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六日散文隨筆
從大路上拐進那個小道,一旁是六七米高的石頭砌成的墻,墻上面的高地上是一座廟,居住著五湖四海的神仙,綠樹環繞建筑精巧,鳥語花香靜幽小道。墻下的路則通向凡人的村落坑洼曲折,因常被重車碾壓的緣故顯得面目瘡痍,通向山里頭那離繁華較遠的去處。
這里的山不同于別處,紅色的砂巖裸露在外頭,讓我想起了西游記里的火焰山。山下有一座紅磚徹成的有點古老的窯洞,像是戰爭時期陜北的建筑。就地取材,紅色的山巖是燒制磚塊的材料,所以一路上隔三差五的出現一個個磚廠,不太高的煙囪冒著死氣沉沉的薄煙,粗糙的磚窯占了很大很大的地方,很少見到人影,只有偶爾路過的拉磚車孤單的叫喚著。
這種簡單的粗獷是極適合今天的我的。山谷中靜的出奇,人家一家離一家較遠,每一家的院落都建在田間,屋子的四周或是即將成熟的麥田,或是翠綠的油菜籽,還有姿態婀娜的棗樹,或者是牛羊雞犬等家禽的農舍。院門口坐著幾個老人東長西短,三四歲的頑童跑前跑后的打鬧著,與世無爭的悠閑讓他們盡享田園的樂趣,可能他們自己并不覺得。但此刻的我對這種日子卻是極羨慕的,這并不緣自于我的灑脫,而是我正在尋找一種暫時的慰籍,逃避現實中自己不想面對的種種罷了。
前面一條淺溝在山洪的沖刷下出現了一個大坑,路更窄了。我小心翼翼的走過去,溝底的低洼處好幾片淺淺的水坑苔蘚叢生,抑揚頓挫的哇鳴聲深配得這種野景,我的眼前浮現了一些小時候的童趣,仿佛看到自己站在池塘邊用一根竹竿挑起滑如泥鰍的蝌蚪,跑來跑去大聲叫喚著的高興的樣子。
馬路邊上有一種奇怪的桿子,藍色的柱身,上面支一塊太陽能電池板,應該是新型的路燈,但它的`奇特之處在于旁邊掛著的一個形似舊式馬燈的燈具。記得小時候我們村子里經常停電,留在我記憶里的一直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在那一盞煤油燈下寫作業的我會停下來用鉛筆頭撥弄忽閃忽閃跳動的燈心,泛白的內焰,發黃的外焰,我的眼晴直直的盯著也不知瞎想些什么。可能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盯著最后一根火柴看到奶奶的溫暖一樣,當時的我應該也是有那種心情的吧。
前面又是一座廟,典型的廟的建筑,紅色的柱子,紅色的大門,檐上琉璃五光十色,屋頂翹起的房角上各種避邪神獸昂首挺立。中華傳統源遠流長,華夏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遠古的文明。而我對這些又是極有興致的,雖然知道的不多,但內心還是充滿了深深的敬畏。
天漸漸的暗了,一種蒼涼的壓抑裝滿了我的胸口,前面的路也無法望到盡頭,此刻的我竟也不想知道它會通到怎樣的地方。山谷中總是比山外要黑的早一些,而孤獨又總是伴隨著恐懼與奢望,還有很多的欲言又止欲罷不能欲哭無淚,而我又不知該去何處,于是,我忙掉轉車頭,沿著來時的路朝人多的地方去了。
【六月二十六日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六月二十四日散文隨筆09-06
散文隨筆《三月六日》05-08
二十歲散文隨筆12-10
再見,六月散文隨筆04-29
六月的雨的散文隨筆04-29
六月,未央散文隨筆09-11
六月雨的散文隨筆05-03
傷感的六月散文隨筆05-03
走過六月散文隨筆05-02