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燜香辣蝦,一個成長與責任的故事散文
從小到大,皆在家人細心的呵護下成長,能把幾樣普通的飯菜做熟,便是心里的小得意。
直至大二和同學郊游,在家小店里偶然品嘗了招牌菜水煮魚,才知道真正的美食另有一番天地。從食材到配料的選擇和搭配,以及實施的步驟和所需的時間,無不含契機和耐心,更有制作者巧妙的心思和美感在其中。
這頓偶遇的水煮魚面面俱佳,讓我明白了好的食物不單是吃得舒心,還是視覺和味蕾的'盛宴,欣賞著美食顏色的靚麗,加上飄然入鼻的香氣,再去體驗做者的細心和智慧,才是種對食物的完美享受。
初次做基圍蝦,還是在孩子三歲的時候,那時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一天忙忙碌碌的,總也停不下來。同事說基圍蝦做法簡單,而且營養豐富,就去市場買來如法炮制:清洗完上鍋蒸熟后,用調料兌汁醮著吃。意外的是,孩子自此喜歡上吃蝦,十幾年來,口味來來去去的換,卻始終對蝦這道食材情有獨鐘。
孩子一年級期末的冬天,朋友三家人在一起聚餐,記憶中的那天很清晰,是個周末的中午,寒風夾雜著塵土一個勁地刮過來,天空是暗暗的昏黃色,象是要下雪。大家到后,熱熱鬧鬧的坐在包間里,孩子們雀躍闈笑,天真無邪,老朋友間相見甚歡,其樂融融。
到了點菜的環節,按慣例一家人點涼菜,一家人點熱菜、一家人點湯點,每種點四樣,合起來十二道菜,我們負責點湯點,很快選了三樣大眾化的小點,一種羹湯,正準備上菜,在一旁忙著玩翻繩的女兒扭過頭問:
“媽媽,點什么了,有蝦嗎?”
我回答道:“寶寶,今天咱們負責湯點,里面有你愛吃的南瓜餅呢!”
“那叔叔阿姨點蝦了嗎?”女兒漫不經心地問。
旁邊朋友連忙解釋說愛人對蝦過敏所以沒點,想吃其它的都可以。
一慣乖巧的女兒此時顯得有些蠻橫,把手里的翻繩往桌上一放,嘴里嚷嚷:“不嘛,不嘛,我就要吃蝦……”
我耐著性子安慰女兒:
“寶寶別鬧,阿姨吃蝦會起紅包,特別難受,你愿意看見嗎,你可是個懂事的孩子啊!”
“嗯……不,那阿姨可以不吃呀?”孩子遲疑了一下回答我。
當著朋友面,臉上還真有些掛不住了,我有些急躁的說:
“聽話,媽媽說不可以,你要聽話,明白嗎?”
也許是我說話的聲音比平常大了些,也許是做家長的威嚴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孩子眼圈紅了,沒再吭氣,吃飯期間一直很沉默。
回家的路上,天空揚起雪花,飄飄灑灑,尤如童話世界,女兒卻沒有往日般的欣喜,歪著小腦袋看著路中間的車水馬龍,撅著小嘴也不理我。
孩子愛吃蝦我是知道的,沒讓她心滿意足,我的心里帶著些愧疚。一陣冷風撲過,我趕緊蹲下來給女兒系好圍巾,然后柔聲說:
“寶寶,想吃蝦媽媽回家給你做,好嗎?別再生氣了!”
小丫頭回頭看著我,眼淚已快出眶:
“媽媽,我不是非要吃蝦,您說過,吃蝦有營養,多吃長得高,你經常做蝦,就說明你愛吃蝦,姥姥上次回去前我答應她的,要好好照顧你……”
原來是這樣,傻女兒,媽媽經常做蝦是為了你呀!一直以來,我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卻忽略了孩子稚嫩的童心,一把將孩子摟在懷里,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一次的經歷對我觸動很深,成長的路上不分大小。孩子,這一次,是你幫助媽媽成長。
往后的日子里更多了一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責任。如何做蝦也成為我經常關注的事。
經過很多次的嘗試和改進,如今的這道油燜香辣蝦成為家里百吃不厭的一盤菜。這道菜看起來油亮鮮明,聞起香味撲鼻,吃起來回味悠長,特別下飯。做起來呢,也很簡單,只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基圍顆去頭去蝦線,一根大蔥對切后,再切小段,蔥白蔥葉分二份備用;姜絲、花椒、辣椒各兩小份備用;
第二步,鍋內倒油,比平時略多些,一勺白糖化開,加入切好的蔥白、姜絲、辣椒以及花椒炒香后倒入基圍蝦翻炒;
第三步,加入鹽、雞精、生抽適量翻炒一分鐘后,加入小半碗水小火燜十分鐘,出鍋前加入之前的蔥葉、姜絲及紅辣添色添味,翻炒半分鐘后出鍋。
這里總結的是家常做法,但色香味均不遜色,美食讓人心情愉悅,莫過于此了。
有時我常在想,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是個自我完善的過程。贊同孩子是家長的鏡子的這個說法,因為它讓我認識到自身的缺點,然后加以改善。
當然,做菜的過程也是種磨練,它讓我小心翼翼,戒驕戎躁,保持耐心,充滿期待。
把普通的事做出樂趣,也是種生活態度。生活本沉重,你卻可以用積極的心態,活出另一番滋味,為什么不呢?
【油燜香辣蝦,一個成長與責任的故事散文】相關文章:
炸油糕散文故事04-01
燜紅薯散文04-29
美味的油燜大蝦小學作文01-20
成長散文故事04-01
窯燜美味散文01-02
薯仔燜雞散文01-05
敘事散文 成長的故事03-30
散文欣賞:成長的故事03-31
成長的故事的散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