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城一瞥散文隨筆
清晨,陽光初照,踏著薄雪來到山城寧國。
城南,“恒源·景城”。遠處,天目群山,浩瀚起伏,已是銀裝素裹;眼前,依舊竹坡疊翠,山塘盈盈。
走進景城,薄薄的冬雪掩映,大片草坪蒼翠的綠色,在陽光的呵護下晶瑩剔透,釋放出一派春寒的芬芳;小草用力鉆出雪面,在寒風中扭動著稚嫩的身體,草尖綴著水珠,芽兒鮮綠欲滴。哦,難怪人們陶醉山城的早春,贊嘆寧國的勃勃生機。“恒源·景城”的草坪,屬于一種冷型草,具有耐寒、四季常青等特性。
踏著青石臺階拾級而上,景城園區驀然眼底。山茶花三三兩兩,形姿優美,綠葉簇擁著濃密的花朵,在冬日綠草中爭艷;金銀桂花、垂楊柳,或豐滿或飄逸,在小山坡上,在水岸邊,披著殘雪恰如綻放出朵朵水晶花,別有一番滋味。駐足玻璃廊亭,憑欄凝神,兩“汪”清池像少女的眼睛,閃動著靈氣和春天的純情。雪后的池塘清澈見底,陽光灑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我感嘆建設者匠心獨運,利用山塘天然落差和水資源,巧妙保護生態環境。盡管,沒能觀賞到跌水瀑布的勝景,可是,我依然流連這山城園區生活的恬靜。
又踏青石過謝橋。雪后的`林蔭道濕漉漉的,那是山城新建成的南山東路,兩邊行道樹的枝丫上殘掛著咖啡色的夾兒狀果實,我認識它們,它們是冬日里的合歡樹。還記得史鐵生先生筆下的《合歡樹》,還記得合歡花開的六月校園,淡淡的花香彌漫著整個校園,輕拂著學子心扉。微風吹過,花絨伴著花香在空中飄飛著,像閃爍的繁星,像游弋的金魚,又像是舞動的可愛精靈……耳畔傳來隱隱約約的讀書聲,將我從少年青春的校園追憶中喚醒,依聲而尋,那是寧國高中的校園。
吊車林立,機器轟鳴,許多見證城市發展的參天大樹伴著電鋸刺耳的尖叫,匍然倒下。然而,“恒源·景城”的建設,卻像保留文學、保留文化遺產一樣,保留了那棵飽經歲月滄桑的烏桕樹。他們聽說了老烏桕樹和山城的故事,他們感動烏桕紅葉寄托的山城人民深沉情感,于是,整個景城建設的規劃方案,由此而定。如今,你一踏入“恒源·景城”,就能看見那棵原生大烏桕,安詳地挺立在景城園區,相依在退讓的現代建筑邊,繼續見證山城城市化進程中一個生態文明的春天。
看山山水水,冬去春來,隱隱迢迢。
景城之美,回歸恬靜的心靈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