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時光散文隨筆
清晨,實習任務也開始了,集合時間6點的緊迫,讓我難以應付,起來只覺渾身疼痛,眼昏頭脹,只得暫且用冷水清醒。
今天要去的地方,宏村。
從我們住的地方到宏村景點,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一路上坐在客車里,看著窗外的徽州風情,甚感之,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浮想著這兩年到過的小鎮山村,看過的異域寫生,不由地就一一拿來開始對比,衡山的佛壽萬盛,鎮遠的煙雨畫橋,芙蓉小鎮的苗土腳樓,北京四合胡同的安居逸然,故宮的紫意軒嚴,桂林的奇石萬象,這些我所到過的居地,各有韻味,風景怡萻,但其大部分已感覺儼然商業現代化,且旅游格局也是千篇一律,依葫畫瓢,所謂的新鮮也只是望梅生津,只新一時。黃山的美,即使從其山腳下各處風景各取其鮮,也能大致領略其風味。
走進宏村,腳下的青石古巷,承載著眾多游人的重量,在這片土地上,一座古韻猶存的小村落靜靜地在山水倒映間呈現給眾人,似乎這就是它帶給我們視覺沖擊的第一感受。
宏村入口的小湖,水很清,因為它顯現的是天空的顏色,天之藍,湖面很寬,因為它倒映著整個古村的建筑。白磚黑瓦,零落有致,在這里寫生的學生圍著湖岸繞了一個圈,他們靜靜地用染料畫著這里的美好,不受游客的喧囂煩擾。一座拱橋延伸到彼岸,來來往往的行人,無疑成了這里必有的一道風景。
隨著游客緊接的步伐,我走進了古巷,宏村的街道很窄,窄到只能容四五人并行,也就似我們平常所見的巷子,穿行在街巷中,有人說:道路過于逼仄。但我便覺得此般愈加顯示宏村的秀氣。逼仄的小路邊是緩緩的水流,宏村先人把整個村落建成“牛型形”這條小路旁都在穿行的水流便是“牛腸”了。村中間靜靜躺著一半月形的水塘,謂之“月沼”,也就是所謂的“牛胃”,安詳而清冽,透明如鏡,四周的屋舍倒映水中,復合成美妙的水墨畫。巷道兩邊是各家各戶開的小店,有著這里特色的手工藝制品,各種旅行紀念品,這些都已是常調,宏村最別有風味的作品是,家家戶戶墻上掛著的一排排的火腿,正值晴天,一條條火腿掛立墻邊,路人無不被其吸引,那肥瘦錯落合理的美味,直教人垂涎。問其價格,小伙伴聽成是35塊一條,嚇壞了,再打聽,原來是35塊一斤,但還是有著不少中年游客爭相購買,為的就是開心和新鮮。實在是美味值其價,連城也無妨。
小巷里分布著各類明清經典建筑,首先進入的是敬修堂,跟著導游后面聽著講解,具體什么內容嘛,現在也早就忘得差不多。只見客廳里掛著朱熹的畫像,兩邊皆是文人書畫,兩根支柱上掛著一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簡單的布置陳列,彌漫著文化的氣息,不禁喟然。走進后庭,露天的庭院,陽光傾瀉,站在正中位置,感受天人合一的沁潤,此刻身處何方,知覺不知,此刻所想,仿佛天已知曉,陽光比之前似乎更暖了,自己的表意,天意明了,鶴鳴九翱,聲聞于天。兒時的夢想,仲春四月,踏青時節,江南小鎮,邂逅已了。
感嘆畢,隨后走上階梯,樓梯是由一塊塊陳腐出歲月的痕跡的青木隔空架起,腳踏在表面,總會發出咯吱的響聲,聲音很大,但其木制結構的縝密足以支撐起眾人。樓上的裝飾和下面比起又是另一番模樣。中間是很寬的廳院,左右是各自一室的閨閣,似乎是妻妾入住之處,廳堂向陽處設有兩扇歲寒三友鑲邊的精致窗門,窗子很小,透過窗戶,是足以看見遠方的一覽無余,雖然外面都是斜頂式房舍,但視野所至之處,囊括全景。人們說,之所以將窗建的如此之小,一作裝飾,二為防止女子紅杏出墻。但我便覺得其二也是后人予以瞎想加之。畢竟,潘金蓮與西門慶的相遇,也僅是千年一遇。
望著窗外,佇立良久,回神,扭過頭,樓上除我之外已空無一人,所幸此時此刻所處的環境,因為陽光的'緣故,不是很陰森,否則,想起就已悚然。走進廂房,里面單調的擺設,僅一副桌椅,一張木床,一個立式花雕柜。想想也是,古時哪來那么多景飾襯托閨房,許是保存良好之故,床的兩頭還掛著淡青色的床簾,清俗淡雅,墻上掛著幾幅題詞丹青,畫中所畫是一仰首而立的女子,面容脫俗,漢服著身,仰望遠方的黑夜出神,卻透露出幾分哀思,許是思念著身處遠方的情郎。不禁獨吟,“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想象著此時,一位伊人于窗前等候,未了。又有詞道:“準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由此時此景,興起,念起這兩首太白,容若的詞句,不甚感慨。
許久,平復了之前的情緒,我方才走下樓去。
下樓后,直接走出了敬修堂,向著前方低首而去。
行至一處,又是之前的閣樓式建筑,匾云敬德堂。里面也有不少人游覽,便想著進去一瞧。
里面正廳壁上掛著孔夫子的畫像,兩邊對聯寫道:留心學仿古人難,立志不隨流俗轉。看到是孔夫子,油然而生的崇拜,只想著上前去拜上三拜,等游人都走過了,自己便上前,把手上的隨物放置一旁,虔誠的三拜,再三拜,此行為雖有點搞笑,但想到也就這一次看見了圣人,便覺著多拜也在情理之中。
敬德堂逛了一圈,除了孔圣人之處有點不同,其余的和之前的布局,都儼如一態,覺著也沒什么好逗留的,便原路返至前門。
走在宏村的麻石小巷里,感受著陽光沁透的感覺,之前的種種景象,全都保留在了腦海,不曾消逝。和風吹在臉上,頭發不覺然飄起,眼前的一切,門戶開設,男女老少,或各自守著小店,于小店里親手制作著花雕手工藝品,那用刻刀在竹筒上雕刻的圖案,精致美觀,栩栩如生。棋盤式的街巷,儼然的房屋建筑,如水墨丹青,工筆題辭。一路走來,所有景象,盡收眼底,只想用眼睛記錄下這里的每處,手機已然多余。
路過汪氏祠堂,碰見之前走散的同伴,便應約入內,祠堂里有個露天的方式前庭。地面擺放著一排排桌椅,是供古人讀書的地方,里面的客堂,壁上也掛了副孔子畫像,幾人便坐上擺放的桌椅,拿起自己的實習手冊,學著古人讀書的模態,邊搖頭,邊碎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那番模樣,到有幾分古人的姿態,甚是搞笑,不過開心就好。
出了祠堂,步伐繼續向前,悠悠步入一空曠處,映入眼簾的是一汪碧水,水面開闊,一路一橋,連接著入口處的那片湖。人們將之稱為“南湖”,湖畔濃蔭覆蓋,湖中荷葉田田。近觀岸處,倒影如畫;四顧諸峰,天水一色。躺在南湖懷抱中宏村,愈顯端莊、秀氣。穿過湖上的拱橋,來到處處皆是高墻深院的建筑旁,小小的窗扉,透露著徽州女子的心事。
“窗前細雨日啾啾,妾在閨中獨自愁。
何事玉郎久離別,忘憂總對豈忘憂。
春風送雨過窗東,忽憶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隨風去與郎同。”
時至隅中,導師也發出了集合指令,同學們各自來到集合處,清點了人數,上車走了。車開的時候,我卻沒得及與這里道別,只因太疲倦,一上車就已睡著,只是睡夢里估計已經留戀于此千萬回了吧。
【在路上的時光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在路上散文05-01
在路上高一作文07-29
風景在路上初二作文04-25
青春暖流我們在路上作文03-21
在路上高一作文01-27
夢想不斷在路上勵志文章01-14
封緘在時光里的愛作文03-19
在路上初三作文(7篇)02-22
在路上初三作文7篇02-22
初三在路上作文15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