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優美散文
編輯薦:給自己的內心尋找到一個安穩的角落,可以接受些風雨,也可以接受些陽光,但我們依然平靜的在那里,守著我們的平靜,淡看那些風雨,淡看那些波瀾。
曾經,我也以“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寫了辭職信,但是那時候我并不知道這是辭職信,只是覺得人應該看看不同的東西,去看看不同的風景,而不是過早的將自己封禁,在相同的重復里,就算只是風景。
后來,離開了哪里,留下了感動,還一直溫潤在心中。始終記得,張阿姨帶我到顧少強辭職離開之后和她路上遇見的愛人一起開的旅館“遠歸”中的場景。
在門口的時候,就看見了手寫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幾個字。那時候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覺得很有詩意。古典色的木房子,現在知道了,里面還有自由不屈的靈魂。
看見于同學在擺弄魚缸當中的草,旅館里安靜得沒有聲音,有一些紅著臉透著一身酒氣的男人。
而今,我辭職了,也看了不少的地方,看過不少的風景,在廣州的擁擠和喧嘩之中走過,走在江南的城市當中,走過寒冷也走過了炎熱,而依然有一個不曾到達的遠方,我想,這是內心給自己永遠不可能到達的欲望。
遠方,只有不可能到達的地方才是遠方,到達了的地方都只是近處。或許這也是人的一種病吧,是一種永不滿足的苛求。
慢慢的也就知道了,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欲望組成的,克制不了這些欲望,就永遠只能為欲望服務,只有克制了這種欲望,也就擁有了某種自由。
小時候就說過,生命其實就是撲通撲通的折騰幾下,然后雙眼一閉,四肢一伸,什么都沒有了,就算有也不知道了。那時候就曾開玩笑的和自己說,我們要努力讓自己多折騰一下。說完一笑,這種普通重新又繼續著。
而今,幾千個日日夜夜就這么過去了,以前期待著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現在想得則更多的是自己內心的一種平靜,外界的那些波瀾對于我們來說,其實是一種表象,因我們需要透過這種波瀾去獲得一些平靜,這些某種修煉。
我們要做的是:給自己的內心尋找到一個安穩的角落,可以接受些風雨,也可以接受些陽光,但我們依然平靜的在那里,守著我們的平靜,淡看那些風雨,淡看那些波瀾。
陶淵明說: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悲。生命歸之于本真,其實就是一種不悲不喜的平靜。
但是這種平靜,如果不經歷些風雨,我們真的可以體會到嗎?也許,我們曾經的.那些風雨,都是為了以后可以更好的感受那種平靜吧!
今早起來的時候婷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睡覺。我說,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說完轉念一想,是呀,我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這種哲學里面最古老的問題,其實恰是我們最難以明白的問題。我是什么?于生命而言,我是萬萬生命之中最微秒的一個;于存在而言,我是一個組成的顆粒;于我自己而言,我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于父母而言,我是兒子,是他們生命的延續;于婷而言,我是她如同親人的愛人。
而如今,于這些問題,我都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人到底是于外而在的,還是于內而生的呢?老子道德經說:有無相生、長短相形。應該也有一個叫內外相宜吧。
我們不可能只對外,也無法做到只對內,這種對內外的平衡,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環。對外太多,可能失去自我,對內太多,則過于自私。
七八千個日夜里,我從尺長變得尺短,隨著這七八千日子過去的,還有什么呢?不什么都沒有,我什么都沒有失去,正如什么都沒有得到。我現在所有的,是生命本來就有的,我曾經以為失去的,也是生命本身所處的虛無。
而世界與遠方,那很大的空間,就是我在此過程當中的一段旅程。
我們曾走得艱辛,但我們終將走得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