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往事抒情散文
在農村里對節氣并不是很在乎的,氣溫變換都有其規律,但也有其偶然性,就像今年的霜降氣溫就不如想象中那么低,聽媽媽話的孩子固然穿上了秋褲,但也有不少像我一樣穿單衣還出汗的另類,穿多的屬于尊重節氣,穿少的則屬于尊重事實,小時候在家母親屬于前者,一覺得自己冷就把我包裹的嚴嚴實實,而父親無疑屬于后者,看我稍微多穿幾件衣服,就說春捂秋凍,穿那么多干什么,不少家里的戰爭就是類似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對錯,爭幾句也就算了,大家各行其道,很可能第二天同樣話題又重復提起,依然如故。至今想起那個時候父母拌嘴我都想笑,他倆有時候也是說著說著就笑了,家里本就不是戰爭的氣氛,我慶幸自己一直在父母恩愛的環境里長大。
霜降時候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遠足撿漏,當時我們那里有個名詞叫做“亂”花生,其實是不是這個字也說不清楚,可能是魯西北的方言吧,含義就是在秋日收割后的地里尋找別人遺留在田野中的作物,不但是花生,地瓜土豆也屬于這個范圍,按照鄉里約定俗成的規矩,土里沒被收獲的可以被別人撿走,但地面之上的如瓜果、玉米、谷物之類的'即使主人不收,別人也是沒有權力采摘的。開始的時候我是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后來我就習慣于獨立活動了,撒開兩只腿,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奔走,當時因為花生地瓜等屬于經濟作物,并不是每家每戶都種植,而且大庭廣眾之下肯定早被人掃蕩過了,因此就要走很遠的路,越偏僻越可能有收獲。
“亂”花生也算得上是一個旅程,當時最標準的配置是一個舊的口袋或者書包,一把鐵锨,再加上一天的吃食吧,條件好的自然還會有自行車等高級裝備,當然幾個變態的可以騎頭驢,人和坐騎都在尋找自己的口糧,而我就只能屬于低配了,甚至于早飯在家吃的多一些,連午餐都不帶,一路上走在曠野里的時候有點小激動,幻想著體會一下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概念,出發時候身上冷呵呵的,走不多大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但一般說起來從開始到第一步落腳一般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另外我比較好勝,經常大家采摘一天回到家里要比賽一下彼此的勞動成果,我做不到最多但我絕對不甘于最少的,因此往往喜歡劍走偏鋒,別人不敢去的地方我去,別人不走的路我走,高唐也有過不少歷史遺跡,有過很大片的亂墳崗子,也有石人石馬破廟之類的古建筑,但當時那些地點往往被人視為陰氣團團,白天時候都很少有人路過,他們附近的地里相對剩余的花生地瓜就多一些,我屬于天生膽大一類,對這些牛鬼蛇神的傳說嗤之以鼻,曾經有一次在古代傳說的黑風口(就是水滸上孫二娘開店的古址)挖地瓜挖了滿滿一口袋,幾十斤的重量,走到晚上十點多才到的家,把父親和母親嚇得出來找過我好幾趟,自那次后母親就不怎么同意我外出的這種打野食的情景了,但我一再堅持,一到周日就跑出去,弄得她也無可奈何。
那個時候雖然家里也很窮,但已經不是吃不上飯的情況了,外出的這種搜集采摘其實是滿足一種獵奇的心理,傳說男人都有一種對打獵愛好的天性,現在社會已經不像歷史上那樣冷兵器時代獵物遍地的樣子了,因此也就會尋找一些別的方式把這種天性釋放出來,霜降之后天氣變冷,農作物基本上也收獲完成了,男人閑著無事就要找點事情,這和歷史上許多大的戰役都發生在霜降前后也有著密切關系,外出“亂”花生的人們組合也是五花八門,有我這樣的獨行俠,也有分工配合的團隊:有的負責找,有的負責挖,而有的則負責運,傳聞有此挖掘大隊刨糧食之余居然挖出過古代文物,但最后被他們換成了糧食,當時的老百姓眼里糧食就是天,也有傳聞獨行俠掉進井里不幸隕亡的消息,但大家的熱情并未因這些傳說而變化多少,日出而出,日落而歸,傍晚前后不少隊伍或者個人歸來,一般都要在村口集中一下,說一說自己的行程,比一下收獲的多寡,大人吸幾口旱煙,像我差不多年齡的則再一起吹吹牛就回家了。多也好少也好,父親和母親從不表揚或者埋怨,這也和我現在養成這種勝固欣然敗亦喜的性格有很大關系吧
上高中開始,去了縣城,就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
【霜降往事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高考往事的抒情散文10-20
家鄉的往事-抒情散文05-21
往事的優美抒情散文01-18
南湖往事抒情散文01-22
往事優秀抒情散文01-21
難忘往事抒情散文01-20
柴的往事抒情散文03-10
土豆往事抒情散文03-10
往事不如風的抒情散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