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筆記生活散文隨筆
筆記生活散文隨筆1
每日晨起或臨睡,我都會記錄一些當日的見聞、遐思或夢中的畫面,還有讀書觀影的心得,少則寥寥數言,多則百余字,當然算不得文章,不是日記,也不像札記,我就稱此為筆記。
我不是記錄在本子上,而是利用一堆散亂的紙片,比如超市發票、取款憑條、信封、說明書的背面,拆開攤平的牙膏盒、藥盒的內面,還有只打印了半頁的紙。記完后,暫時都存進餅干箱里。
每逢周末,我會打開翻一翻,把內容相近的幾則拎出來,有的可以直接串聯成文,而更多的須打碎、糅合,然后花功夫打磨,直到看起來像篇文章了。要想變成鉛字,那總得像個樣子嘛。
這樣堅持了五年,我發現記筆記有大益處。
首先,可時常自檢近期言行,不致于一路糊涂。很多時候,知易行難,我們縱使知道應該要怎樣做,可真正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若記下筆記,寫成短文,無疑能加強自我監督。這對于意志不堅定的我來說的確有很好的自警、自持效用。如果說讀書能洗心,那么寫字能錘心。其次,要是文字能發表,可以換點稿費,不僅能獲得成就感,還能貼補家用呢。我讀大學時,家里很困難,學費、生活費,以及后來參加工作買手機、電腦,考駕照、旅行,還多虧了這些稿酬,偶爾我還能匯一些給家里應急。
于我而言,“碼字”還有第三個好處,就是好玩。編織、敘說自己的工作生活,是件有趣的'事。曾經有人問我:你這類文章沒多少人看,也暢銷不了,干嘛還花那么多時間、氣力?我深知如今的書文行情,但與讀者和暢銷無關。我的回答是那句古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天做筆記,覺得很踏實,吃飯香,睡覺香,精神好。
和閱讀一樣,筆記已經融進我的生活中,我將終生堅守。
筆記生活散文隨筆2
愛人沉迷于新買的手機,天天翻來翻去地瀏覽,不知道怎么回事,造成了系統中毒。他焦躁不安,怒道:“還不如原來的手機,只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簡單好用。”
手機功能太多,反而帶來了煩惱,人被手機所累。看看周圍,多少人埋頭于手機,欲罷不能,吃飯、走路,都看著手機。我在鍛煉時,看到一位女士,邊跳舞,邊舉著手機,一心二用,樂此不疲,結果一不小心就撞在了前面人身上。如今,“手機依賴癥”悄悄地纏住了人們。如果手機沒有這么多功能,也許人們會抬頭欣賞路邊的風景,聚會時能有更多的談笑風生。越是簡單的東西,反而讓人有機會領略美好。
《為學》中講一貧一富二僧欲往南海。貧者憑一瓶一缽到了南海,富者總想著要雇船而去,卻總難成行。這里面除了志向、主觀努力,不為外物所累也是貧者成功的因素。他對物質要求極低,“一瓶一缽足矣”。心無所累,一身輕松地上路,終于實現了愿望。有時,憑借簡單的`條件,也能成大事。
物欲太強,快樂就會遠離我們。你能斷定一個穿金戴銀的富豪,比一個衣著樸素的農婦更幸福嗎?簡單生活,會讓人知足常樂。
簡單生活,需要境界。“人,需要聰明之外的聰明。”是因為人們總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本來“明明白白我的心”,卻要弄個“山重水復疑無路”。最后雖說“柳暗花明又一村”,但費時費力費神。還有那些名利、欲望,放不下,讓人患得患失,所以心為之累。返璞歸真,寧靜致遠,是簡單生活的極致。
簡單不是簡陋,它是掙脫了各種欲望束縛后的灑脫。簡單即簡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是“行至山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隨性,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雅致。
在徐徐清風中,我素面朝天,行走在人海,不慕他人生活,淡看世間繁華。簡單生活,我心怡然。
【筆記生活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散文隨筆:感恩生活(精選11篇)10-19
城市的生活散文隨筆(精選57篇)08-17
生活優美散文隨筆(精選28篇)11-02
靜靜地生活散文隨筆(精選10篇)08-26
生活就像一個多棱鏡散文隨筆04-14
生活是一道彩虹的散文隨筆(精選24篇)10-21
父親的散文隨筆10-22
客車散文隨筆01-10
小年散文隨筆01-26
裹腳散文隨筆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