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與鎖散文隨筆
忘了防盜門是什么時候鎖定百家門的,只知道而今門鎖的性能越來越高級精密,而門鎖的對手也越來越技術(shù)精湛了。
據(jù)說防范越尖端,越能招來盜賊。這話應(yīng)該不錯。篷屋茅舍,反而少有盜賊光顧。
就說我家吧。我家的門直到1972年5月才正式加鎖。那鎖當(dāng)時叫什么“司必靈”,感覺非常的現(xiàn)代化。而這之前,我家搬過四五處地方,無一例外的都是有門無鎖。
那是一個小小臺門,所有人家白天都不關(guān)房門,即使關(guān),關(guān)的也是用竹片釘成的像籬笆一樣的所謂搖巴門。搖巴門的功能決非防賊防盜,它只能阻止雞鴨豬狗進(jìn)屋。
我家住樓上,平時出門,只隨手把房門一合完事,從來不會想到有不該進(jìn)的人進(jìn)屋生事。后來,無意間撞見有人偷挖我家放在樓梯口壇子里的雞飼料,礙于情面,我沒有當(dāng)場捉拿,只向父親作了匯報。
父親經(jīng)過一番聯(lián)想引伸,意識到了某種更大的危險。但他并沒作出買鎖的決定,只在房門木板上鉆了兩個小孔,然后在門閂上釘上兩枚釘子,用繩子系在一個釘子上,再將繩子依次穿過小孔,最后回頭系上另一個釘子。這樣,人在門外拉一下右孔的繩子,門閂閂上;拉一下左孔的繩子,門閂打開。
父親的這個發(fā)明,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但這發(fā)明只防君子防不了肖小。
這個半自動門閂,我們用了整整十年,從來沒有遭過賊偷。
1966年后搬過幾回家,也都是只關(guān)搖巴門的小臺門格局,感覺依然是那么安全。
時代進(jìn)步了,人的防范意識相應(yīng)的也會有所加強。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家住的.那個小四合院叫紅臺門。紅臺門就有一種十分獨特的門戶安全措施。我家住的是“大間”,也就是所謂的廳堂,房門上還是沒有門閂沒有鎖。不過,臺門大門卻有一根非常粗大的門閂。臺門里住著六戶人家,那時幾乎天天有政治學(xué)習(xí)之類,晚上家家都有人出門,回家時間參差不齊。為了解決閂門問題,余大伯想出了一個絕妙主意:在大門背后掛了六塊小木牌,上面寫著各戶家長的名字。平時,木牌全背朝外掛,晚上有人出門,將自家牌子翻過來名字朝外;回家后,先看一下牌子,倘若只剩自家那牌子還名字朝外,那就得由你關(guān)大門了。
能不能說紅臺門的措施是一種文化?起碼我覺得,這是很值得推崇的。可惜如今早已沒了這樣的氛圍。
只是希望會有那么一天,門與鎖可以再回歸簡單。
【門與鎖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鎖散文隨筆02-13
時間鎖散文隨筆08-31
連心鎖散文隨筆10-10
教室門被鎖了日記05-19
記憶的鎖散文隨筆09-15
門經(jīng)典散文隨筆10-02
門的散文隨筆10-10
鹿門山散文隨筆01-19
那把生銹的鎖散文隨筆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