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倉散文隨筆
我在西安居住工作近20年,最近才聽說城墻里面有個叫西倉的地方。我自己都感到驚訝。
這個地方每周兩次逢集會,是周四、周日兩個半天,下午一點左右就收攤。這是個民間性質的,知道的人都知道。不知道的人,從知道的人嘴里也就知道了。政府部門從不為此發公告貼函。
給我說的人,說那里可熱鬧啦,什么都有。人特別多,自行車都推不過去。
我也是個熱鬧人,就想去。
這種集會在農村,在縣城過去我也見的多。這次人說就在西安城里,我怎能不去。我還不知道這種集會在西安城里是個什么樣子,西倉是個什么樣子。
走前大致打聽清楚了西倉在回民區。離我這里并不遠。只不過它在城墻里面,我在城墻外面。但都在西安的中點——鐘樓以西。
我是開車進了西城門,把車沿著西大街往前開到北廣濟街的百盛商場的地下停車場里,就開始步行,朝那個大致的方位走去。
從西門城墻里,到鐘樓之間,再以西大街以北這一片區域,就是西安回民的主要居住區,也是主要旅游區域。我停車的地方,就已經是旅游的繁華地帶。
出了地下車庫,朝北走進了北廣濟街。這時雖是上午九點,青石鋪成的街道上已經是人頭攢動。
拿著相機不停換角度拍照的,無疑是游客。當地的回民都是民族裝扮:男人頭頂一只圓形的小白帽,女人頭頂都裹著五顏六色的絲巾。像我這樣的,既不是回民,也不算游客。不過,也不對。我也是出來逛來的,應該也算游客。
西安的回民是勤勞和多才多藝的。從他們各家的門頭場面就可以看出。各種具有回民風格特點的小吃、百貨在自家門口一字擺開。
老劉家的臘牛羊肉,老童家的泡饃,老賈家的灌湯包,老嚴家的`元宵,這都是百年老店。
更多的小吃有:麻將涼皮、綠豆糕、鏡糕、烤羊肉串、牛肉餅、拉面、餃子、酸梅湯、肉丸胡辣湯……
干貨有:核桃、果脯、大棗、堅果……也有時令水果在其中,占了干果的地方。
小百貨、紀念品更是林林總總。要不然,外地的游客,幾乎是一個攤點一個攤點往前拍照。
這一塊,我常來。所以我把好位置都讓給拍照的游客。
我一邊走,一邊問西倉在什么地方。
好心人給我指的路最好找:沿著北廣濟街一直向北走到頭左拐再到頭就到了。
我知道這條路線在這個不知演化了多少年的回民區內,確實是最簡潔的。因為這一塊全是青石小街道,首尾相接,像蜘蛛網一樣。
很快,我就順利地來到這個叫西倉的地方。
果不其然,人特別的多。甭說推自行車,人走路都是腳尖碰腳后跟。
這里仍舊是居民區。和農村的集會不太相同的是,農村的集會都找開闊的場地。這里都在小街道的兩邊,有的還把攤點擺在了兩棟居民樓的中建。
不過,城里人不用種地,就不用搞牲畜交易,地方緊了點也就無妨。
第一次來,我也不知道這些貨攤擺的有什么規律沒有。也只是跟著人流走。也不敢不走,否則,后面老有人踩你的腳后跟。
這里的確什么都有,除了活禽牲畜,還有汽車機械。
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養的聽的看的……幾乎都有。
這里的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黑的白的老的少的本地的外地的……幾乎都有。
我被人先是從賣菜的地方擠進了賣調料的地方,又從賣調料的地方被擠進賣布的地方,又從賣布的地方被擠進賣鞋的地方,又從賣鞋的地方被擠進賣眼鏡的地方,又從賣眼鏡的地方被擠進賣首飾的地方,又從賣首飾的地方被擠進賣花草的地方,又從賣花草的地方被擠進賣寵物的地方,又從賣寵物的地方被擠進賣鳥的地方。
我被擠得走不動了,我就擠到一邊不占路的地方,蹲下來看人賣鳥。
有好多鳥。我認識的不多。能叫上名字的只有鸚鵡。鸚鵡好像是鳥里面比較能的,會說人話,所以就容易被我記住。
這些鳥好像都知道今天要到這個地方來,所以個個的衣裳光光亮亮,有的還是花枝招展的讓人看。
個個還占有一個漂亮的籠子。方的、圓的、仿古的、現代的,單層的、復式的,樣式繁多。
它們的翅膀都把身子夾的緊緊的。有的好像還想飛,剛把翅膀伸開,又很快合上,知道這是沒用的。
沒有用的翅膀長在身上,這還能是鳥嗎?
看著頭頂自由飛翔的麻雀,我突然對籠子里的鳥們感到一絲悲哀。
難道它們為了不愁吃住,也情愿當一輩子籠子里的鳥。
我真想采訪它們,發愁的是找不到翻譯。
我歇夠了,我就繼續和人擠。
最后我什么都沒有買,還被別人踩了好多腳,擠出了一身汗
我也把別人的腳踩了,收獲了一句埋怨。摸了好多人家的商品,就是不買,惹得老板也不再和我搭話。
我始終是自由的。
離開了西倉,我又沿著不妨礙游客拍照的路,找到我的車,啟動,回家。
【西倉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瓦崗軍開倉分糧01-09
瑙西卡01-19
瑙西卡01-19
《西溪悵望西溪水》唐詩原文及注釋02-02
《西河》宋詞鑒賞01-24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朝東暮西成語解釋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