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五臺山散文隨筆
到山西旅游,五臺山是必游之地。5月3日,我們在太原宿過一夜,翌日早晨乘車向五臺山進發。
五臺山由五座頂如平臺的山峰組成,即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峰峰高聳,直插云天,最高峰達海拔3000米。據介紹,從東漢時起,五臺山就建了寺院,它同浙江的普陀、四川的峨眉、安徽的九華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五臺山以其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我們先游顯通寺。它建于靈鷲山峰中,可以從山腳下萬佛閣入門,也可以從山高處的菩薩頂進入,我們走了從高到低的路。站在菩薩頂,顯通寺的全景歷歷在目。佛寺櫛比鱗次,寶塔如林,松柏蒼郁,環境優雅,一派佛國風光。下了100多級臺階,是規模宏大、布局嚴謹、院落寬敝的顯通寺,寺內有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在大文殊殿旁有水滸傳中所寫的拳打鎮關西的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舊跡。魯智深削發為僧,卻不遵守佛門清規,破了酒戒,下山喝酒,酩酊大醉,回到寺院僧侶不許進門,激他怒火中生,打塌半山亭子,打壞了山門下的金剛。這兩處我們都看了,所見的'是后來重修的亭子和再塑的金剛。大概這位梁山好漢趣事引起游人雅興,參觀者絡繹不絕。五臺山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這里的寺院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今日參觀的人真多,擁滿金屋周圍。我們擠不進去,只能站在外面欣賞。金屋10平方米左右。當然并非全是金制,是“金玉其外”而已。導游說,先用銅鑄,再把8斤真金飾在外面。屋頂、周圍、門窗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真是“佛光普照”。平生未見過金屋,只是在書中讀過“金屋藏嬌”、“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回算是真的看到金屋了。
次日清晨,我們游了臺懷東側的黛螺頂。山高路遠,便乘纜車上嶺,纜車越升越高,在空中飄飄然,似乎晃入仙境。下了纜車,步行一段石條臺階,便見山前牌樓一座,石獅一對,入了牌樓,就傳來佛樂陣陣,經聲瑯瑯。黛螺頂寺院前后,古松卓立,枝葉蔥籠,一片蒼翠,令人可喜。然而古人所說的“十里松風”已不復見,除了寺院8株古松外,周圍山崗早已絕跡,只有新栽的楊樹、柏樹,還需數年才能長大成林。旅游區樹木稀少,美中不足。古松之旁有一山泉,清澈無比,終年不絕。導游說,此泉洗臉精神,灌目眼明,浴身強健。游人到此,先取泉水洗手抹眼,然后登堂拜佛。此寺院內專設五方文殊殿,原來五臺山的東臺頂有聰明文殊,西臺頂有獅吼文殊,南臺頂有智慧文殊,北臺頂有無垢文殊,中臺頂有孺童文殊。清朝時把這五方文殊合塑于此寺正殿,故稱為五方文殊殿。從此,朝山僧侶到此朝拜,可以代替五方臺頂文殊,省去許多路程。
離開黛螺頂,驅車龍泉寺。此寺位于臺懷鎮九龍崗山腰,九嶺環抱,一泉東流,謂之九龍泉。相傳,遠古年代有九龍作惡,文殊菩薩施行佛法將其壓在嶺下,從此,在清澈的泉水底層可看到九條小龍的身影,龍泉因此而得名。我們先到九龍井取水洗手抹面,讓“龍水”清涼身體,然后踏著石條砌成的108級臺階登上龍泉寺。據說,這是吻合誦經用的108個串珠之數,每登一個臺階等于撥一個念珠,念一聲阿彌陀佛,登完臺階,就會煩惱消除,遇難呈祥。此寺建于宋代,原為楊家將軍的家廟,后重建為寺院,共有殿堂僧舍160間。我們在平臺欣賞那座用漢白玉雕的牌坊,三門四柱,中高旁低,建筑精美。柱上雕的佛像、花果,以及89個飛騰的龍鳳,栩栩如生,其工藝精妙絕倫,實為罕見。導游說,這是首冠五臺山各寺院的珍品,觀之流連忘返。
覽勝清心目,禮拜積功德。漫游了五臺山,縱覽五峰無邊壯麗景色,欣賞了佛教圣境讓我耳目一新,惜別時依依不舍,深感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