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迷魂陣散文隨筆
珠江靠近金沙洲的一段水道是封閉的,禁止各種船舶航航,據說當初船行犁起的浪頭對土堤損害很大。后來市區堤防全部園林化了,卻也沒有恢復通航。幸好珠江是成扇面散開,通船的水道很多,閑置幾條無關緊要,反而便于管理。因此這方游人在鮮花盛開的江畔散步,只能看見一棟棟高樓大廈的倒影,在靜靜的珠江水面下微微晃動。偶然還能在燈火昏黃的江面,看得到一兩幢黑咕隆咚的挖沙船影。白天基本上只有一江綠水,攜著藍天白云空自飄流。假若有一艘水文船或者港監船路過,岸邊游人的目光會把它從橋那邊接來,又把它從另一個小洲的盡頭送走。
連陰雨過去的一個周末,艷陽在橋上頭睜開火紅的大眼睛。岸邊游人如織,交際舞、廣場舞的音樂在綠草上翻滾,跌落到珠江里,變為金色的漣漪。沿江擺放的健身器材上,大人們、孩子們的歡笑飄上云團,被江水潤濕了,清甜清甜地在水下游動。遠遠的橋那邊,薄薄的江霧如絲帳一樣破開,駛來了兩艘無帆的漁船。
珠江由于水道過多,江面都不顯得很寬,兩邊高樓林立,給人以一種水巷的感覺,仿佛隨便一棟樓房整體倒下來,就可以成為一座過江的橋。不一會兒,隆隆的柴油機聲傳過來了,河道好像裝不下它的粗狂豪放,它沖上岸來,蓋過歌聲笑聲。幸而不久它們熄了火,船夫搬動著單槳劃向金沙洲一側,在咿呀一陣之后,兩艘漁船終于停下了。岸上人看得很清楚,船上人正用竹篙在水下撈著。兩艘船都撈著了綱繩,往船上慢慢收起網來。
這些很長很長的漁網,不知是昨晚摸黑下的,還是今晨披星下的,若讓河政知道了,把小船賣了也交不起罰款。一艘船上是一男一女,另一艘船上只有一個男人。兩個男人各自收綱繩,女人卻蹲著身子,一瓢瓢地舀水倒進艙里,為即將的收獲準備艙位。一段段漁網拉出水來,滴落江面的水珠閃爍晶亮,牽動著岸上游人的眼睛。一付付漁網收進船艙,沒見一條魚在網里跳動,讓游人發出惋惜之聲。漁船收網時,很多游人伏在江邊的欄桿上觀看;漁船順流而下,游人也跟船走著。在久寒之后的一個暖日,能觀看珠江捕魚人現場捕魚,也是一種難得的休閑娛樂。
船又離岸近了些,我老婆揚手打起招呼。原來近旁漁船上的兩個人,是佛山周村那邊菜市場的賣魚夫婦。她喊道,魚老板,這幾天怎么沒看見你們了?中年男人不知說了聲什么,沒聽清。他女人的聲音清脆,聽清了,這幾天魚不多,在小區附近就賣完了。
有魚嗎?我想買兩條大點的。我喊道。
還是那女人的`聲音,在風里有點沙啞,卻還是蓋不住清脆的本色。她說現在不行,沒抓到幾條大魚,晚上到船上去拿。
兩艘小船都用繩子拉響馬達,在一陣陣突突的黑煙里往大橋方向駛去,成為浩淼水波里的兩只小螞蚱。我從遠處收回目光,回頭對老婆說,現在沒捕到魚,晚上哪來的魚。
說不定他們有存貨,老婆說。
晚上起了寒風,江邊跳舞的,鍛煉的,少了許多。這里不是旅游場所,只是市民的休閑地,路燈不如市中心的河道邊那么明亮,僅僅是照明罷了。人一少,就顯得特別凄清。魚老板住在燈火闌珊處的一個小河灣里,確切地說,是在排水的河涌口。如果在白天,可以看到灣口的水是黑的,晚上灣口沒有燈光,只能聞到沖鼻的腥臭味。仔細辨認,除了魚腥味,還有垃圾的腐爛味。
幸好事先在對面喊應了魚老板,等我們轉了一個大圈,他早就候在一堆破磚爛瓦的廢墟旁,引我們走過迷魂陣一樣的一段路程。小船在夜風中晃動著,我抱著外孫,根本不敢走上活動的跳板。以前我在建筑公司干過吊裝,走在高層建筑的外墻上也如履平地,然而面對這條破爛的跳板卻邁不開步子,稍有不慎就會跌落黑暗的珠江。我不禁佩服魚老板一家來,天天走險路,就是不失足。
老婆上去了。像穿行地道一樣,從一艘破船跳到另一艘破船上。我等在岸上的小照明燈下,看著這處比貧民窟還不如的居所,也是生產工具,感嘆他們生存能力的強悍,比得上打不死的蟑螂。在這么一個骯臟的河灣里,他們還有滋有味地生活了近十年。
船老板和他的內弟提著兩條大魚上來了。稱魚時,我隨口說,到你這里像進了迷魂陣。
他笑了。說:我們就靠迷魂陣捕魚。
迷魂陣?我不解。
就是那——,他指著靠近岸邊的一處水面告訴我,那里插著密之密的竹竿。我天天在江邊散步乘涼,起初看到還感到困惑,知道是漁民放的,卻不知起什么作用,可不幾天就熟視無睹了。他說,不論大魚小魚,只要進來了,就永無出頭之日。據說來自于諸葛亮的奇門六甲,他們在洪湖經常布陣。現在把這種捕魚方式引進珠江,收獲更豐。這些傻頭傻腦的廣廣魚,怎么斗得過九頭鳥。
這里透露一個秘密,魚老板再三交代不能傳出去。這個迷魂陣,每天能夠收獲200斤到600斤鮮魚。反正魚老板不會看我的文章,即使有心人看到了,也不可能來搶他們的飯碗。據他說,在廣州這些年,沒有遇到過一個當地同行。我的觀察也是如此,當地沒有內河漁民,只有好玩的工薪族在江邊垂釣。珠江的水質確實不敢恭維,我那次買的兩條魚,其中一條做熟了有股淡淡的柴油味,污染很重。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市場上賣的都是海魚和基塘家魚。
這塊河灣伸出的小尖角相當于他們的小院,女主人經常收拾。壇壇罐罐、魚網船槳擺放得井井有條。魚老板跟我們算好賬就邊聊天,邊倒翻了一個大塑料桶挑魚了。大幾十斤雜魚鋪滿小院,幾乎沒有人落腳的地方。他蹲在地上選出一臉盆刁子魚、鯽魚,他說這些多少還值點錢。其它如白鰱,羅非魚等全部還回珠江。不過,它們是活著進迷魂陣,快死或者死了才重獲自由。
在外省,所有的同省人都是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魚老板倒是沒念多少苦經,他對自己的珠江新船民身份比較認同,他笑著說,他是珠江第一代船民,我沒有抬杠。可沒有任何部門認同他,也沒有任何人找他收稅和收管理費。他藏在一個最隱蔽的河灣,藏在權力的觸角之外,甚至,藏在生命遺忘的角落里,自由自在地活著。
他真能這般灑脫嗎?
我問他,怎么這大一會沒見女老板?
他說,下午趕回監利了。老人病了。其實,孩子開學前剛回去過,還沒有兩個月。賺的幾個錢都賠到路上,家里的房子漏了,還不知幾時有錢翻修。
天很晚了,要走了。老婆提著魚,我頂著kk,又深一腳淺一腳穿出迷魂陣。到馬路邊,魚老板意猶未盡交代道,要吃魚就說,我給你們留著。
【迷魂陣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迷魂陣的成語解釋10-07
誤入迷魂陣散文05-25
散文隨筆05-05
夢見散文隨筆05-21
妹妹散文隨筆01-19
中秋散文隨筆01-19
笑容散文隨筆01-19
野渡散文隨筆01-19
眼淚散文隨筆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