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懷念的散文隨筆
母親離開我們已經十一周年了,十一年來,她的音容笑貌卻一直浮現(xiàn)在我眼前,縈繞在我心中。她走得很匆忙,也很淡定。
母親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她自幼喪父,有兩個大她幾歲的哥哥,兒時生活的重擔全壓在我外婆肩上,也間接地傳遞給了母親。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大舅十三歲那年就被軍閥抓去當了壯丁,從此杳無音信;二舅從小患了眼病,因無錢治病,落得雙目失明;年幼的母親從小就分擔起家庭的重擔,八歲時開始牽著二舅的手去附近集市乞討,乞討所得的錢糧用于補充家庭的生計。每到三九寒天,兄妹倆穿著單薄的衣服,時常凍得全身發(fā)紫,方圓幾公里的人都知道她家境況,大多伸出了援助的手,給予了必要的幫助。但偶爾也也少數人嘲笑,兄妹倆被狗咬傷也是經常發(fā)生的事,這段乞討的日子母親牽著二舅的手走了整整三年。母親十一歲那年,經人介紹去了三多寨給一個鹽商當上了丫鬟,幾年間受盡了不少折磨,后來稍稍長大了些,家庭條件也略有好轉后才嫁給了我父親。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恰逢三年自然災害,父親被下放到了勞教農場鍛煉,母親一個人扛起了全家的重擔,那時爺爺已是八十高齡了。父母共生育了我們五兄妹,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親一個人的收入來維持,而母親也只是我們凌家鎮(zhèn)的一名普通的清潔工人,家庭的艱辛就不言而喻了。母親每天早上四點鐘后就開始起床,無論寒冬還是盛夏,風雨不改,霜雪不動。她一個人最早清掃干凈并運走她所分管地段的'所有垃圾后,其他的工人才陸續(xù)出工。當她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家后還要為爺爺和我們全家洗衣煮飯,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常常吃飯的時候就睡著了,可她從來不在家人面前提一個“累”字,也從沒有讓我們感覺到她的痛苦和煩惱。
父親在勞教農場這幾年里,母親白天經常帶領我們兄妹們去挖野菜補充食物的短缺,晚上她還要在灰暗的燈光下為全家人縫補衣服。我們五兄妹的衣服都是一件件從大穿到小的,不分男女,有的爛得不能再穿時,母親就會把它洗干凈存放起來,等存到一定數量后再用小麥糊糨連成布塊為我們做棉衣的里層。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我家的日子也漸漸好轉了,我們也長大了,我也參加工作有穩(wěn)定的收入了。當休假的時候,我時;丶铱赐改,但母親卻不是太高興,她讓我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對家里少些牽掛,不允許買太貴的東西回家,她每次總是嘮叨同一個話題:經;丶壹鹊⒄`工作又白花錢。
2006年9月16日,母親因冠心病搶救無效離開了我們,臨終前我們兄妹圍站在她病床前,她用微弱的聲音告訴我們:“我家是在共產黨的好政策下才過上的好日子,我們一路走來得到了社會和鄰居的不少幫助,你們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節(jié)儉!
母親死后,得知這一消息的人很多都趕來吊唁她,有當年她當清潔工人時檢到東西還給他人的,也有鄰居蓋房時差材料母親砍樹給他們的,也有在他人父母生病時母親去幫助照顧過的,而今他們的兒女們也來送我媽最后一程......
母親死后,我們在清理她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她墊睡的棉被下留下了一個布袋,滿滿地裝了兩萬多元現(xiàn)金,這些錢是她多年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看到這些錢后,我們早已淚流滿面。
母親就是這么一個人,處處為兒女著想,為他人著想,她的一生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十一年過去了,我們能夠再見到的是她僅存的一張始終微笑的照片,和一座長滿毛草的墳,還有一棵每年能摘三千多顆果子的核桃樹,這些都常常勾起我們對母親永遠的懷念。
【永遠的懷念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永遠的懷念散文隨筆07-27
懷念·永遠09-15
永遠的懷念09-20
永遠的懷念09-20
永遠懷念母親散文03-18
永遠的懷念日志10-01
永遠的懷念散文05-26
永遠散文隨筆05-11
懷念散文隨筆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