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的散文隨筆
飛速的車輪使勁碾壓著清晨時分便滿滿地灑了一地的陽光,咔嚓咔嚓,清脆的是陽光碎裂開的聲音,裂帛般,幽深而綿長。
或許是早起的緣故,亦或者是晚睡的因由,一車人在六月清涼的早晨,昏昏欲睡。陽光頑皮地扭動著肥胖的身子,吱紐一聲,從密不透風的窗玻璃外,將好奇的眼光觸了進來。靜靜地靠在窗邊,看著外面夏收已經結束的只留一地平整均勻的麥茬的關中大地,聞著空氣中依然殘存的麥香的氣息,心,溫暖如初。
小時候,便是最害怕這關中麥黃時節的。雖然是蓬頭稚子,但是亦免不了要扛著鐮刀隨著大人去地里割麥子的命運。想想都心酸。小小的個頭,豆芽菜般,鐮刀豎起來都比自己高半截。到了地頭,看著一望無垠的麥田,心里各種惆悵和糾結。語文課本里寫著,望著豐收的麥田,農民伯伯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可是,為什么望著豐收的麥田,我的眼里卻長含淚水呢?!父親一聲令下,我們姊妹幾個便一溜煙排開,提著鐮刀把那齊腰深的麥子一鐮一鐮放倒在地里。因為心里滿溢著委屈,所以割麥子便存著很大的怨氣,我們割過去的麥茬高低不一,地上麥穗灑落了一地。往往這時候,父親總是皺著眉頭,但是卻從不抱怨一句,自己只是默默地把我們后面拉下的麥穗迅速撿起來放成一堆,待割完麥子后,用竹籠一堆一堆撿拾回去。望著高天上的流云,還有在六月金色的陽光中掠翅飛過的布谷鳥,小小少年,便在心里萌動著一個大大的夢想,夢想著有一天可以飛得很高,很高,高到一輩子都不用再做麥田的守望者。后來,大大的夢想沒有實現,但是不用再提著鐮刀割麥子卻是真的實現了。如今的我,已經十年沒摸過鐮刀了,不知道掛在老家屋檐下的那五把鐮刀,是否依然閃耀著雪白的鋒芒?
思緒隨著疾馳的車輪飛快地旋轉著,它做著征服遠方的夢,我做著時光逆流的夢。唯一相同的,是我們都一路向北。
站在華夏縱橫的經脈上
車到黃陵時,已經是正午時分了。太陽經過一早上的醞釀,此刻燥熱非常,用毒辣辣這個詞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不過,好在黃陵縣四面環山,山風從遠處的隘口遠遠地撲面而來,雖則光線強烈但仍有絲絲涼意襲來。
一直都對黃帝陵充滿了向往,但是卻從未成行。兩個月前,曾給學生講模擬練考的卷子,就遇到過關于寫黃帝陵的一篇文章。文字很是雋永,將黃帝陵幾千年的崢嶸風云寫得很厚、很重,讓從未謀面的我,大致在腦海中勾勒了一幅華夏始祖長眠之地的輪廓。當時,感觸最深的便是文章里對黃帝陵里柏樹的描寫,每一顆柏樹似乎都汩汩流淌著著這個煌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血。
此刻,我清楚無誤地站在了這方讓人熱血沸騰的天下第一陵前。
步過軒轅橋,踏進軒轅廟前殿的大門,是的,我看見了那棵滿載著傳奇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的“黃帝手植柏”。“七人合抱尤不圍”,我看何止是七人啊!粗壯的樹身,盤虬臥龍的枝干,蔥蘢蓊郁的葉片,每一寸肌膚都閃耀著幾千年灼灼的歷史光輝。近樹處,那一雙驚為天人的大腳印,足以向全世界宣示,我們華夏人文始祖的不同凡俗。
凝視著那雙碩大的腳印,我久久佇立。中國民族幾千年來,亦步亦趨跋涉在歷史波譎云詭的煙云中。我仿佛看見了炎黃二帝在漫天的大霧中智斗蚩尤的英勇身姿;我仿佛聽見了黃帝聽到大禹神報來黃河泛濫成災,生靈涂炭的消息時,焦灼心痛的浩然長嘆;我仿佛聞道了他親自用神農氏采摘來的草藥熬制解藥來拯救患了瘟疫的百姓的那一縷彌漫在華夏天空中的草藥的濃香;我仿佛觸到了他為了炎黃子孫徹夜憂心與日俱增的條條突兀的皺紋。我知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憑著這一雙大腳,帶領自己的子民們,與天斗,與地斗,與那些企圖置生靈于死地的宵小之徒斗。最終,他憑借他的智慧與膽略,開啟了華夏民族綿延萬代的新紀元。他親手植下的這棵柏樹,伴隨著他的氣息,永久地存留在了這個圣地。縱然他飛升成仙,羽化而去,這棵柏樹依然不言不語,替他繼續守護著這個偉大而善良的民族。它日日夜夜翹望著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它把它全部的福祉都融進那一葉一脈中,揮灑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的角角落落。我想,每一個中國人,站在這個歷盡滄桑飽受風吹雨淋的古柏前,都不會做到心如止水,就像此刻的我,熱淚滿溢了眼眶。無論你長到多少歲,也無論你漂泊到了世界的哪一個角落,站在這棵古柏下面,你都是母親懷里最純真的孩子,你永遠是那個蹲在地上看螞蟻,抬起頭數星星的,名字叫做中國人的,孩子。
軒轅廟,凜凜冽冽地矗立在我的面前。古老的建筑,古老的氣息,無不訴說著這個民族艱難的奮斗史。進得廟門,上學時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黃帝石刻像呈現在眼前。一塊古老的碑石,上面承載著這個民族頂天立地的人,它用堅韌的身軀,把他的豐功偉績一代一代地訴說。它讓我們明白了,一個人,一個民族,在時光的流逝中,總是會遺忘一些什么,但是,總有一些東西是和在你的血脈里,刻在你的骨骼上的,與天地日月同在。只要生命不止,那些回憶便永恒得像星星。
點燃一縷青煙,看著它騰飛在軒轅廟上方的空氣里,看著它縈繞著廟右側的那株開得正好的合歡樹,裊裊娜娜。我虔誠地拜謁,把內心所有的崇敬自豪與感慨化作那深深的一拜。
有些情感,無需多言,我懂,你也懂。
繞過軒轅廟,拾階而上。兩側正黃色的旗幟在颯颯的風中獵獵作響,那一份氣勢更為這個莊嚴的地方平添了幾許肅穆。天圓地方,是一個神奇的所在。站在那一方開闊的大殿下,仰頭看著那一角圓圓的天空,兒時所有神話的腳本依稀呈現。不知當年女媧娘娘辛苦煉石補天之時,可曾知道,她為這個民族做出了怎樣的驚天偉業;不知夸父不眠不休追逐太陽的腳步,是否也曾踏過這方神奇的土地;不知精衛泣血含石,勢要填平大海之時,可曾有過一絲絲的倦怠。這一切的一切,都連綴起了我記憶中的碎石,讓我思緒如潮。
爬上橋山,站在靜靜隱匿在幽柏叢中的黃帝衣冠冢前,我平靜地像一顆水滴,滴落在時間無涯的洪荒里。我知道,在這一刻,我和歷史融為一體。我知道,時光的流水,往復了幾千年終于在這一刻又清楚無誤地潺湲到了此地。此前,曾去五丈原拜祭過諸葛武侯的衣冠冢,去茂陵瞻仰過漢武大帝的陵寢,也曾腳踏馬嵬驛,去看那紅顏橫死之地,但是,唯有站在這里,我的心,是如此的平靜。
我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
我聽到了十四億炎黃子孫心跳的聲音。
那沉重的眼皮
教室的風扇有氣無力地轉動著。我能理解它,因為它從六點二十這群孩子一走進教室便開始工作,到現在,已經無休無止地轉動了三個小時了。而太陽,才將將升起。
教室里依然悶熱的像蒸籠,蒸騰著這些花兒一樣年齡的孩子們的水分。
她在為他們講《廉頗藺相如傳》。她口齒流暢,思維清楚地給他們分析,為他們拓展。那七十多個孩子,悄無聲息。偶爾會有一兩聲略顯疲憊的聲音回應一下她的講述,然后就又是死一般的沉寂。
他撐在桌子上的頭漸漸沉下去,沉下去了。
她快去走過去,那手中的書在他的背上輕輕拍了一下。他一個激靈坐直了,沖著她尷尬地笑了笑。她低聲對他說了什么,站在教室后角落里的我自然是聽不清楚的。
一切,繼續。
她漸漸地,漸漸地,把頭彎到了桌子下。我知道,她極力地想使自己保持清醒,但是瞌睡的因子這個時候像一個可惡的敵人,怎么都打不贏,最后,她終于繳械投降了,安穩地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她回轉身,發現了已經熟睡的她,略顯不安地看了看后面聽課的我們,臉倏忽紅了,然后又面帶慍怒地走到她跟前,依然用手中的書“叫”醒了夢中的她。
可是,她哪里知道,左邊靠窗戶下的那個男生,又倒下了沉重的頭。這群孩子,從六點二十開始到現在已經連軸轉了好幾個小時了。
我心里閃過一絲悲哀。
這是西北地區一所非常著名的學校,因為開創了先進的教學模式而且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而蜚聲國內。就如同座談會時,那個校領導給我們介紹的那樣,每年幾乎有一萬多人來這里參觀學習。每天,這個學校,幾乎都有來自全國各地兄弟學校的教師來求經聞道。
從昨天下午到現在,這個學校給我了太多的震撼。
我們一行人剛站在這所名校的門口時,剛趕上他們打掃衛生。四五個初一模樣的孩子,拿著清潔工具,在校門口仔細搜尋,角角落落都不放過。他走到了路面裂縫的地方,蹲下身子用手指把陷進縫隙中的紙片費力地掏出來,扔進了旁邊的垃圾箱里,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微笑。不久,一個帶袖章的女生來了,他們立刻緊張地跟在她后面,我聽不清楚她在跟他們說什么,我光看見,她手指之處,馬上會有人立刻蹲下身子用手去撿拾細微的垃圾。終于,校門口半塵都不染了,他們才帶著所有的勞動工具匆匆進了學校大門。
上晚自習的鈴聲,響了。
走進每個教室,幾乎都是幾個學生站在講臺上,在向全班做安全教育。有些班級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垃圾食品的危害,有些班級在羅列交通事故帶來的嚴重的災難,還有的班級在總結夏天因為游泳而溺水的慘痛經驗教訓。講臺上面的孩子講得精彩紛呈,底下孩子也個個聽得專注認真。教室里,很少有老師。看著他們,我腦海里只來來回回蹦跶著一個詞,震撼。
一轉頭,看見教室角落,一個年輕的男老師正用書用力抽著一個男生的手,嘴里呵斥不停。我愕然了。這樣的`名校,原來也有體罰啊!再后來,高中級部一個教室的外面罰站的那幾個學生,更加印證了我的想法。
第二天六點多,我們匆匆趕往學校,專門去觀看他們學校的招牌活動——天下第一操。二十多個教學班,兩天多人,在一個不大的操場上,井然有序。整齊劃一的步伐,各班渾厚有力的叫操聲,喊口號聲,著實把我驚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前后兩排的間隔連十公分都不到,真的可以說是接踵摩肩,可是,他們居然跑得一點也不凌亂,每個人手里還拿著老師發的英語早讀的資料。突然,一個孩子鞋跑飛了,可是他居然無動于衷,繼續光著一只腳跑,其他同學也沒有掩口竊笑的。似乎這些,都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
特種部隊恐怕也就這樣了吧!
還有那江湖流傳盛廣的“瘋狂英語”。跑完步,每個學生都是大汗淋漓,大氣都喘不過來。這時候,有兩個學生站在主席臺上,用歇斯底里的聲音領著兩千多人讀英語資料上的內容。萬眾一聲,那氣場,直抵人的五臟六腑。
上課了,他們又匆匆進入了新一輪的考驗中。我便站在教室后面,看著剛剛跑完操,聲嘶力竭地讀完英語的他們,看著從六點二十分到現在還滴水未進的他們,心里,涌起了厚厚的悲哀。他們對站在教室后面的“外來入侵者”已經熟視無睹了,因為,他們每天都這樣被參觀。
然后,他就掙扎著最終還是閉上了沉重的眼皮,還有她,他們。
他們要一直上到晚上九點半才能結束一天的學習任務,中間只有吃午飯空出來的兩個小時。看著這一群鋼鐵俠一樣的孩子們,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我不知道,會否有哪么一天我也這樣來要求自己的學生,只為著他們能在中考高考放榜那一天,全線飄紅,然后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里。
教學樓頂上的鎏金大字,在太陽光下熠熠生輝,刺眼的輝光灼傷了我的眼睛,讓我有種想流淚的沖動。
學校為了孩子的一切發展而存在!
可是,孩子呢?都去哪兒了?
壺口,壺口
站在秦晉大峽谷裸露的縱橫交錯的經脈上,聽著右手邊黃河奔騰而去的嘶吼聲,我想放聲歌唱。
壺口瀑布,你綿延不息流淌了多少年啊?
你可知道,你日日夜夜都從我的心肺上流過。七歲那年,老師教我們唱《黃河大合唱》,于是,內心深處便深深地記住了你的名字,黃河!長在渭水之畔的孩子,見慣了渭河奔騰東流的豪邁,可是始終無法想象“黃河之水天上來”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壯景。
如今,你就清清楚楚地在我眼前催逼起伏,卷浪三千。
看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知道了安塞腰鼓必是要在黃河邊上來演繹的,否則其他地方的水太溫潤,如何能承受的得了安塞腰鼓那樣渾厚有力的節奏。只可惜,如今有幸親眼目睹了那激蕩奔放的黃河之水,卻無緣一睹安塞腰鼓擎天憾地的氣勢。更無法領略在黃河邊上舞動的安塞腰鼓的,大美之景。
坐在離瀑布很遠的石頭上,依然會被飛濺起的水霧淋濕了頭發。就那么靜靜地坐著,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就那么看著自西而東的黃河水,看著它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看著它將所有的艱難困苦踩在腳下,然后一路高歌猛進;看著它突然從平緩跌入峽谷時的蒼涼的怒吼,把偉岸的身軀化作天地間的一道無與倫比的銅墻鐵壁,抵擋著幾千年來外族的虎狼之心和槍炮彈雨。我不敢說黃河在中華民族的抗日史上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黃河,恐怕我們祖國的角角落落都將被日本侵略者的鐵騎踏遍!
你看,遠遠的,黃河來了,來自遙遠的九霄云外。
你聽,奔騰的,黃河近了,沸騰的聲音是不甘于平庸的宣告。
我想知道,大禹當年是如何將這樣一匹不羈而驕傲的烈馬,馴得如此服帖。他如何讓這九曲十八彎的黃河,收斂了躁狂的脾性,波瀾不息地流淌在三秦大地,把偉岸與磅礴留于世人評說。遠處矗立的那尊大禹神的雕像,目光如炬,眼神堅若磐石。我知道,他自從接受了黃帝的任命,早已將個人的身死和兒女情長拋諸腦后。他知道,這一去,事關整個民族的命運,不成功便成仁。于是,他殫精竭慮,三國家門而不入。他獨辟蹊徑,因地制宜,用自己的謀略規劃了一條更適合黃河治理的新道路。他用了畢生的精力,終于換得天地之間,一世太平。
甲午年仲夏,我站在黃河邊上,聆聽著壺口瀑布響徹寰宇的怒吼聲,喉間,凝滿了哽咽。黃河,每一個華夏子孫,深埋在靈魂深處的夢啊,我們日日夜夜將你朝拜,身體里流淌的血脈,因你而變得昂揚不屈,生命也因你而如此精彩!
下輩子,還來喝黃河水,還做黃皮膚的,中國人!
夏日的陽光透著無法言說的凜然,讓你體會著夏花的燦爛。我踩著一地陽光的腳印,一路向北,向北。我聽到了生命拔節的律動,我看到了青春舞動的色彩!
隨著一種節奏舞動身姿。
趁著一種顏色放飛心情!
【一路向北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一路回憶一路遺忘作文800字04-19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月下的詩人經典散文隨筆07-26
家鄉的散文隨筆700字08-04
一路朝遠方作文08-23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