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裹腳散文隨筆
在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裹腳散文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裹腳是舊社會一種陋習。裹腳時用長長裹腳布把女孩的腳緊緊地裹住,為使腳不能長大。
據史料記載裹腳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時期,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戰國時期,裹腳就已經出現了?傊_這一封建社會的陋習具有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數不清的中國女人飽受了裹腳的痛苦,過去民間有“小腳一雙,眼淚一缸”的說法。
裹腳是夫權制傳統下“男尊女卑”最突出表現之一。據記載歷史上民間女孩從四、五歲就開始裹小腳,到成年時腳長若不超過三寸,即成為倍受人們贊賞的“三寸金蓮”!在當時,這樣的小腳被人們認為是“女性美”的最重要的標志。如果過去的女人長相、身材各方面都好,但就是一雙大腳,或是腳裹得不夠小就會遭到人們的恥笑,并且嫁不出去。
裹腳雖說是舊社會的一種陋習,使女人遭受了極大的痛苦,但因這種陋習歷史悠久,后逐漸地發展成為舊社會中國女人一項審美的最高標準,一種心甘情愿的行為,一種難以制止的風俗習慣。據史料記載,到了清朝時,清政府曾經對女人的裹腳和男人的長辮子下過禁令,那時曾有許多的男人一度剪掉了長辮子,可是女人的裹腳卻沒能制止住。
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曾親眼看到過我們的奶奶一輩的女人們,仍然絕大多數是裹過腳的小腳女人。我曾親自聽過奶奶一輩人講過,她們到了嫁人時,如果是因沒裹腳一雙大腳,或是裹過腳但卻沒裹好腳還大,男人們是最不滿意的。她們那時嫁人,男人和男人們家里的親人們,首先要問媒人的是姑娘的腳大小,至于別的都是次要的。真不知那時的男人們是怎樣想的,可能是想女人要是小腳就能安穩的呆在家里,要是大腳到外面亂走去容易心不穩紅杏出墻還是怎么的?但紅杏究竟能不能出墻不在腳上,心如裹不住就是把腳裹沒了也照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所以說如果那時的男人們是為了這希望女人們把腳裹小了那絕對是笨招。
親眼所見小腳女人走路時那慢慢悠悠、搖搖晃晃,稍不小心就要摔倒的樣子,給我心里第一感覺是難受、著急!她們本來是好好的人,可就是因為裹腳卻把她們弄成了那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但不能快步行走,而且是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重物,這將給她們的生活中造成怎樣的痛苦。∽畈豢衫斫,最可悲的是把她們的腳包裹成那樣,不僅僅是過去的男人們喜歡,竟然連她們自己也把這看成是那時的一種審美的最高的標準!并且這種標準一直在過去的社會中延續了很久很久。
從過去女人裹腳這件事中可以想到,人們在生活中某項言行,一旦形成習俗,達到了根深蒂固時,以后再想改變那是相當艱難的。因此更能使人聯想到我們人類從猿四腳挨地走路到現在的直立兩腳走路,從不穿衣服到現在的穿衣服,從吃生食到現在的吃熟食,這得經歷怎樣的漫漫的長路!
一直到了我們的母親這一代女人們,仍還有一部分人是小腳,有一部分雖然不是完全的小腳,但也曾在舊社會小時候裹過腳。
直到解放后,中國的女人們才真正完全徹底放開了自己的腳,平穩、矯健地登上新社會的舞臺,過上了自由的生活。當年的那塊裹腳布終于被歷史的車輪卷走、碾得粉碎了!
拓展:兩位裹腳女人散文
心中珍存著兩位裹腳女人的生命歷程,常常想起,同情她倆的不幸,敬重她倆的人品;好想讓她倆再生,我能敬上自己的一份孝心,再次與她們相依相伴,述說我對她們的歉疚之情,感恩之心。好想聆聽她們親切的呼喚,嚴厲的訓斥,與人說話時能坦然面對災難的開朗的笑聲。
兩位裹腳女人,一位是伶仃小腳,一位是粗壯笨腳,可都是一雙勤勞善良,善于持家的好腳。
伶仃小腳女人,美麗端莊,卻嫁給一位種地為生、比她大十歲的農民,家中不甚富裕,但所收糧食,還略有節余。生一男二女,夫唱婦隨,家有兒女,生活雖苦,卻也樂在其中。然而命運之神,總不讓你太舒心,給你災難,把你捉弄。一九四二年,正是抗戰白熱化時期,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四處傳播著傷寒,村落中人,十有八九染此重病。他的丈夫也難逃此運。因需到田中勞動,忍不住饑餓的煎熬,染傷寒卻又飽食一頓,犯了病中大忌,一病而終。伶仃女人便成了中年寡婦,小姐妹成了缺少主心骨的苦命兒女。
粗壯笨腳女人,體格健壯,因父親在城中幫工,便有幸嫁給城中的紡織工人,齊整的四合院,講究的擺設,本也光景好過。然而那年月,戰爭不斷,貨幣貶值,工人的工作量不斷加大,收入卻很微薄,丈夫為了多賺工錢,拼命干活,單薄的身體如何承擔起。這時,好吃懶做、沾染賭毒的兄長,又偷偷把院房賣去,丈夫如雪上加霜,最終患了癆疾,二十剛出頭就撒手而去。粗壯笨腳女人只有一個三歲的閨女,年僅二十四歲便成寡婦。
后來,想守寡,但迫于生計,眾人勸她再找男人。城中婦女,見多識廣,找了個郎中,城中有醫堂,丈夫有醫術,也很滿意。誰曾想,頻頻戰爭,災難降臨,生活中生活中又遇不幸。
先是藥堂遭到炮擊,藥堂起火,化為灰燼。,雖未傷人,但失去了賺錢的根據地。丈夫回到家里,長時間悶悶不樂,急火攻心,瞬間斷命。只可憐,笨腳女人再次守寡,帶著年齡尚小的兩兒子艱難度日。
兩個女人,娘家同村,后來又嫁到同村。同樣的遭際,一樣的'不幸,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苦,時間長了,便成了知己。
因為常來常往,難免要提到兒女。伶仃女人的兒子,與粗壯女人的閨女同齡,也曾見過面,她倆覺得這倆孩子該成家了,又門當戶對,一說合就成了親家。命運之神把她倆緊緊捆在一起。
她們的這對兒女成了夫妻,開始了苦難的新旅程,整日面朝黃土,背負青天,耕耘腳下的土地。隨著歲月的流逝,開始生兒育女。我便是這兒女中的成員之一。兒女們的出生雖給父母和兩位祖母帶來歡聲笑語,但更多的是壓力和負擔,尤其是走向老年的祖母外祖母。
兩位裹腳女人為我們所流的血汗有多少,天知道,地知道,孫輩們更是刻骨銘心。在我的記憶里,拾起兩朵漣漪,算是送給她們的奠禮。
小學一年級時,因為自己體質弱,大便引起脫肛,讓小伙伴們圍著時,是祖母用她瘦弱的身軀把我背回家,用家鄉的土辦法,將開水倒在便盆里,讓我蹲在便盆上,幫我脫離了病痛的折磨和眾人圍觀的尷尬。我忘不了祖母背著我走路艱難的伶仃小腳。
當我在生產隊場面和外祖母一起剝下玉米皮時,我身體瘦小,背不動,是外祖母用她那寬大的臂膀,邁著粗壯笨大的裹腳步,幫我送回家的。
這兩位老人留給我們的是勤勞、節儉,能坦然面對災難的精神。然而,她倆又過早地離開我們,沒有吃過一頓有講究的飯,沒有享受一天安穩的日子。她倆是生長在冬季報春的紅梅,送給我們溫暖和美好的生活,愿她倆能含笑九泉。
雖然生已無緣,還有夢在,夢中相聚也是緣。
【裹腳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夢見散文隨筆01-03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
女兒紅散文隨筆11-04
又夢見你了散文隨筆06-29
田園詩人散文隨筆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