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龍潭峽游記散文隨筆

時間:2022-09-20 21:17:09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龍潭峽游記散文隨筆

  一

龍潭峽游記散文隨筆

  如果你想讓浮躁的心靈獲得暫時的安靜,那你就去找一個大峽谷,或上或下,讓自然的山山水水洗滌自己的心靈。

  剛入伏天,天氣的燠熱讓我慵懶的心靈無所適從。一個很好的機會,我走入洛陽黛眉山龍潭大峽谷,觀賞山崩地裂的曠世奇觀,體驗探幽覽勝的絕妙意境,享受這里的清涼水世界。

  龍潭大峽谷,全長十余公里,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云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等美譽。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璀璨的明珠。

  群山連綿起伏,我們沿盤山公路左拐右轉,滿眼皆綠,綠得恣意,綠得縱情。偶爾可見山路兩旁搖曳的夏花,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嬌艷,多了一分靜美,不奪人眼睛,不惹人眼球,只是以一種最靜美的姿態呈現另一種耐人尋味的視覺。

  隨著汽車的巔簸搖晃,期待的心情也開始飄浮跳躍。人生的困頓,都市的喧囂,暫時忘卻,而浮光掠影的美好時光從眼前一一閃過,偶爾定格在某個場景,細細品味,慢慢咀嚼。

  這幾年干旱,在北方地區很少能見到青山綠水了。連綿的群山中,突然呈現出裸露的河床,干涸的河道,不禁心中暗暗疑惑。難道這就是夢中的山水畫卷?再往前走,一條干凈的街道臨河而建,街兩旁是農家飯店和旅館。問詢路邊的親切的當地人,才知這里叫青河川,黃河的支流。下面不遠處是萬山湖,往上就是龍潭大峽谷。

  想那龍潭大峽谷,必然如久養深閨的淑女,絕不肯輕易展露容顏。現在已經到了跟前,更增添了一份內心的期許。

  二

  進入大峽谷,不經意間看到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正襟危坐,惟妙惟肖,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讓人有一種回歸的感覺。

  人在峽谷行,如在畫中游。步移景換,興致盎然。

  眼前一泓碧波蕩漾,兩岸紅巖綠樹映入水中,錦鱗細蝦出入其中,如夢似幻。這里是龍潭峽谷的第一道景觀,赤壁,丹巖,幽潭,飛瀑。沿潭邊左岸前行不幾步,便聽嘩嘩嘩的流水聲。抬頭,看見一道瀑布鑲了兩道濕濕的紅邊,白而帶亮,飛花碎玉。

  站在岸邊,不必仰頭,便可看清潭的全貌。湖光山色,波瀾不驚,錦鱗游泳,數只游船蕩于碧波之上。兩邊嶂巖絕壁,游人如在地底。這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太陽射下來,卻沒有燥熱的感覺。

  這里又相對開闊,可以看到藍天上微微的白云,石縫中生長出的樹與草透出油油的綠意,嘩嘩的流水,都讓人感覺清涼。水流從高高的巖石上沖下來,分成了五六綹,微雨似的紛紛飄落。水面上濺起水花,如飛花碎玉,晶瑩,閃爍。數道山峰聚在潭中,這便稱作五龍潭了。我原來以為這里該有五道飛瀑,因為干旱,只剩下一道。隱隱約約還可以看到崖壁上有幾個天然的石洞,大概就是所謂的五龍洞吧。

  手扶身邊的巖石,緣天梯小心向上攀登。躬身穿過一條人工開鑿的石洞,眼前別有洞天。想起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眼前云蒸霞蔚,山環水繞,綠樹紅花,猶如人間仙景。道道飛瀑,或如龍吐涎沫,或如青龍盤踞,或似黑龍眠臥,或如飛龍潛淵,瀑瀑飛玉碎銀,潭潭清洌見底,峽峽險峻非常。

  迤邐前行,一簇蘆葦綠了淺灘,藏了清水,而四周石壁上反射的陽光更讓蘆葦青翠的葉子熠熠生輝。選一處水中清石坐下來,清泉濯足,不怕煞了風景。獨坐,難得這種寂寞的環境,難得這種清幽的意境,但在寂寞中有不可言說的和諧,在清幽中有無限的想象。四處張望,遠山淡墨痕,絕壁如涂鴉,觀山石嵯峨,聞溪水低吟,不禁心旌神蕩。

  腳步輕輕劃破水面,任浪花濺濕衣衫。心緒如這潺潺溪水,如這幽幽碧潭,如這粼粼波光。偶爾的浪花激石,偶爾的錦鱗騰躍,便是絕妙的靈感。游在這峽谷中,到處是愉悅與驚嘆,到處是神奇和謎團。如果愿意,就讓淺薄的思想苦苦思索一刻鐘,或許能悟出點什么。

  壁立千仞的嶂巖,有的如斧劈,有的似刀削,而巖層中隱約可見的佛光羅漢,則如雕刻,依稀可見數百個金光閃閃的羅漢分四層整齊地排列在崖壁之上,使我想到了人工開鑿的龍門石窟,不由得驚嘆“造化鐘靈秀”。

  清晰可辨的波痕石,讓我們見證了造物主的神奇,如一塊天然的搓衣板,靜靜地平躺在峽谷的山凹中,色澤鮮艷,紋理優美,再加上有翠綠的植被點綴,組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畫。站在波痕崖的旁邊,抬頭仰望右側崖頂,有一塊突出迎面的條形石塊,形狀很像一只喜鵲,姿態猶如在迎接客人一般。

  “水往高處流”,似乎是噱頭,一開始我也不以為然,但視覺上的誤差讓我感到驚奇。有時眼見未必是實。這里相對平緩,而巖層的傾向與溪水的流向一致,巖層的傾角又大于地層的傾角,溪水在這里盤旋,洄流,視覺上不免產生誤差。

  那些半球形光滑的壺穴,如甕似龕,讓我們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巍峨板石,似天碑,如刀背,似書卷,如飛鳥;如刀背,讓我們感慨滄海桑田的奇妙;而石上春秋,更讓我們感慨生命力的頑強:

  青青數株檀,虬根盤石巖。

  千磨萬擊處,傲立年復年。

  這顆千年檀樹扎根于石縫之中,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虬;直立于巖石之上,寒暑易節,蓬勃向上。《詩經》曾說:

  將種子兮,樂彼之園,勿逾我園,勿折我樹檀。

  在無窮的碧空中,在綠葉的光澤里,在清脆的鳥鳴中,在蘆葦的搖曳中,在錦鱗細蝦的游弋中,人的思想在蕩漾,自然與人生溶合在一起。這是一次自然之旅,更是一次心靈之旅。

  時間已經過午,忘記了饑餓和疲勞,不知不覺已到了峽谷的盡頭,但我們一行人似乎意猶未盡。站在峽谷頂端往下看,龍潭大峽谷如一條巨龍橫臥,左右壁立萬仞,猶如山崩地裂;兩邊關峽相望,潭瀑聯珠。紅巖,綠樹,飛瀑,幽潭,游魚,細蝦,絕壁,幽洞,石徑,隨便選取一隅,寥寥數點,區區數筆,便會呈現出一幅絕妙的水墨丹青。無怪乎這里被稱為“黃河水畫廊”。

  這里四面環山,卻開闊許多。同行者想要再登上山頂,踏索道,過天橋,玩一次刺激而驚險的心跳,我卻怯怯的感覺自己無福消受。只能臨淵羨魚,坐下來看別人水上蕩秋千,空中過天橋,倒也是一種人生的享受。不知不覺間,人生的困頓與煩惱,都市的喧囂紛擾,被這里的山,被這里的水,被這里的風,被這里的綠,稀釋了,消融了,吹散了。

  看一道瀑布從左邊的山坳里飛流而下,下邊深潭中卻不見清水外溢。暗想那水可能從潭底潛流,四處尋覓而不得。詢問當地的一位小姑娘,方知是人工蓄水,再加以循環。想起云臺山的瀑布,如出一轍,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才可見到,心中很不是滋味。再問剛才一路走過來的飛瀑流泉,也是水庫蓄積的水。興致便減了幾分。的確,知道真相有時候真的很殘酷,還是糊涂為好。

  回程時遇雨,倒也是一個快樂的小插曲。悵然行走在峽谷間,不知何時峽谷暗淡了許多,仰望黛眉山頂,早已籠罩在烏云之中。山雨欲來風滿樓。天低了,風急了,快要到山口,一陣轟隆隆的雷鳴,緊接著一陣豆粒大的雨點灑落下來,不一會兒如千軍萬馬斜沖下來。

  一開始,我們倒也不慌不忙,但畢竟沒有蘇軾“莫聽風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從容與鎮定。不一會兒,一行人便倉皇地擠在路邊的廊檐下躲避。整個峽谷里如龍吟虎嘯,振奮,舒暢。雖然被雨澆濕,但并不覺得掃興,反而有種淋漓盡致的快感與舒暢。

  大約半個小時,雨過天晴,又是斜陽時分,峽谷里一片寧靜。回望黛眉山,依稀籠罩在縹緲之中,猶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美麗而恬靜。而那綹綹霧靄,猶如黛眉仙子梳理秀發,千嬌百媚。

  三

  山無水不青,水無山不秀。青山綠水,山環水繞的環境一直是人類理想的居住環境。對于水的喜愛,對于洞穴的親切,對于叢林的向往,源自于人類的本能,那是最原始的呼喚,那是人類不由自主的自我返祖,讓人感到安全、舒適和自然。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龍掌控著雨水,我們自喻為龍的傳人。龍是我們民族的圖騰,對龍的最高崇拜,多體現在以龍為地名、人名之中。龍潭大峽谷,正體現了這樣一種文化崇拜和精神信仰。

  龍潭峽起于青要山,終于荊紫山,青河流而過,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

  關于黛眉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黛眉,傳說為商湯之妃,因湯王沉湎女色,黛眉悻然離宮上山修行。后黛眉勸說湯王要以天下為己任,救民眾于水火。湯王自感羞愧,遂修德重兵,最后打敗了夏桀,統一天下。與此同時,黛眉修行成仙,湯王為了感念黛眉的恩德,為其修建圣母廟,并把她修行成仙的這座山用她的名字命名。

  神話是人們在不認識大自然之前,根據自己的客觀感受和聯想敷衍出來的虛幻故事,是人的意識的主觀反映,是人對自然的人性化解釋。它是一種精神的升華,因此具有特殊的美學意義。龍潭大峽谷諸多地質奇觀,人們都賦予了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使景點更加人性化,從而具備了更加深刻的美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關于青要山。《山海經》記載,“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這段古代典籍上的經文,使得青要山與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有了淵源,也使她透過漫長的時光隧道,成為傳承古文化的載體。

  而青河川,曾經古代中原通往山西絳州、侯馬、太原一線的交通要道。

  曾經看到過一個普普通通的石洞,讓我想了很多,據說那里就是駱賓王當年曾經避難的地方,叫賓王洞。一個僅能容納一個人的洞穴,也許是樵夫避雨的地方,也許是野獸棲息地,也許只是一個巖隙。但因為貼上了這個標簽,倒又生出許多故事來。駱賓王是少年神童,耳熟能詳的當屬他的詠鵝:

  鵝,鵝,鵝,曲頸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應該是中國文人中狷介、孤傲、懷才不遇一類的代表。少年神童,中年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跟隨徐敬業起事,失敗是必然的結果。正應了一句老話:文人造反,十年不成,況且徐敬業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抱負畢竟抵不上駱賓王的才情。據說他寫下的《討武曌檄》讓武則天看得驚心動魄,恨不能早為其所用。

  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盛名人物,最后不知所終,魂歸何處成了千古之跡。也許,兵敗后的逃亡生活不可能過得舒適。這個偏僻的賓王洞,隱蔽在深山峽谷中,駱賓王躲藏在這里似乎也符合情理。勝王敗冦,不禁讓人唏噓。

  駱家村,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杜撰,也許是附麗,但都無從考究。千年之后,駱賓王究竟魂歸何處,已經沒那么重要了。畢竟,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謎團。但有跡可尋且言之鑿鑿的有漏明崖的詩詠,還有附近村民家中保存的兩塊紀念駱賓王的詩碑。其真偽我不得而知。

  眺望漏明崖,我仿佛看到壯志未酬的駱賓王無可奈何作一曲《漏明吟》:

  澠邑漏明呈奇景,懸崖萬仞石棱曾;

  唇山白霧共旋繞,河水波綠縈帶風。

  滔滔青河,帶走了他的激情;偏僻的龍潭,成了他終老的地方。

  四

  龍潭大峽谷的自然奇觀,也許只有地質學家才能解釋清楚。而大多趁周末或假期來這里的人,無意窮究自然的奧妙,只不過以局外人的眼光來欣賞,腳踩石徑,在戲水中聽聽自己的心聲,獲得一些淺薄的啟迪或感喟,一時也會流連忘返。但終究還是要返回到原來那個喧囂和煩擾的生活當中。

  我體驗過山村生活的艱辛,偶爾重溫舊夢,重拾溫馨的記憶,讓麻木的生活增添一點兒新鮮感,但如果要日久天長地生活下去,實在是缺少那樣的勇氣和毅力。所謂的隱居,不過是旁觀者自欺欺人的幻想。

  自然的山水,如果缺少了文化的浸染,必然缺少靈性和內涵。文化是民族的魂魄。把文化融入自然的山山水水中。黛眉山的傳說,青要山黃帝密都的遺跡,駱賓王避難的故事,龍王的神話故事,以及皇姑下嫁鐵匠的故事等,都洋溢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為龍潭大峽谷增添了神奇的魅力。

  但如果按自己的意志,隨意地把一些純粹的自然景觀,偏要牽強附會地加上一些歷史名勝,竭力找尋一點歷史遺址之類的人文景觀,把自然與名人聯系起來,方能讓景區充盈一些底氣。這似乎已經成為當下許多景區的一例通病。

  更有甚者,把景點隨意命名,按自己想象強加上標簽,又不免流于惡俗。其實,這種以文化人自居的心態,表現出來的企盼與酸腐,恰恰缺少的是文化上的自信。

  譬如一線瀑,倒是同行的小姑娘比喻得更恰當一點兒:看那里,像撒尿!順小姑娘手指的方向往上看,一股細流從幾十米高的懸崖上瀉出,其情其狀惟妙惟肖。不禁莞爾一笑。

  童言無忌。但比地質學家上稱其為“懸谷式瀑布”佶屈聱牙來,要通俗易懂得多了。層層疊疊的巖石不知道經歷多少年的滄桑巨變,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人的指指點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管叫什么,山還是那座山,石還是那塊石,瀑還是那條瀑,它就在那里。

  其實,最好的選擇,猶如詩歌的留白,只提供觀景臺,讓游覽者身臨其境,自己去想象,自己去領悟。這樣,才會“看景勝過聽景”,免了貼標簽式的先入為主。

  山雨來無蹤,去無影,而山外滴雨未落,雖不是艷陽天,卻云霞爛漫,白、紅、黃、綠、灰、紫,隨意地涂抹在湛藍色的天幕畫上,奇形怪狀,如夢似幻,任思緒隨意馳騁,恣意想象,或如虹橋臥波,或如錦鱗騰浪,或鱷魚小憩,或如白鷺駐足,或如美人出浴,或什么也不是。

  忽然車廂內紅光映襯,轉身看背后夕陽銜山,猶如佛光普照。恍然四顧,蒼茫暮靄中不遠的南方有緩緩移動的山巒,依稀可以分辨出遠處故鄉的馬鞍山、香爐峰、連天峰,漸漸模糊,漸漸不可辨認。

【龍潭峽游記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廣州游記之黃騰峽04-13

通天峽游記作文(精選16篇)05-06

五龍潭游記五年級作文04-09

五道峽游記初二作文09-29

游龍潭峽谷05-08

游龍潭溝06-13

游烏龍潭06-24

龍潭瀑布的美景05-07

龍潭峽一日游-四年級-記敘文08-15

五龍潭游記四年級作文07-0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 | 午夜少妇高潮在线看 |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 香蕉伊大在线中字色中文 | 一级a爱片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