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勝溝游記散文隨筆
初春時節,天氣由清涼變得燥熱起來,車輛疾馳過夾道的山崖,奔著白河方向行駛,沿著湍急的唐河走向,轉過唐河橋,到達了唐堯故里,傳說中堯帝出生地的革命老區唐縣。
隨當地朋友做向導,在縣城西北方向38公里處,游覽西勝溝景區。名為“溝”實際是峽谷,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巖溶風景景觀,也許是我們趕到西勝溝太早的緣故,整個景區就我們幾位真正的游客,有一種“幽谷獨行,美景盡占”之嫌。
進入山門,到達一龍潭,一泓碧水清澈見底,野生游魚如在空氣里游走,走過鐵板橋, 跨過路上的小石蹬,進入深谷,大峽谷鬼斧神工,兩側峭壁似斧砍般陡峭,多鐘乳石千姿百態,崖壁長滿了石花、石筍和石乳,石縫間長出不知名的野花迎風搖擺,溪邊的灌木萌出了新芽,還有水中黃色的蟾蜍在青綠的溪水中滑行。
再往里走是二龍潭和三龍潭,這里峭壁交錯倒垂,兩股水形成飛瀑,這個季節水流比較小。前行不遠,綠茵深處是幽靜的龍泉山莊,數十米深的洞穴,形成二龍飛瀑從十幾米高的懸崖上直瀉而下,流入右側能容納三四十人的大半洞。這時時值中午陽光射進洞口,波光粼粼,投幾粒石子,聽咕咚水音,吸幾口涼氣,頓覺心曠神怡。
春天的太陽還沒爬到峽谷半壁,穿行谷中,陣陣山風清爽劃過,沒有了燥熱的感覺,谷底、溪邊的亂石雜草將靜谷凄清的意靜傳染給我們,告訴我們這里的冬天還未走遠。密林深處后山谷里,有一處風格獨特的明代建筑無梁殿, 又稱北極殿,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坐北朝南,南墻正中開有券門,是按古代八卦理論建造,從外觀看,成正文形,上面一條橫脊,四面分水,從內部看,上圓下方,由多個小組合而成,按八卦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九九歸一之理論而建。屋頂下四面磚雕檐椽,下有仿木結構的磚斗拱,屋頂鋪灰布瓦,瓦頭飾有龍紋瓦當、滴水。墻壁下減為須彌座,四面有磚雕圖案,十分精美。無梁殿上圓下方的建筑格局模仿的是天圓地方的空間環境,表現了古人的宇宙觀,整座建筑青磚灰瓦,未用一釘一木,磚雕精美,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工藝水平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沿著陡峭的山谷,漸次登高,潺潺的溪水時斷時續,山谷背陰處厚實的冰河未被春風感動,沒有消融,東西走向的冰河有百米遠,幾十公分厚,穿著短袖頂著烈日行走在冰河上真有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聽當地向導說谷中冰河要到六月時節才能全部化開,深感大自然之奧妙。
崎嶇的山路一路攀高,轉過一道山梁到達最高峰,山頂有平臺豁然開朗,遠處群山盡在眼底,藍天、青山、綠水、山花、矮藤渾然一體,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隨著吶喊聲的回旋蕩然無存,貼著陡峭的石壁,居然還有一農家住戶,青石壘成的房子,裊裊炊煙升起,門前的柿樹王,樹根疙瘩與山石連在一片,山民與山泉、松聲、山羊為伴,自由自在,少了城市的繁雜與喧囂,多了“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恬淡自然,真是世外桃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