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頌我原鄉散文隨筆
浙江武義縣南行數十公里,即是老鎮宣平,五十年代末以前,此處是獨立的行政縣,后劃入武義轄區。這一帶就是括蒼山系的主脈所在,鷗江水碧波泛綠,蜿蜒山腳,波折東去。車一出城,就紹過老犁溝,鯽魚背,蒼龍嶺……一路山巒重疊,田疇縱橫,兼具山水和田園之美。
但越往里走,山也越高。而田疇阡陌漸稀。汽車穿行于山腳、山腰、山背,隨處可停下來小憩。兩邊懸崖,喬木與灌木共生,負勢爭高,且挪讓取巧。植被豐潤葳蕤,率路曲折一徑,到處濃蔭匝地。時在五月而涼風颼颼,兩山重綠似乎染出空氣的一派青碧,杜少陵的名句“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以及“碧溪搖艇闊,朱果爛枝繁。”雖寫古時候巴山蜀水,而其窮形盡相,狀物之工,在眼下的浙中山水還可找到落實的地方。山壁上每每伸出杈椏的老樹,垂藤掛蘚,仿佛歲月的.百衲衣;這些百十年,幾百年的老古雜樹,從樹杪望下去,到樹根,為密集灌木所掩映,黑霧沉沉的,猜不到那是什么所在了。只聽到山雀與昆蟲的撲騰,振翅,彈羽,嗚叫,好象在灌注補綴一些深山的秘密。
起伏浮沉,車行寂寞。也不知翻過多少坳口、山峰,來到一片開闊地,四周山峰重且大,蒼莽沉雄,樹影泉聲越發稠密,但這開闊地類如一個梯形的碩大木盆,里面既非澗谷也非田疇,而是浩蕩轉折的一片汪洋,那就是浙中有名的宣平溪水庫了。我們所見乃是主庫,探首四顧,天風蕩漾,草木搖曳作聲,峰天相接,渺不見人。山外有山,水外有水,子母連環,派生出五六個大小水庫來,但都給山巒隔離開了,不過中間卻有極狹的水道連接,所以究算一個整體?v橫數里,在崇嶺高峰的襯托下,顯出山高水闊的景象來,偶有山雀子自樹叢縱身竄出,橫空而去,在水面上愈見弱小,中間又無處可停,讓人擔心它是否可以飛過水面。這種空寂高曠的景象也因禁游禁船造成,因這一帶水系管著兩三個縣近百萬人的飲水問題。平時都有警員穿插湖周巡查。在那壁立千仞的弧形大壩上,見到挽著褲管的宣平溪水電工程管理處黨委書記葉水清先生,他是勞#水、庫長。浙江是個人文深厚的省份,到處有異人,這位葉先生,吐囑雅致,干練踏實,是水利水電工程方面的老專家,水庫不但為該地區飲水之源,還沿溪放水發電,為人間大造光明。其情形略志如次。宣平電站工程,是武義縣建國以來投資最大的工程項目,為電氣化骨干電源工程,同時又是梯級開發宣平溪水電的龍頭電站。并啟動下游三四五級和一級電站開發,五級開發總裝機近3萬千瓦,年發電量6800萬千瓦時。宣平溪二級電站控制流域面積92平方公里,在二條支流上各建調節水庫,母庫為內庵水庫,子庫為青嶺水庫,母子庫由隧洞連通互補,兩庫總庫容為3000萬立方米。電站裝機2乘3200千瓦,年發電量設計1828萬千瓦時,貢獻極巨。若非各地普遍性的強加給發電部門的規費,以及電費結算的不及時,那將會有更大作為。
經濟建設進步之速,進了深山眼見方知,也算長一番見識了。返杭路上,詠得四言古詩一首,其中有謂:“括蒼莽莽,鷗水泱泱,綿延回轉,積山萬狀。浙中佳處,古氣皇皇……有宣平溪,在山中央,梯級開發,送電放光,可以稱雄,裝機容量……霈澤桑梓,人民樂康……娑婆之樹,美麗之疆……宣平之行,頌我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