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散文隨筆
前段時間,我們一家三口回了趟家。我年邁的雙親,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兒,忘了身上的疲憊,趕忙上來對我們噓寒問暖,特別當(dāng)看著我們身后有他母親高的愛孫,更是痛愛有加地喊著他的乳名,拿出他們收藏的各種好吃的東西,問他想吃什么。
回家的感覺真好啊,家鄉(xiāng)的港灣,父母的港灣,總是溫馨,讓人忘卻缺錢少錢的日子,讓人忘記奮斗后還是空白的苦悶。可以少世界一切的風(fēng)景,就是不能少家的愛巢,家的諾亞方舟,還有回家的路和燈。就如大馬哈魚,經(jīng)過五年的流浪,還是要回到它的出生地安息著,并留下它們的后代。
家的地方,對幸福的期望值最低,幸福感也最容易找到。對遠(yuǎn)歸的游子,尤其這樣。不管貧窮還是富貴,不管疾病還是健康,不管生還是死,都有很多的不離不棄。
經(jīng)過許久的家常,經(jīng)過一夜甜香的睡眠,心頓時有安頓的感覺,只是這一切太匆匆。
我的家在一個小集市里,父母靠著多年的辛苦打拼,建起了這一弄還算寬裕的房子。家里收點店面租金,再靠著集市的攤位收入,同時也在家養(yǎng)養(yǎng)雞,喂喂鴨,做點糧食加工生意,我的父母還是比較能頤養(yǎng)天年。特別我母親是熱心腸,也常做做月下老人,也就常沾點喜氣與財氣。于是,父母的家,由于他們的好強與最喜歡的自力更生,一直是一個還算殷實的家,一個有底氣和堅強的家。不管多少風(fēng)風(fēng)雨雨,都屬于“家堅強”。我的父母看到我家門前有瀝青路的那天開始,就一直千方百計為我們也構(gòu)建一條康莊大道。雖沒有奢華,雖沒有想象的盡如人意,但有的是實實在在的愛,樸素的愛,讓后代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的家,沒有過多給我們苦難的記憶,雖時時要勤儉持家,但對于那個時代來講,這是應(yīng)該走的歷程,我們一直沒有沉淪,還是選擇堅守與堅持,這一直是我家非常慶幸的地方,這也是我家厚實的家風(fēng)。
所以,不管我走得多遠(yuǎn),總有一根線牽著我,線的那一端,就是我父母所在的家。我的父母期盼我們最多的,就是要我們在外面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而不是不切實際的飛黃騰達。老來唯一期盼我們的,就是多回家看看他們,讓他們多抱抱孫子,看看愛孫。在現(xiàn)代社會,在這個更容易漂泊的年代,在這個人更容易流動的時代,這種老來的期盼就愈加顯得要熱望起來,對于有三個孩子在外面的我的父母,他們更是如此。
父母,喜歡他們的孩子去飛翔,但也喜歡想把他們的.孩子栓在身邊,守著他們,然這一切總是不能兩全,操碎的永遠(yuǎn)是做父母的心,總是牽掛多頭,惟獨忘了的,就是他們自己,不知要如何好好安頓自己。我的父母就此類“愛多事”老人,甚至要刻薄自己,莫名地責(zé)怪自己,想把很多事往自己單薄的身上攬。總說自己是快要老了的人,就是把自己耗到燈枯,也要為后代著想,要為后輩該照亮的地方想要照亮。總以為,如果少了他們,家里就是黑燈瞎火。現(xiàn)在我才真正明白,“家有一老,就有一寶”的真正含義。不久前,我在我們網(wǎng)站看了一位前輩寫的文章,說一位富翁朋友,是如何盡孝自己的老母親,愛她,超過了愛自己的妻兒,一定要讓自己的母親有幸福的晚年。確實,錯過了今生的愛,還有什么值得相守和留戀?還談何為人子,為人父?當(dāng)然,現(xiàn)代世界也確實有很多人開始冷酷地、粗暴地對待自己的父母,但他的人生也往往是生硬的,同樣不一定能得到善終。畢竟,社會的養(yǎng)老院,只是歸宿與金錢的交易,缺少心的暖流與家的問候。
這次回家,我同樣看了屋后的歪脖子桂花樹,還好,它一直長得很茂盛,我祝福它。它肯定同樣歡迎我回家的,因為它是我在學(xué)校操場撿到的一棵即將遺棄的小樹。只是,如今,它長到一層樓那么高了,我可以在樓上找它握手。
《常回家看看》那首歌,一直唱到我的心底,唱得我熱淚爬上臉龐。即使在回家的路上,我只想無數(shù)次,看看自己家的方向。漂泊的人,骨子里念叨家的地方,不管經(jīng)世流年。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于學(xué)院辦公室
【常回家看看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常回家看看的散文隨筆10-04
常回家看看11-12
常回家看看06-20
常回家看看08-27
常回家看看08-21
常回家看看08-22
常回家看看11-26
常回家看看08-08
常回家看看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