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散文隨筆
正月十一是爺爺的忌日。
我記得爺爺是1976年去世的,離世已經整整31年了。
那時,我剛滿十歲。雖然已經記得爺爺,但對于爺爺一生的經歷卻知之甚少。
爺爺去世的那天,天降大雪。雪有一拃多厚,漫山遍野,一片白色。當時,農村剛剛推行火葬,農村老人都不愿意火化。怕公社派人強制推行,就喪事從簡,很多古老的儀式都免了,冒雪下葬。按照爺爺生前的意愿,他算是入土為安了。
后來聽說,村里有別人偷偷土葬后,公社曾派人把尸體扒出來,砸爛棺材,潑上汽油,重新火化。現在看來很不人道,但當時的政策就是如此,老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現在老人們的觀念已經變化,逐漸接受了火葬。
爺爺早就打好了棺材,在農村這叫做壽材,有祈求長壽的意思。爺爺雇來木匠開始打。奶奶專門讓我娘注意第一錛濺起的木片。據說如果木片飛得高,飛得遠,就預示著主人長壽。娘說,那木片蹦得很高。果然,爺爺在棺材打好多年后去世。奶奶更是活到86歲高齡,無疾而終。
爺爺去世后,我就跟奶奶睡。奶奶的棺材就靠在屋山墻邊。后來奶奶把它當作了糧倉,盛滿了谷子和玉米。也許是司空見慣,我那時候一個小孩也沒感覺害怕。
我印象中爺爺人很瘦,是一個瘦高個。他只有一張相片,是我父親當兵時他去探望照的。爺爺身著長衣端坐在椅子上,父親站在他的身后。爺爺去世后,相片被大姑家四表哥拿去。我已是多年未見到了。
對爺爺的性格特點,我了解不多,只知道他為人忠厚老實,甚至有點死板。因為爺爺曾經負責看守村里的蘋果園。他認真負責,不徇私情,有一次我去給他送飯,他也沒有偷摘一個蘋果給我吃。這事曾引起娘的不滿。
其實長大以后,我理解那時候農村人的做法。當時的人都很自覺,為了集體利益,絕不徇私情。人常說,人要臉,樹要皮。真正實踐的正是廣大的人民群眾。我知道村民決不會讓人說三道四。如果名聲不好,是很難在農村立足的。一家人名聲壞了,甚至于兒子找媳婦都難。
所以,我一直認為,農民并非素質低,而是真正的'懂孝義知廉恥。不像現在的一些人,為了追逐名利,毫不講究禮義廉恥。為了出名,啥都敢做,不以為恥,反而為榮。甚至于坑蒙拐騙,無惡不作。這樣的事情在那時的農村是決不會發生的。真不知道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道德的淪喪。
如今,爺爺已逝,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或者清明時節,我才有空去他的墳頭,添土祭奠。愿他老人家在天之靈安息!
【爺爺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爺爺的散文隨筆09-27
懷念爺爺散文隨筆10-05
爺爺優美散文隨筆10-07
想念爺爺和爺爺的老酒散文隨筆09-13
想念爺爺想念爺爺的老酒散文隨筆09-13
爺爺愛讀書散文隨筆08-24
爺爺并沒走遠散文隨筆10-12
關于夢見爺爺的散文隨筆04-26
我的爺爺奶奶的散文隨筆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