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獨釣寒江雪散文隨筆
記得有年跟一個朋友到深圳去玩,小梅沙邊,看一個早在此處的老者垂釣。我們不說話,因為他絲毫沒有和我們聊天的意思,就這么半天過去了。他收拾釣竿和魚簍,魚簍是空的。
我朋友很同情的問:“一條也沒釣到?”
他收拾好,離開時才回答:“釣魚不是為了魚。”說完就顧自走了。
就因為老者的這句回答,我朋友在他身后大聲問:“老先生是干什么的?”
他頭也沒回:“釣魚的。”留下我朋友發了半天愣。
一無所得卻樂在其中,難得。世風浮躁,這樣的人著實不多了。盡管也許他只是沒釣到魚而做出的無所謂。
真的不為釣,一葉扁舟一釣竿,風流瀟灑,名滿天下,當數大唐年間的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有人說柳宗元不過是在玩情調,也有人說他在發牢騷,因為他想得到的沒有得到,心里不平衡,其實都沒讀懂。
柳宗元蓑衣斗立,獨坐船頭,溶化在漫天大雪一江寒流中。空寂無念,一無所求。什么叫“物我兩忘”?這就是!
一無所得,就是有所得,精神層面的所得,是無染的心境或清澈的心源。
有朋友說:“如今是個很實際的社會,或者說是個很實用的社會,你說的那個境界有什么用?”這一問,很實際,很有份量,還真說不出有什么價值。
有句話很多搞寫作的.人都知道,無技巧是最高技巧。真的無技巧嗎?那“無技巧”就是境界。有名人說:“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調。”很有道理。心源如流,見諸文字即為詩文。清濁高下自現,這就是“文如其人”的本意。
讀柳宗元的《江雪》,如見高潔其人。
看似一無所得,得到的卻遠非一條魚能與之相提并論。看似什么都得到了,失去時一樣也留不住,而且很悲慘。
快樂盡在過程中,即便能得到,也可棄之而去。
我們活得太累,因為沒那個境界。其實,許多事許多人許多別人的說法,都是可以不必在意的。“乘興而行,盡興而歸”也好。“獨釣寒江雪”也好,得失之間,全看你自己怎么理解了。
【獨釣寒江雪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獨釣寒江雪01-06
獨釣寒江雪02-08
獨釣寒江雪詩歌鑒賞02-09
又釣寒江雪09-27
墨韻獨釣賞散文11-03
寒江雪02-18
釣泉散文隨筆01-19
釣的散文隨筆10-03
釣者散文隨筆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