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懷念我的三位村小老師散文隨筆
我的老家在一個極偏僻的小山村,我當年就讀的小學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小山坡很荒涼,樹不多,雜草叢生。山坡下是密密層層的亂墳崗。當年孩子們在這里讀書,嬉戲,打鬧,在亂墳崗上滾來滾去,把墳堆滾爬得像一個個光滑的饅頭。小山坡的東面和西面各有一個大院子,兩個院子距學校大致都有兩里路。
村小學正好位于小山坡坡頂。從這里可以清晰地望見村落里的裊裊炊煙,也可以清晰地聽見村落外小河邊鴨子嘎嘎嘎的歡叫聲。學校共四間教室和一間辦公室,一字兒排開。四間教室分別裝了四個年級的學生。到了畢業的五年級,所有學生都要到鎮上的完小讀書。四間教室自然極其簡陋:褐色的土墻早已開裂,年久失修,有些裂縫可以伸進拳頭,到了冬天,呼呼的北風直往教室猛灌;窗戶上的一根根窗欞經風吹日曬,已搖搖欲墜。老師們都不愿到這里來,來了的老師教不上兩年又找關系調走了。
我當年在這里求學,共有三位老師教過我。盡管相處時日不長,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美女老師顏澤英
顏老師長得實在漂亮。當時我們年歲尚幼,對美并沒什么概念,只是覺得顏老師長得好看,看著親切,愿意親近。顏老師聲音很好聽,讀起課文來抑揚頓挫,字正腔圓,如清鶯出谷,乳燕歸巢。這自然是我現在的形容,當年覺得老師聲音很美妙,總也聽不夠。顏老師很喜歡唱歌,經常會教我們一些當時流行的歌曲。學生們都很喜歡她,也十分依賴她。日子就這樣悠然而過。
顏老師的美也可以從另外的角度論證。顏老師講課的時候,聽課的并不只有三十個孩子。教室的窗欞上總掛著許多腦袋,教室外面總晃動著一些影子。這些人都是東村西村的青年男子、中年男子,也有老年男子。他們都說自己年少時沒讀過好多書,想補補課。但他們骨子里最真實的想法,恐怕地球人都知道。在這些人當中,晃悠得最多最勤的,要數炳軒公了。炳軒公喪偶多年,形單影只。別人問他,炳軒公,你也來聽課呀。炳軒公嘿嘿笑了,說,顏老師硬是長得好看。
因材施教的胡春友
胡春友老師是和他父親一起來的。至于他父親為什么要和兒子一起來生活,他母親又在什么地方等等問題,我們當時極想知道,但最終也無從得知。胡老師性格溫和,少言寡語。胡老師喜歡帶一把椅子,躺在山坡上看書,曬太陽。他的父親一聲不響地把洗好的床單一條一條地晾曬在向陽的山坡處。床單花花綠綠,有許多蝴蝶上下翻飛,煞是好看。
有一天,胡老師給我們幾個班干部布置任務,要我們每人從家里給他拿一些發火的柴禾來。我們自然遵命,把胡老師的辦公室兼寢室堆得跟小山似的。當天上午放學后,我們拿了柴禾的班干部全都被留下來補習功課。對于這份恩寵,我們有些受寵若驚,當然心里是洋洋得意。沒有留下來的學生,好些吊在窗戶上,不肯走。有幾個膽大的在那嘟噥,憑什么要給他們開小灶,老師是不是太偏心眼了。這話讓胡老師聽見了。胡老師一言不發,在黑板上寫了幾個遒勁的大字:因材施教。
補完課后,我們被在外邊的伙伴團團圍住。伙伴們問老師為什么單單給我們幾個補課。我們幾個都說,因為我們給老師拿了柴禾呀,老師不是在黑板上寫了因材施教嘛。哦,是這樣啊。小伙伴們頓時恍然大悟。
多才多藝的張長剛
張老師是和他的師范校同事畢業后一起分來的。兩個興致勃勃的年輕人,到了小山坡后,見到如此破落與凋零的景象,滿腔熱忱瞬間化為烏有。張老師的同事情緒尤為激動,他一掌擊在一根窗欞上,窗欞應聲飛出老遠。他咬牙切齒地說,不如回家耕田去。說罷,揚長而去。張老師最終卻留了下來,并且一教就是三年,可以說是在小山村待得最長的一位老師。
說張老師多才多藝,絕非虛言。張老師吹口琴,吹洞簫,拉二胡,彈吉他,幾乎沒有他不精通的。婉轉悠揚的笛聲悠悠地飄蕩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的課余文化生活因此變得多姿多彩。三年后,張老師調到鎮完小任教。五年后,張老師成了完小的校長。
前段時間,好多年沒回老家的我,因事回了一趟老家。問起張老師的情況,才得知張老師因絕癥已于去年撒手塵寰,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教育事業。我黯然神傷良久。張老師是我在村小期間對我影響至深,令我獲益最大的恩師啊。張老師就這樣匆匆走了,給人留下了無盡的哀思。
歲月無痕,往事如風。謹以此文字深切懷念過去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歲月。
【懷念我的三位村小老師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懷念父親散文隨筆(通用25篇)10-27
我當小老師04-29
我當小老師04-18
我當小老師05-24
我當“小老師”06-24
我當小老師06-28
我的小老師05-08
我當小老師06-15
我當小老師07-07
我的小老師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