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特別關注學而劣則師散文隨筆
振興國家靠科技,振興科技靠教育,振興教育靠教師——教師的質量最終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然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卻并不盡如人意,甚至令人擔憂。
這種不盡如人意,其根源不僅僅在教師身上,還在于中國的取師現狀。
中國的取師現狀不是學而優則師,而是學而劣則師,這和西方的許多國家乃至東方的日本等國恰好相反。
誰都知道,每年高考后,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觀念以及個人愛好的影響,那些成績出類拔萃的學子精英,縱使所報的院校乃至志愿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便是畢業后的去向乃至工作一定要前途無量,地位顯赫,縱使做不了國家公務員,也一定要成為白領中的一員。他們很少有誰大發慈悲,巨善垂愛,用他們遙遙領先的'成績去報考師范院校,從而畢業后做一名白領不白領、藍領不藍領的人民教師。
那么哪些學生報考師范院校呢?是那些成績可憐剛上分數線的考生。由于成績不占優勢,選擇的余地很小,為了安全起見,于是只好選擇尚在冷落的師范院校。當然,人民教師的地位已非昔比,畢業后做一名教師,雖地位平平,前途渺渺,但工資保證,沒有下崗之憂,還算不錯。
高考還有這么一個現象:凡是成績出類拔萃的,幾乎都是應屆畢業生,未曾見過哪位補習生奪得了當地的狀元。因此那些報考師范院校的考生,恰恰大都是成績剛上線的補習生。凡是通過補習考上的學生,除了非智力因素之外,較之應屆中榜者,其智力就遜色一籌,甚至幾籌。
如果是應屆考入師范院校,那么盡管成績可憐,但他們精力尚存,余勇可沽,因此還有很強的可塑性;然而殘酷的事實是,考入師范院校的補習生居多,有的甚至是多年補習,早已精疲力竭,待考入師范院校,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
這就是我國的取師現狀。大多數教師都是歷年高考上線成績最賴的學生;以當年最賴的學生教好現在的學生,其結果可想而知。
然而這一個“怪圈”卻愈滾愈大,愈滾愈牢。
一位官吏家長曾經無比悲忿地說他孩子的學校:“有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但沒有能夠培養考上清華、北大學生的老師!奔议L都有同感。有良知責任心的老師,聽后不僅心情沉重,而且倍加疼痛,感到無以復加的恥辱,但誰都無理也無力加以反駁。當年他的孩子中考成績高居全縣第一、全市第五,然而三年后參加高考,卻未能沖出省外。
以如此優秀的中考入學成績,導致這樣一個結局,家長不是白癡,大發悲忿,老師應該理解,應該諒解,應該接受,更應該反省。
當然,老師劣于學生的現象,更應該引起國人的高度重視和深刻反!
【青年作家特別關注學而劣則師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作家的旋律散文隨筆09-03
留守的作家的散文隨筆09-24
作家村的竹林散文隨筆01-17
你是我的特別關注我是你的無權訪問散文隨筆08-27
特別的禮物給特別的你散文隨筆09-24
作家為什么而寫作散文隨筆12-28
致青年散文隨筆09-13
劣的組詞11-30
才能定賢劣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