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散文
小時侯,晚上愛看電影,白天愛聽故事。舅公有很多故事,但他的故事不能白聽,他是個煙鬼,得用煙頭去換,十顆煙頭一個故事,煙頭越多則多講,少則少講,沒有則不講。
舅公一生窮困,年輕時為了三塊大洋而替人當兵,到過“東洋”(田東、田陽),去過“南海”(南寧、北海)。他講故事只講自己的遭遇,有驚險有傳奇,有挨餓數日的苦楚,還有飽餐一頓的幸福,有九死一生的離奇,有悲歡離合的遭遇。聽他的故事,悲痛處讓你掉淚,快樂時使你雀躍。遺憾的是那時撿得的煙頭太少。因為偌大一個縣城,能抽得起“煙仔”(盒裝的香煙)的人不多,都卷“喇叭筒”,那玩意兒抽完連煙屎都不會剩下。一旦發現誰點上一支“煙仔”,我就緊跟在他后面,跟得多了,有幾個人竟然也發現我是在打他們煙頭的主意,也許是好心,怕我這個小孩學壞,他們有的把抽剩的`煙屁股丟到水溝里,有的則用兩根火柴把煙屁股夾住,直抽到燙了嘴唇也不肯放松。碰到這種情況,我只有在心里惡狠狠地罵一聲:小氣鬼!罵歸罵,要是沒有煙頭到舅公家,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講故事的。
一次,我看見一個被我罵做“小氣鬼”的家伙在河里洗澡,衣服脫在岸上,趁他不注意,我去摸衣服,竟掏出半包“飛馬”,興沖沖去找舅公“換故事”。他知道“飛馬”的來歷后,一腳把“飛馬”踩得稀巴爛,一巴掌又把我打得人仰馬翻,我從沒見他發這么大的火,發過火又老淚縱橫,摟著我說,舅公再窮,也沒教你干這種事啊!
沒過多久,舅公就病死了。我還在想等我長大掙了錢,買好多好多香煙,好好孝敬他老人家呢。
后來,我們去跟隨在外縣一個公社工作的父親,我們家依然很窮,四兄妹常常為最后一點鍋巴發生爭吵,慶幸的是我在鄉下還有一幫朋友,他們也窮,但家里還有自留地,地里能長東西。在他們眼中我是“大哥”,又多讀了一點書,故事自然也不少。當然,我多少已繼承了舅公的衣缽:故事也不能白講。但我卻比舅公做得妙,故事到了高潮時,我嘎然而止,然后拍拍肚子說沒力氣講下去了。如此五次三番,他們已能領會我的意圖,當我拍拍肚子時,這個立即奉獻一個紅薯,那個馬上送來半截苞谷,叫我吃了再講。這時,我為自己的聰明得意,;又為這種“聰明”悲哀。為什么非要用故事換東西呢?他們日后察覺,會原諒我這個小人嗎?
自從為人師、繼而又為人父之后,我總是無償地為我的學生和我的女兒講故事,我只想告訴他們:那種撿煙頭的、使人饑腸轆轆的年代不會再回來!
【故事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故事03-31
不是故事的故事散文09-27
故事里的故事散文09-28
當故事成為故事散文09-29
別讓故事只是故事散文05-19
經典散文:故事的故事03-30
散文:故事中的故事03-31
散文故事:山里的故事03-31
別讓故事成為故事散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