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故事抒情隨筆散文
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從空中輕輕飄落,一直覺得這些白色素潔的小精靈為沉悶的冬天增添了詩意的味道,否則整個冬天會顯得單調而毫無生機。
雪落在肩上,一片片堆積著,我的嘴角卻有著安然的笑容。是的,雖然是寒冷的冬天,我卻也不再躲避這些雪花,不再因匆忙的腳步而忽略屬于這個季節的美。四季輪回,其實每個季節都值得珍惜。春的生機、夏的活力、秋的靜美、冬的詩意,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時光驛站,回眸時才會覺得每個季節都寫下了溫暖的故事。
年底了,似乎瑣碎的細節又無形中在增加,壓力也不知何時早已無約而至,都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可是有了壓力卻只能讓心情變得愈加浮躁與不安。一份工作干久了,似乎早已沒有了曾經的熱情,就如日子過著過著,居然也開始波瀾不驚,習慣了安穩渡日。身旁的朋友或熟悉的人,都在忙著給自己充電鍍金,而我除去堅持寫著自己粗淺的文字,不再有任何學習的熱情。
不知道到底是塵世太喧囂,還是我內心始終無法清寧,于是連看書都少了往日的細致。正當我為自己的狀態思索的時候,手機鈴聲驚擾了這暫時的安靜。好友說請我幫她寫篇稿件,關于感恩的散文,不需要太長,二千字以內就好,最好不要太抒情,否則不太像她的風格。這篇稿件完成了她要投到她所在系統的刊物,說自己在新單位工作五年了,一篇鉛字文都沒有。我問她為什么不自己寫?曾經她的文筆極好,散文時常會出現在刊物或電波,那時我常常捧著她的文字認真品讀,內心滿是欽佩。她說現在自己根本靜不下心,很多年不動筆了,曾經的那點才情早已淹沒在了歲月里。
是啊,這就是現實的生活,與我們曾經的夢想有著出入,但我們都已逐漸習慣了生活在多重角色里的自我,于是試著將蒼白的生活點綴出自己喜歡的色彩,這樣我們的內心才不會悲涼。人始終是應該有些喜好來豐富自己的生活,豐盈自己的內心,或許如此在紛擾的塵世中才不會迷失自己。其實細細想,能靜下心來認真做好一件事也是一種幸福。
人的成長歷程中總會有色彩斑斕的記憶,就如與好友一路相伴的時光,它無疑讓成長路上的自己不再孤單。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緣故,那種熟悉與默契似乎也傳遞給了我們,雖然我們真正遇見并相處是在初一,但卻一見如故。記得那天晚上放學回家,一進屋就看到家里來了客人,我自小便是個膽怯內向的孩子,所以低著頭也沒看清到底是誰,就簡單地稱呼了:叔叔、阿姨,然后躲進了自己的小屋。結果與我同齡的好友跟了進來,拉著我的手聊著學校里的事,好友自小就性格外向,活潑開朗,這種聊天似乎是相識已久的輕松與自然。
母親叫我吃飯時,好友與我手拉手走到客廳,客廳里的.大人看到我倆的樣子都笑了,說這兩個孩子也是真投緣,以后一起上學還能有個伴。這時我才明白,原來好友的父親工作調動,她們也從玉樹遷到了這里。好友的父親與我的父親自小一起長大,然后一起當兵,結果父親留在了這個城市的駐地,好友的父親去了玉樹,那些年也是一直靠著書信保持著聯系,但每逢休假路過這里時,叔叔都會來我家看看,但我印象似乎沒怎么見過好友。
我在初一六班,好友聯系到初一三班。我家住得離學校比較遠,車距有四十分鐘,好友家離學校只有十分鐘的步行距離,于是我的午飯從那時起就都在她家解決了。叔叔雖然從軍多年,但并不是個刻板的人,他隨和而且總面帶著笑容。阿姨與我的母親一樣,自小沒上過學,所以基本上不認識字,但卻是家務能手,而且都是善良賢惠的人,所以在她家與我家一樣,完全沒有拘束感。有時下雪了,晚上也會住在好友家,那時好友家已經安了電話,于是叔叔便將電話打到我們鄰居家,然后再叫我父親來聽電話,告知我晚上住在他們家。因為都太熟悉了,所以一向對我管理嚴格的父親也總是輕易同意了。
晚上寫完作業一般都是九點左右,倆人收拾完便早早躲進小臥室,對外稱要早點休息,其實是有小節目。將臥室的大燈關上,打開臺燈,然后開始搜集枕巾、床單、沙發墊之類的,東西收拾到位后,幾分鐘的時間,倆個中學生搖身一變成了時尚女子,當然了所謂的服裝就是用枕巾之類的做的。似乎是校服穿得太久有了厭倦,也或許是對長裙之類的期待太久,所以倆人基本都是裙裝的扮像,然后走著屬于自己的模特步伐,再相互稱贊,卻也玩得心滿意足。
初中畢業后好友上了高中,我上了中專,因為中專要求住校,所以在一起的時間少了,但只要休息,就又會粘在一起,聊著彼此校園里的趣事,當然還有屬于青春的小故事。十幾歲的快樂與憂傷都是那樣單薄,有時一陣風就會吹散,或許這就是純真的印證。用簡單的目光看待著周圍的一切,前一刻或許還在埋怨著一個人,后一刻被埋怨的人需要幫助時,又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們的青春都是在這樣不斷更替的小插曲中繼續著,只是不曾想,每一種相聚卻都提前為離別埋下著伏筆。
中專畢業那年我十八歲,分配至一家國企的勞資部門做了統計。當我正為校園與工作環境的差距嘆息,為身邊的同事幾乎與自己的父母年齡一般而無法有太多溝通苦惱時,好友卻踏上了遠去的列車圓她的軍旅夢。去送她那天,我們相擁而泣,淚水打濕了彼此的肩頭,列車消失在我的視線的時候,我的大腦卻一片空白。
那時的我似乎總覺得自己與工作環境格格不入,而且安靜的性格更顯得沉默孤單,但內心卻向往陽光、熱情、充滿活力的生活。人都需要為自己的心情或者思緒尋找一個出口,而文字一直就是我心靈的出口。當我還不會寫散文、詩歌時,我通過寫信的方式渲泄著我的情緒,書寫著心靈的嘆息。我的信總會寫得很長,有時是瑣碎地訴說,有時是感悟,有時是一些美好過往的回憶。而好友的回信除去描繪她的軍旅生活與感受外,還有許多是鼓勵、安慰、關心,她還說每次看我的信都是一種享受,是一段愜意的時光。很多次她白天忙于訓練只能匆忙看一遍,晚上打著手電筒在被窩里才會認真仔細地讀一遍,似乎在重讀中與我同走著這段青春時光。
好友一直在外服役當兵,后來考上了軍校,在此期間我經歷著失業,在外打工,然后又重新擁有了穩定的工作。當她畢業終于回到這個城市時,做了我的扮娘,為了等她這個扮娘,我與愛人商量將婚姻定在她回來之后。在我們彼此的生命里,都有著足夠的空間留給對方,所以更不能缺席見證彼此幸福的時段。
一年后,她也終于結束了自己八年的戀情,步入了婚姻的城堡,而我們的愛人,居然也出奇地投緣,于是那時我和老公時常跑去她家蹭飯。然后四個人一起外出散步,我和好友還和從前一樣手拉手邊走邊聊婚姻與生活,后面兩位男士也在小聲談論著什么,于是我們時不時會回頭打探,看他們是不是在說我倆的壞話。那時候我們相約等退休了,一定要結伴出行,游遍祖國的所有大好河山,現在要好好掙錢。
好友的愛人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幾十天的探親假,但對于這種生活她卻從來沒有抱怨過。五年前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她脫下了心愛的軍裝,去了愛人所在的城市,放棄了自己熟悉的醫學專業,選擇了一個陌生的行業開始新的生活。在新單位里,一切都是陌生的,她不斷調整自己適應新環境、新崗位、新業務,雖然有時會覺得心力交瘁,想終于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還是令她內心充滿歡愉。她留給大家的永遠是一個快樂、健康、積極、向上的“女漢子”形象,有時我更覺得她像一顆開心果,她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她就是那樣一個簡單、明媚、樂觀的女子,與這樣的人相處,每個人心里一定都盈滿陽光。
如今,我們都即將步入中年,生活的角色更是讓彼此都覺得疲憊,孩子都在小學階段,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而且隔著數千公里的距離,見面的機會很少。只是在電話里問候著,給彼此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偶爾也說說家中的男主人,抱怨抱怨淘氣的孩子,之后便各自忙碌著。但縱然如此,從來沒覺得陌生過,因為有一份牽掛一直都在彼此心間,它不會隨時光淡漠或者消逝。
上周末我收到一個她寄來的快遞,打開發現是一件紅色毛呢外套。我打電話問她為什么會寄件紅衣服給我?而且紅色我穿會不會太艷?她笑我現在不穿是不是準備老了以后再穿。她說起了十八歲的時光,她問我還記不記得我送她的那件紅毛衫?我笑了,那是我第一個月發工資后,本想為父母選禮物,但父母執意要我為自已選一份禮物,做為可以掙錢養活自己的祝賀。結果在父母的支持下用那份微薄的收入買了兩件同款的紅色毛衫外套,一件給自己,一件給了好友。那個秋天,我倆幾乎總穿著那件相同的衣衫出行,還拍了許多照片。那些留存著青春時光的舊照片,這些年一直安靜地停留在影集里,此刻當我再次翻啟時,似乎還能觸摸到曾經的時光溫度。
有些心情重逢于某首熟悉的旋律或某個場所,很多時候原以為走得很遠的記憶會在不經意間再次清淅浮現,卻也只能以回憶地方式懷念。忙忙碌碌的生活,有多少人愿意讓自己陷入回憶?但我喜歡回憶,不僅僅是因為我的年齡在不斷增加,而是回憶里有我一路走過的足跡,有感動的瞬間,也會有冰涼的片刻,只是這些經歷才構成了我現在的生活軌跡。
時光真好,它讓我釋懷了人生旅途中所有的艱辛,卻收藏了所有路上溫暖的點滴,讓心靈微笑向陽,在心間種植一片屬于自己的向日葵,適時的清除著滋生的雜草,于是內心便也不再荒涼。那個深秋的傍晚,當我在繁華的城市街口看到一個懷抱著破舊吉它的流浪歌手時,他正用生澀的噪音唱著這首《光陰的故事》,我不由停住了腳步,腦海浮現著與這首歌邂逅的那些青春歲月,那個星光滿天的校園草坪,那些圍坐沉醒于美妙音樂的少年,那純凈的目光,還有那份青春的美好情愫,一切,似乎就在昨天……
【光陰的故事抒情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光陰的故事隨筆散文09-30
光陰的故事抒情散文03-30
光陰的抒情散文隨筆01-16
光陰的故事經典抒情散文09-27
光陰的故事的抒情散文09-29
散文隨筆之光陰的故事03-31
光陰的故事的散文隨筆10-14
光陰故事散文09-28
品味光陰抒情散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