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送飯的事兒散文隨筆
在人閑腦閑的時候,倒出空兒的大腦就愛想些事兒,有時也會在不經意間從腦子里扯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陳年舊事來。這不,今天一大早我忽然想起了兒時送飯的事來,不知這叫不叫靈感。跟妻子一說,妻說她兒時也常常給父親、哥哥、姐姐送飯,單說送飯在姊妹們中居多,那時候割麥子、刨花生的關鍵時節常常送飯。送飯也就成了我和妻一大早共同的話題,說著說著,我就起身說,我得寫一寫兒時送飯的事兒。
大集體的年代,身體雖說是自己的,而由不得自己。天還似亮非亮的時候,覺少的生產隊長就敲響了那清晨尤覺響亮的鈴聲,這鈴聲牽著生產隊里這一大家子人的魂兒,男人們馬上起床、穿衣,從廂屋里摸索著鋤頭就上坡了,因走得很早,早飯是來不及吃的;男人們一走,女人們也跟著起床做飯了,因那時生產隊長怕回家吃飯耽誤干活,只要忙的時候,一律送飯吃。那時候的炊煙似乎也聽鈴聲的,只要鈴聲一響,不一會兒,炊煙就會接二連三地從一家家的房頂上冒了出來,也算是一道風景吧;女人們做好了飯,就開始大呼小叫地叫著炕上睡得正酣的孩子起來給父親送飯,讓在陰涼的早晨辛苦干活的丈夫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以便增加熱量和體力。孩子們被叫醒,朦朦朧朧地起床,揉著睡眼惺忪的眼睛,挎上母親裝了飯菜、碗筷的小簍,提上水壺,有點不太情愿地送飯去了。即便當著生產隊會計的父親,也得和其他社員一樣起早貪黑地下地干活,我是家里的長子,理所當然地多送飯,我便有了很深的送飯經歷。
記得去送飯最多的就是“割長溝”這個地方,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叫這么個古怪的名字。送飯的時候,聞著飯菜的香味,行走在家到“割長溝”的鄉間小路上,“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也照著身旁這棵小樹。親愛的伙伴、親愛的小樹,和我共享陽光雨露……”一出街門,真是見到了小樹,也常常見到送飯的小伙伴,有時見長長的路上游動著一個個小小的身影,我就會快趕慢趕地攆上去。要攆上去,走得既要快,又要穩。走的快了,小腳不穩,萬一磕倒,不是灑了盤子里的`菜湯,就是打了暖瓶灑了水(那時母親怕我打了暖瓶,大多讓我提上錫壺去送飯)。所以,要做到快又穩,還得有點小功夫。
攆上了小伙伴,那是趕出來的興致,一起嘻嘻哈哈地說笑著,再追逐著前面的小伙伴,瞬間就變成了不大不小的送飯隊伍,現在才明白過來,那也是鄉村里的一道小風景,送飯送出了美麗。還有路邊的風景,出了門口,就見炊煙;出了村口,就見果園;過了果園,就是梯田。這不就是那美麗的鄉村嗎?原來,我送飯一路走來,走出來的是一路美麗風景。
送飯到了地頭,大人們正好干了一盤子活了,正好吃飯歇歇,就把熱飯、熱水選個干凈的地方放下,大人們有時提著鋤頭,有時空著兩手相互交叉狀一拍打,就朝著自家的飯菜去了。這時候就見這里一堆,那里一簇,點綴在田間、地頭、小路,多么富有野趣,那山、那水、那人,多么富有詩情畫意。掀開小簍、小圓斗上面蓋著的包袱,一股股飯菜香氣田野上空升騰。那時候,有的蒸著蝦醬,有的蒸著咸魚,有的煮著咸雞蛋,差的也在蒸咸菜里打上個雞蛋,送的飯菜大都比在家里吃得好,記得我家那時送飯大都送的是咸魚、小青鱗子魚、咸雞蛋什么的,母親的意思不只是讓父親吃好,還考慮到讓小送飯的吃好,指望他好好的送飯。一家家的飯香、魚香、菜香味裊裊升騰,常常飄到了一起,那可真是野地里的野餐野味,令我回味無窮。
想起了送飯,我也隱隱想到了對不住父親的地方,雖然事情的原委模糊了,可這件事情是肯定有的。有一天,我因看小人書什么的熬夜,第二天早晨送飯起來晚了,走到路上,已不見了送飯小伙伴的蹤影,我知道,這事壞了,肯定要挨父親的訓斥。等到我提著飯菜走到父親鋤地的地頭上時,就見別人家圍著一簇一簇地在吃飯,個別吃飯快的都吃完飯了,在那蹲著“吧嗒吧嗒”地抽旱煙。我瞪著兩眼找父親,有人就說:“你爹那不在地堰那里鋤草?叫他過來一起吃,他說你一會就來了。”記得有人還笑著跟我說:“今天才起來?”我也不好意思也顧不上回答,就喊著遠處的父親過來吃飯。父親聽見我的喊聲,急急地過來,走到我眼前時像往常一樣,蹲下就吃飯,并沒有我先前想象的那樣訓斥我,還不如狠狠地訓我一頓,這更讓我心里難受,因我做了對不住父親的事,讓他在別人都在吃飯的時候遭遇尷尬,我知道要臉面的父親是不會蹲到別人那里吃飯的,聰明的父親正好選擇到地堰上鋤點燒草,避免了吃飯的當兒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尷尬場面。從此以后,早晨送飯的時候,我再也沒有起來晚過,因為我不能再讓父親遭遇尷尬。每每想起這件事來,我就感到對不住父親。今天我更感到歉疚,因為寫到文字里會想得更深,寫著、寫著,我似乎眼前有點潮濕。
那時,生產隊里的田地分布的很廣,不知什么原因,有的離家最少七八里,這么遠的地方,到了麥收、刨花生的關鍵時候,更得送飯吃了。我送飯送的最遠的地方,就有七八里,是一個叫“石砬子”的地方,都快到鄰鄉鎮的村莊了,這看似不累的活兒因路途的遙遠而變累了,我清晰地記得,曾和小伙伴們在送飯的半路上還坐著歇過,現在想,還真有點意思,送飯還得歇歇。送飯遠了,西北風刮著,趕到地頭時,飯也涼了,只是溫溫著,比冷飯強點罷了,不過,還真沒有什么好辦法,這是年代和時代使然。凡是都有有利和不利的一面,這符合辯證法,我想,兒時到遠處送飯,拋去它不利的一面,無疑對自己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別的不說,就說我現在的愛走路、愛慢跑,大概與兒時的到遠處送飯不無關系吧。
送飯的經歷讓我難忘。凡是經歷了的事,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是誰說的?我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