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往事如煙經典散文隨筆
陶鑄同志有句著名的詩言:“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筆者自愧難抵此境界。然而,經過偷換概念,卻能每每憶起與“廬山”的往事如煙。
初次結緣“廬山”香煙,是在大學時代。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筆者幸運地被首都的一所政法院校錄取。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歡聚一堂,有一種陌生的喜悅。于是,在開學典禮后的餐會上,各自攜帶的家鄉土特產便成為相識伊始的名片。大家紛紛將“拳頭”產品攤開,異常興奮地分享著,筆者的“劍南春”名酒亦備受青睞。一位來自江西的同學,從軍挎包里抽出整整一條“廬山”香煙,殷勤地散發著,卻頗遭冷遇。也許是剛剛經歷禁煙的中學時期,同學們拿來欣賞煙盒上的風景者居多,問津者甚少……
江西同學本不抽煙,只好將餐會上所剩最多的“廬山”香煙,悻悻地放回軍挎包里。就這樣,“廬山”香煙在不起眼的角落一呆便有月余,直到國慶節的來臨才“重見天日”。國慶大假期間,除了極少數同學回家或外出旅游、訪友,基本上都呆在學校。入學時的新鮮勁兒過后,同學們思家情緒趨增,庫存的.“廬山”香煙便成了排遣鄉愁的良伴。大家有一支沒一支地抽著“廬山”香煙,就連女同學也喜歡上它清香、淡雅的味道。天馬行空地交流著彼此的彷徨和憂慮、理想和抱負,在煙霧繚繞中,亦幻亦真,那個場景筆者終生難忘。筆者嘗試著與香煙第一次“親密接觸”,感覺如同當時的話題一般,澀澀的又充滿誘惑。盡管在以后的大學生活中,筆者始終沒有染上煙癮,但是,“廬山”香煙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卻是美好的、感受是奇妙的。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第一天,筆者特意買了兩包“廬山”香煙,禮節性地分發給同事。大家的神情都有些怪怪的,過后方知,本地是“玉溪”、“紅塔山”等云煙盛行,甚至成為講排場的標志。筆者向來特立獨行,沒有覺得尷尬和難堪。工作上講求步調一致是必要的,生活上個性張揚總是允許的吧!很欣賞那些不受環境左右,能夠將多年來的興趣或習慣終老的人,在對待抽啥牌子香煙的問題上同樣如此。應當說,抽煙與否是每個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不同,抽啥牌子香煙則是各自的偏好,豈能人云亦云?筆者偏好“廬山”香煙,并非買不起其他價格昂貴的所謂高檔煙,而是留戀它曾經帶給自己的美好印象和奇妙感受,舍此無他!
時至今日,筆者仍然煙癮不大,卻養成了懷揣一包“廬山”香煙,經常放在鼻下嗅嗅、偶爾吸上幾口的“怪癖”。不少朋友揶揄,那么欲罷不能的,你干脆戒掉算了。抽煙有害健康的道理啷個不曉得,俗話說吃五谷還生百病呢,凡事咋能“一棒子打死”嘛!殊不知,筆者雖然不依靠香煙提神、解乏,不仰仗它鋪路搭橋,但是,它的確是工作、生活乃至學習的有效減壓閥和調劑品。尤其是對于“廬山”香煙,特殊之感情還在于,它既是自己昔日學生時代鏗鏘誓言的見證,亦是今朝夢想成真奮斗進程的印證!
往事雖如煙,但筆者堅信一切都不會是虛無縹緲的。
后記:發該舊文紀念自己戒煙成功!此一時彼一時也!
【往事如煙經典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往事如煙散文隨筆05-09
往事如煙的散文隨筆08-26
往事如煙06-20
往事如煙09-26
往事如煙06-29
往事如煙02-04
往事如煙01-10
往事如煙11-11
往事如煙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