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母親散文隨筆
母親和我性格迥異。她頗為爭強好勝。吃虧的事情對她而言,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一旦被冤枉了,吃虧了,她便心情抑郁,會像祥林嫂一般傾訴很久才會好一些。但若干年后,依然隨時有可能舊傷重提,說起來依然是面紅耳赤,咽不下去那口氣的樣子。
母親還有個和我迥異的地方,特別勇敢,勇于面對艱難或陌生的環境。
由于今年不再加班,加上父親也來了陪伴我們。母親覺得兩個人幫我接送孩子照顧家實在太浪費太清閑了,便流露出要找一份工作的意思。但以她近六十的年齡,一般快節奏的工作,自然是無法適應的,所以,便圈定做保姆。要么幫人照顧孩子,要么幫人照顧老人。母親激動地咧著嘴笑說:“管它干啥,總比閑著得好。”
我對母親的決定表示支持。母親閑不住,一閑了難免要和父親憶苦,但不思甜。很容易引發不愉快的情緒。母親問父親一個人負責外孫的接送工作以及做飯打掃等家務如何,父親回復說:“這點兒事,我腳踢了它了。”
不得不說,我的父親母親是天生一對。他們在大事情上總是能達成一致。父親很男人,但不大男子主義,母親不嬌弱,但在必要的大事情上總會聽從父親的安排。
去年母親提出找工作時,我曾經幫母親發了一個廣告,鑒于我的文采和實事求是的寫作風格,電話差點兒要打爆了。但母親已經在第一時間去了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大學老師家里,幫她臨時帶孩子了。說好是一段時間,等爺爺奶奶來了她就可以休息了。以后我再接到電話,便遺憾他們打晚了。但很多人還是懇求考慮他們家,而且“錢不是問題。”
今年母親和小區的人已經很熟悉了,所以光一個小區的需求就足夠她多方選擇了。現在哪一個家庭不需要一個老人來幫忙帶孩子做家務呢?母親的第二個老板,是一個廣東家庭。工作三天后,因為語言、餐飲習慣不同,和平分手了。而第三家,吸取教訓,是一家北方人。這家是和寶寶的姥姥一起帶孩子。但這個姥姥是農村來的,比我母親都節約。
姥姥不讓母親用餐巾紙給寶寶擦嘴,說太浪費,又不讓把洗碗水倒掉,因為要沖廁所。最后寶寶的父母來了說,姥姥說不讓雇保姆了,要親自帶。于是他們來給母親送最近的工資。由于母親倒垃圾時,一個塑料垃圾桶的蓋子打裂了,扣了二十塊錢。我健身回家,一看桌子上的錢,就明白了一半。
母親問我,一個塑料垃圾桶,多少錢。我擺擺手說,不要說了,無所謂。然后隨便聊了幾句,送那對年輕夫婦走了。母親看明白了我的意思,默認服從,也就沒說什么。他們走后,我教育母親說:媽你也信基督教了,你不是說閑著也是閑著嗎,不要計較那些,更不要生氣,自己心情好,才重要。
然后母親就淡定了些。
次日,鄰居介紹母親去另外一家浙江人家里給一個老太太做飯,關鍵是陪老太太說話。這家人可以說是富豪,擁有著一家全國知名家具品牌企業,僅在西安據說就有一個很大的工廠和二十多家分店。老太太的待遇相當高。
母親開始有些不自信自己的廚藝,畢竟南北方飲食習慣還是有差異的,但她幾分鐘就調整好了心態,用難以掩飾的躍躍欲試態度說:“我去試試,大不了不合適。”
我和母親一起去老太太家里看了看,他的兒女孫子都見過了,居然都很豪爽的樣子,一點都沒有想象中南方人的精明和計較。尤其是老太太,很慈祥地問了我好幾次:“你孩子幾歲了,你幾歲了?”很明顯是喜歡孩子喜歡年輕人的意思。那就是好相處了。
就這樣,母親干了一段時間,感覺還不錯。可惜是沒有很多時間呆在我身邊了。但因為就在一個小區里,所以下午方便的時候,她會回來看看。母親一進門,就不停地干活,打掃衛生,或者提前幫我們做晚飯。她好像覺得她不給我們做個飯,很內疚似的,見了外孫就愈發疼愛,抱著親呀親,不能像以前那樣每時每刻呆在身邊,很想念的感覺。但母親也不兒女情長,她理性,拎得清,過一會,時間到了,母親就又很開心地走了,去給老太太做晚飯去了。
剛才母親回來,說讓我想想有沒有合適的姑娘,老太太的孫子,還沒有對象呢,要幫他物色個對象。鄰居也有給介紹的,母親說她在一邊聽了,都覺得不合適,配不上這小伙子。
母親就是這么熱心。
母親是個農村婦女,雖然年輕時候也是貌美無敵、聰明伶俐,有名的好姑娘,但時代沒有那么多機會,讓她究竟還是做了一個農民。但母親從來就不甘心,有一次,她給我說,她睡夢中哭著和誰爭辯說:你說,我干什么事干不好,我是干啥都能干到最好!
母親不是簡單的要強,是實打實干事情。根據我不完全的回憶,母親干過的事情太多了。母親開過飯店,做過花圈,當過裁縫,給喪葬事宜供應過多年面人,賣過冷飲,賣過菜,較大規模養過雞,給診所做過飯,給賓館做過保潔,做保姆帶大過好幾個孩子,在父親長期住院的日子,長期一個人操持地里十幾畝農活,還給多人做過媒,給多名村里的孩子起過名字……母親甚至多次提過要收養一些被遺棄的孩子,因為看到電視里那些最美媽媽的故事。
難怪母親經常看我不起,母親的生存能力,入世的熱情,適應環境的能力,面對困境的堅忍,不卑不亢的氣度,助人為樂的品質,的確令我望塵莫及。最致命的,母親經歷過那么多不順利,卻永遠都不會覺得無聊、空虛、看破、絕望。總是像一股激流,向著生活的大山,興致十足,干勁勇猛地沖撞。
每當我如此講述母親的故事,很多人便會羨慕我——有一個那么好的母親。
那么淳樸堅強善良有魄力熱情,還那么漂亮。見過母親的同學都說。是的,一只腳些許殘疾的母親,屬于那種歲月無法傷害的女人。我二十歲,母親近五十的`時候,有個老爺爺見了母親,說:“哎,頭發剪短了,沒前幾年那么年輕標致了。這媳婦兒也有老的時候。”
母親也許是鄉村某些人眼里的不老女神吧。
但我把母親當正能量寫出來,反而讓一部分同學傷感,覺得他們不幸福,某種程度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好母親。
看來我有必要客觀地講講母親的真實的另一面。
母親從來是重男輕女的。做女人難,做山西人家的姑娘,更難。這一點我從十來歲就明白了。小時候哥哥和我玩鬧,所謂小孩子的打架。我當然不是哥哥的對手,哥哥的開玩笑,也許被我誤當成是欺負我,我就嚎啕大哭起來,這時候媽媽是不會認為我小,哄我,批評哥哥的,哪怕是假意的批評也不,她甚至會給我一巴掌,說:“哭什么哭,哥哥是跟你玩呢,不是真心打你,真煩小姑娘哭哭啼啼的。”
所以我從不向媽媽面前撒嬌示弱,因為知道她不同情弱者。
我找到一份聽起來還不錯的工作,興致勃勃地去報告給母親,母親的第一反應是:“啊,這個工作,其實你哥也可以做,也合適他。”而習慣了她的思維的全家,居然沒有覺得錯愕,全家都如此,開始想象這份工作哥哥做起來會是什么情況。事后多年回憶起來,才發現那是不合邏輯的。
也許正因為這樣,我們必須做得更好,給父母回報更多,以此證明女兒也是他們安身立命的依托。
因為老公不在家,我請母親長期住我這里,為了讓她安心,我把哥哥的孩子也接來住,母親時常難耐對哥哥的掛念,說:“丟你哥在家里,我真不放心。”我出門在外,從十八歲開始,母親幾乎沒有主動給我打過電話,都是我打給她。而哥哥出門,電話打到哥哥都不想接。哥哥婚姻有問題,說離婚二字,媽媽著急的吃不下睡不著,而我有時吵架提離婚二字,母親不過淡然一笑,說我任性,無論我哭泣得多么傷心欲絕,母親不過一句話:“哎,這孩子,從小到大都那么愛哭啊。”言外之意我真是小題大做,表情依舊笑笑的,覺得我的一切聽起來不過是個玩笑。
也許這樣的態度,反而讓我不再在婚姻問題上尋求憐憫,你可憐給誰看?只有努力經營,經營到最好。
母親的武斷到了跋扈的程度。就是不給你討論的余地,必須執行,立刻。有時候,作為成年人,還算有點思想和見識的,真的無法愚忠愚孝。但你頂嘴,那簡直就氣瘋了,不過,隨著翅膀越來越硬,和必須用正確的理論做決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也為了發泄多年的隱忍,有時候會頂嘴。隨著次數的增多,母親居然也開始反省自己,示弱,沉默下來。
大約八九歲的時候,有一次和小伙伴在水渠邊玩,把鑰匙掉進了水里。我怕母親責罰,跳進去找鑰匙。水到了我的胸部,多虧路過的大人讓我上來,否則估計被水沖走了。但回家還是免不了一頓責罵。而且大夏天的中午,讓我站在太陽下面,曬著。我也倔強,也不跑,就那么曬著。直到昏昏欲睡,聽到水渠邊遇到的幾個老人來我家,給我求情,說孩子小,不要打罵,看到孩子在水里找鑰匙,太危險了等等。其實回家后我才知道,家里是有一串備用鑰匙的,并未影響家人回家。
我從來都不認為母愛是無私的。但有母愛,總還是好的。
我也不求無私,求別人無私,說明自己太自私。母親的種種,很多是由于那個時代的教育,比如重男輕女的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而對孩子的求全責備,是他們作為底層老百姓的生存壓力,茫然、焦慮,勞累。有些情緒,除了給更弱小的孩子發泄,還能給誰發泄呢。
母親對我很少有欣賞,直到我近而立之年做了幾件漂亮的事情,她也不曾贊美過我。直到去年,她動輒因為一點小事,能把我說哭。同學說我性格如何如此溫順的時候,我半開玩笑說:“從小都忍習慣了唄。”我買的所有東西,她幾乎沒有贊同過。我喜歡的顏色,她都不喜歡,我喜歡的款式,她都認為不靠譜。在她眼里我從小就是個眼淚包,理科學得不好,動不動就發胖、變丑,近視眼,不會來事,買的衣服和鞋子沒有一件是好看的,生活習慣不好,鍛煉身體的方法不對。所以有一次她說我的白鞋子多么難看的時候,繼而批判我的所有時,當時因為生著病,突然很傷感,就頂嘴說:“媽,你覺得我什么好?我有優點嗎?”一家人頓時無語。
只有一件事情,她居然沒有任何懷疑地給予了支持,那就是當年我覺得男朋友差強人意,不知如何抉擇,她見了居然無比熱情,沒有任何不滿的表達。也許在她的眼里,這樣的姑娘,能有人接受已經是上帝保佑了。
她不習慣夸獎我,以至于在所有人夸獎我的時候,她也不知道如何夸獎我,只會借用別人的語言。
我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免試被保送上重點高中。她說:”姑娘家,還早著呢,能不能出息,還看不出來,“
只有我考上了研究生那次,母親說:“你爸爸走路都輕快了,高興得很,還說有人看了咱家的墳地,可以出兩個研究生。現在應驗了,你一個,你三姐姐一個。”
這是我聽過的她夸獎我最露骨的一次。也不過是借了爸爸的名義。但當時我心里的熨帖和自豪卻無法形容。
聽到這里,身邊的朋友當然是不敢相信,但也恍然大悟。那你為什么只寫母親的優點?原來你不過是心態好。
也許這是我的習慣,汲取正能量,宣揚正能量。理解負能量,包容負能量。對朋友對親人,對喜歡的人對不喜歡的人。當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想一想,這個世界的好,她畢竟也包容著我們的一切光明和陰暗,就像母親明知我們有很多缺點,卻依然將我們撫養長大一樣。
【兩個母親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兩個初戀散文隨筆10-03
兩個柚子散文隨筆10-13
母親散文隨筆09-10
散文隨筆《母親》04-30
擁有兩個世界散文隨筆09-25
兩個母親分蘋果04-24
我的兩個母親07-23
兩個人的事業散文隨筆09-23
想起母親散文隨筆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