊里。過上半個月,酒缸里的糊糊發酵了,直冒泡,這時就可以開始蒸燒酒了。
蒸酒時用到兩個灶鍋,下邊一個裝酒糟,上邊一個裝清水,兩個灶鍋中間隔著木頭做的酒甑子。鍋下燒著火,燒酒便從一個木頭嘴里流出來,流到酒壺里。每一鍋酒糟蒸出來的頭道酒度數最高,母親便把它留著做拖缸酒。糯米甜酒自然用糯米釀成,母親先把糯米浸泡好,泡到米用手一捻就能碎時,就用飯甄子把糯米蒸熟。蒸的過程中,母親時刻看著,等到冒出大汽后,母親揭開蓋子,在米面上灑一些水,她說這樣才能讓糯米蒸熟蒸透。當看到糯米飯變得“眼淚汪汪”時,飯就熟透了,這是母親的原話,一粒粒米飯透亮晶瑩,母親說得還真形象。母親把糯米飯從火上抬下來,便舀著一瓢瓢清清的井水從甄上澆下去,澆到一點熱氣都沒了,她才把糯米飯倒在一個干凈的盆里,拌勻碾碎的甜酒餅藥。然后把糯米飯舀進缸,拍得平平實實的,中間凹下去一個洞,然后把缸密封好,缸的周圍還得扎上稻草,說是給酒取暖,酒才變得快。過上十天半月的,小洞里就有了酒,這酒甜得沾牙。
等到一缸糯米飯全變成酒后,母親把酒糟濾掉,用那種細紗布過好幾遍,酒變得清亮透明了。最后,母親把糯米甜酒和紅薯燒酒按比例兌好,她把缸口扎了一圈又一圈,說:“拖缸酒,拖缸酒,越拖越好喝!”可父親往往是留不住酒的,通常是半年后,他就忍不住開壇喝了。
想家時,我就倒上一小杯拖缸酒,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美不美,家鄉水”,家鄉的水、家鄉的人、家鄉的情就全在這甜甜的酒里了,那一縷情思就這樣被拖得悠長悠長……
【家鄉的拖缸酒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家鄉的散文隨筆700字08-04
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03-28
回憶過去的咸菜缸散文04-29
拖尾的四月散文11-10
半截缸民間傳說故事08-20
紅漆糞缸板臭講究的謎底04-08
一缸金魚作文范文03-07
為什么彗星都拖條尾巴07-05
為什么彗星都拖條尾巴?06-12
司馬光砸缸的寓言故事(精選7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