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歲月絮語的散文隨筆
一
初學寫作,每寫出一篇文章,都以為是精品。投寄出去,自是信心滿滿,覺得錄用是必須的。結果,一封鉛字退稿信打發了。大罵編輯的有眼無珠。回數多了,也就麻木了,也就灰心了,也就大肆感嘆,至于筆,也就懶得動了。寫作,也就只在心里了。從此,也就只與書籍為伍了。更有甚者,從此甘當庸人了。
二
讀書,先是照著先賢們的指引在讀。讀名著,讀經典,讀的書籍多了,慢慢就形成自己的喜好了。才體味得出,先賢們指出的,只在一個廣字上。至于涉及到個人的喜好,就全沒考慮進去。先賢們屬于大公無私的。而這些,也只有在自己經歷過了,體味到了,才能去做出取舍。
三
初學寫作,頗喜華麗。覺得那駢文,富麗堂皇,都集人間錦繡于一體了。年歲一長,經見一多,始覺,那太過奢侈了,都有以辭害文的`意思了。從而,開始厭惡華麗了。開始崇尚上簡約了。也就是亦如蘇軾所言,明白如水,清澈見底。作文,也朝這方面去努力。努力的結果,竟大吃一驚,亦如人過日子,從簡到奢,易;從奢到簡,難。脫去鋁華見樸素,那要經過多大的褪變啦!
四
今人學古文,難。要想學好,名家也開出了方子:背一百篇,讀一百篇。
作文呢?也如此。心內要有引子。不然,難以下筆。
長篇,可以漸次豐滿;小小說,就要一針見血了。
最終考量的,還是作者的功底。
這功底,不是單一的,而是系統的。因為寫作,本就是個系統工程。
五
一人的眼光,是短淺的,也是狹窄的。兩個三個以至多個人的眼光,就深邃了。就廣闊了。
虛心傾聽,定會有收獲。
這里的語言,有忠言,有棒喝,受下了,消化了,你也就更上一層樓了。
六
敢指出缺點的人,不一定是你的敵人。聽不得拐話的人,不一定是完人。
當面迎合的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
七
話投機了,不一定聽得進諍言;性格一致了,不一定能接受摯言。人是多樣性的,而社會,卻又是多面性的。復雜性的。適應了,就能生存下去。否則,也只有被淘汰。
八
網絡開放了,信息暢通了,以往是一月一篇,現在是一分一篇。雖得不到稿酬,卻滿足了發表欲。這對畢生都在追求寫作的人,就是個安慰。就是個鼓舞。堅持了,就有美好的前程。反之,一切也就黯然了。
要想收獲滿滿,就要不斷地去耕耘。
作家,是寫出來的,而不是吹出來的。作家的尊嚴,就是作品。
為了那份尊嚴,唯有去寫作。
九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有了這個擔當,就不怕別人挑剔。
文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更好是目標,也是動力。最好,就是走下坡路的開始。
十
老師講究一桶水,對一碗水。這是教與學的最高境界。拿來對寫作,也同樣適用了。甚至要比老師還懂的要多得多。
追求更多,你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來。
【歲月絮語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絮語散文隨筆09-27
心靈絮語散文隨筆07-27
冬日絮語散文隨筆09-10
心情絮語散文隨筆09-24
初冬絮語散文隨筆10-13
桐城絮語散文隨筆10-20
人生絮語-散文隨筆04-27
愛的絮語散文隨筆08-22
心靈絮語經典散文隨筆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