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郵政小包背后的故事散文
那日收到一個短信,提醒我有一個郵政小包到了,讓我去某地領取。翻看了我的購物箱,沒有郵政的物流呀!這到底是什么呢?于是,我發朋友圈求問。大家都說,肯定是騙子,不用搭理。
這時,接到來自郵政局的電話,提醒我去領取。
我追問:是哪兒發來的呢?上面有沒有地址和電話?
工作人員說:是“江山”發來的。
我說:哦,我知道了。謝謝,我會安排時間去拿。
在快遞到家行業的沖擊下,郵政小包真的是好久都沒有接收過了。郵政局的位置,問詢了才知道。拿到之后。是一個大信封。中午正要去母親家吃飯,于是,拿到母親家。
母親很好奇是什么。我打開讓她看,是一本大紅的證書。母親戴著老花鏡,端詳了許久。問:哪兒有你的名字呀!
我說:這個不是嗎?平淡是真。
母親追問:為何要說先生、女士呢?
我說:人家這是定制的,可以給男士也可以給女士,通用。母親說:哦,我說呢!老輩子的時候,管醫生、老師都叫先生。你哪兒是呀!
我說:嘿嘿,我們編輯文章的時候,和每一個作者溝通的時候,都會稱呼對方老師,人家也會稱呼我們老師呢!母親可是仔細端詳了好久,看著母親專注的神情,我突然意識到,我在上學期間,成績中庸,真的沒有給母親拿回來什么獎狀呢!工作之后,雖然得到過一些獎勵,但真的從來沒有想到拿給母親看。這么多年,這樣的場景仿佛是第一次呢!
其實,母親對于我的網絡編輯工作,是不了解的。在她的印象里,我總是將很多跟家人相處的時間,用在看文章上。每逢她給我打電話,一問我干嗎呢?不是寫文章,就是看文章。母親總是快速地將需要說的趕緊說完,生怕耽誤我看或者寫,更怕我若寫不完,會熬夜來做。
我若寫了關于母親的文章,會讀給她聽,記得剛開始寫,還寫得特別生澀的時候,曾寫給母親的生日寫過短文,每次讀,總是惹得母親淚水漣漣。
母親總說,若她會寫,可以將她所經歷的,都記錄下來,這樣,就是一個家族的成長史。我回應:我來寫。
聽到這些,母親又說:寫啥呀,有很多,該忘,早忘了,F在記得的都是遠遠近近的親人、鄉親們給得好啦!
母親雖然不懂,不舍得,但母親仍然很支持我。每逢我聽到她說所說到的,很感興趣刨根問底的時候,
她會特別耐心地跟我講,尤其我最不擅長的親戚關系,她會細細地梳理給我聽。就是你的姥姥的哥哥的女兒的兒女,你叫表哥表姐。
還有那些山東方言俗語,更是每一句,都深諳生活的哲意:瓜扯葫蘆蔓;腳底下的燎泡是自己走的,針尖對麥芒……
我在弄清楚這些話語的內涵的同時,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母親的待人處事方法。
而這些,都是我書寫的靈感所在。
作為一名江山逝水流年的普通編輯,我的工作量是1672篇,歷時四年的時間,大約每天編輯一篇文章。每篇文章從兩千余,到五六萬字不等。多為三四千字。這也等于我每日的閱讀量。雖說不算多,但長久的堅持下來。我雖說不出自己真正的收獲是什么,但我的書寫確實有了進步。否則,也很難一個人來支撐這個日日更新的公眾號。
這是一個無聲的約會,卻承載著無數個靈魂的重量。夢里流韻,心眷流年。讓我們把夢放在流年,期待在每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都有這樣美麗的傳奇。愛,是人世間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尋紅塵中相同的靈魂。讓我們以真誠為經,以溫暖為緯,善待別人的文字,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雅、美麗的流年!
這是我們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的宗旨,好幾位老編輯,從社團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和她相依相隨,至今已經將六年的時間了。我們所有的編輯,現實生活中,從事各行各業,很多都是回到家,照顧好家人,直至深夜才有時間編輯,打開文章,逐字逐句地推敲打磨,不知覺,已是深夜。
對于凌晨編發的文章,隔天肯定會有人在社團編輯部批評編輯。這份批評里,都是我們這些來自大江南北,很多并未見到過,但真的親如一家的編輯之間,深切的關愛。
來自江西上饒的銀杏樹,樹哥,在因急病去世的.當天清晨,還在惦記社團的文章,一句“后臺的詩歌拜托大家了,我的眼前有重影”。是他留給我們最后的話。這句話不管什么時候想起,都會感覺到他對社團的深愛,以及我們這個團體之間的凝聚力。
是的,我們是一群近乎零報酬工作的團體,大家僅有的編輯收入,還會不約而同地捐給社團,用作獎勵新人。尤其我們社團的領頭人,這么多年,她把自己所有的可以掌控的時間都給了社團,好幾次單位安排的出國休假,她都果斷地放棄了。她這么多年的稿費,都放到了社團運營上。
我們中的很多人,最初來流年的時候,只是一名極為普通的文學愛好者,憑著對文學夢的癡迷,來到這里,在編輯和書寫中不斷學習、習練。經過日積夜累,現在加入省作協、市作協、縣作協的編輯好幾位,好幾位都出過個人小說、散文集。每一個人文集中的文章,就是他的成長足跡。他們將最好的時光都給與流年,用陪伴來詮釋最長情的告白。
今時此刻,我榮獲江山二零一六年度明星編輯,這是并非是給予我個人的榮譽,是給予我們社團的每一個編輯的榮譽。沒有大家的相攜相伴,也沒有我們每一個人的今日收獲。這還是給予我們每一個流年家庭的榮譽,每一個敬業的流年人的背后,都是一個流年家庭。他們在用自己的方法,默默地支持著我們。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流年社團變成了一個流年大家庭。那么,這個榮譽也是對我們流年大家庭的最溫暖的鼓勵和認可。
我愿繼續做一名普通的流年編輯,愿與流年長相依,與流年人常相伴!在我身邊,有最好的流年,最好的你。如是,就是最美的時光。
【一個郵政小包背后的故事散文】相關文章:
背后的故事散文04-02
舞臺背后的故事散文04-02
高考背后的故事散文09-28
心中的小包散文07-11
煙花背后的故事的散文09-27
假男孩背后的故事散文09-29
感動于背后的故事散文09-30
一個玩具背后的故事05-26
捐書背后的故事的散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